第125頁
“……”許是望見她眼中的狠辣,小皇帝明顯往後退了一退。“這,這也都是江隨!”
他一口咬定,玉昀卻笑了。“顯兒到是將自己摘得乾淨。可不管怎樣,江隨是仆,顯兒才是主子。人長大了,都是要給自己的行徑負責的。”她說著,已又扶著椅邊起了身,踱步到凌成顯面前,居高臨下看著他,“都是本宮的錯。本宮為人皇長姐的,若早些叫你知道這個道理,你也不至於犯下如此重的事。”
“……”凌成顯不敢說話,直又往後退了幾步。便見玉昀從霍廣腰間拔出一把劍來。
那劍輕,玉昀一個女子用起來,也毫不費力。是御林軍從山崖下尋回來的。劍尖直直指去了凌成顯喉間。“皇叔死了,你得給他陪葬。”
“……不、不。”凌成顯已然跪不住了,往後一仰,直摔去了地上。“我…不,朕,朕還是皇帝。你怎麼敢?朕是百官擁戴登基的皇帝!”
霍廣袖口裡翻出明黃的書卷,往凌成顯面前一抖。“先皇遺詔,是要叫五皇子登基。若不是少主,你怎麼坐得上這個皇位?如今是你自己,自掘墳墓。”
話方落,御林軍從外來,將太后宋氏與皇后宋菡一併壓了上來。二人還是一身寢衣,從雨中來,頭髮與衣物全都濕透了。
宋氏見兒子被劍指著,便難以平氣,看向玉昀喊道,“長公主要謀害陛下,這是謀反,你等還不將她拿下?”
“謀害陛下?”玉昀冷笑,劍又指去宋氏喉間,“他算是哪門子陛下?您這作態,又算是哪門子太后?宋奇南為一己私利,叫城外流民成災瘟疫橫行。您以為,這與您無關麼?笑話。”
宋氏這才消了聲息。宋菡卻一語驚人,“那長公主如今,又是什麼作態。陛下與太后如此這般跪著您,您受得起麼?本宮父親再不是,也還有大理寺和司禮監,不到您來問罪。”
玉昀側眸看向地上的宋菡,嘴角勾著一抹笑意,“皇后父親的罪,叫大理寺和司禮監來,怕是都問責不起的。他得罪的是民,民便是天。天公不憐,橫降災禍。天意都已明了,皇后還與他狡辯?德不配位,如何為國母?”
牙尖嘴利,是凌霆川說她的。她素來不用這些話來傷人,那是教養,是給誰都留著一番情面。可如今還要什麼情面?“皇帝不仁,皇后不慈。真是天生一對!”
玉昀將劍扔去了地上,宋菡聽著那劍響,便是一驚,也不敢再言什麼。
玉昀道,“放心,本宮尚留著你們的命。待五皇子登基之日,再拿你們的命祭奠攝政王與百姓亡靈。”
**
六月初一,晚夏的熱意延綿不散,京都城大道上的百姓,便也如天氣一般,熱鬧非常。
不過時隔半載,萬姓又迎來了一位新的君王。
與上回不同,新皇在龍攆中正襟危坐,四面車窗窗簾有條不紊地束起,好叫百姓參拜新皇容顏。
新皇雖是年少,一雙眉目卻肅然而有神。嘴角微微沉著,手中持著遺詔與玉印,龍攆雖是搖搖晃晃,新皇身姿挺拔如松,看似有些瘦削的身板,卻撐起帝王的穩重。
新皇身旁,一身深藍華服的女子,衣襟端正,上頭刺繡一雙鳳凰。裙擺寬闊,卻整整齊齊擺在座椅之下。裙擺由數十小面拼成,每一面上,都刺繡一雙鳳尾,金絲銀線,端重非常。
“早前是攝政王扶持小皇帝。這回,是長公主又帶著個更小的…”
“是啊。上回那個,根本不似皇帝。當著眾人扔玉如意。”
“這回不同拉。你們未聽說麼?這回流民之災與疫病之災,是長公主力排眾議帶著太醫院與御林軍出城賑災,方才平息。”
“我看龍車裡的新皇,年紀雖小,可比上回那個,沉穩多了。”
“哎,來年有望。”
“是啊。希望否極泰來。”
“……”
午門之外,卻不如東街上的熱鬧。幾隻烏鴉飛過,帶來些許蒼涼。
大理寺刑官一聲,“時候到了,行刑。”
凌成顯腿腳便不由自主地發顫起來,他望著天,“父皇,皇長姐好狠的心。您救救我吧,救救我吧。”一會兒又看向身旁的宋氏與皇后。“母后,母后救我。表妹…表妹你給皇長姐服個軟吧。你若不頂撞她,我們許還能多活些時日。”
不過幾日,宋氏面色蒼白,已然失了向生之意。望著兒子,唯有虛弱地笑了起來。“兒啊。不是你的便不是你的。我現如今才是後悔了,你本就不是坐上皇位的材料,叫你歸去封地,我們母子才有後福。”
宋菡到底年輕些,她還向生。她又犯了什麼錯,不過是依著母親安排,尋了個“如意郎君”罷了。可父親卻是重罪,禍及全家。母親,也正跪在她身後…
一聲聲鴉鳴在午門上空不絕於耳,血色染紅了刑場。齊靖安立在刑官旁,觀完了整場行刑,方跨上一旁馬背,往大相國寺中趕去。
玉昀牽著成堯,立在大相國寺的金瓦紅牆之前。一旁禮部侍郎又來催促了便,“長公主,陛下,吉時到了。”
玉昀看了看對面一身袈裟的相國寺方丈,只淡淡道,“再等等。”
他一口咬定,玉昀卻笑了。“顯兒到是將自己摘得乾淨。可不管怎樣,江隨是仆,顯兒才是主子。人長大了,都是要給自己的行徑負責的。”她說著,已又扶著椅邊起了身,踱步到凌成顯面前,居高臨下看著他,“都是本宮的錯。本宮為人皇長姐的,若早些叫你知道這個道理,你也不至於犯下如此重的事。”
“……”凌成顯不敢說話,直又往後退了幾步。便見玉昀從霍廣腰間拔出一把劍來。
那劍輕,玉昀一個女子用起來,也毫不費力。是御林軍從山崖下尋回來的。劍尖直直指去了凌成顯喉間。“皇叔死了,你得給他陪葬。”
“……不、不。”凌成顯已然跪不住了,往後一仰,直摔去了地上。“我…不,朕,朕還是皇帝。你怎麼敢?朕是百官擁戴登基的皇帝!”
霍廣袖口裡翻出明黃的書卷,往凌成顯面前一抖。“先皇遺詔,是要叫五皇子登基。若不是少主,你怎麼坐得上這個皇位?如今是你自己,自掘墳墓。”
話方落,御林軍從外來,將太后宋氏與皇后宋菡一併壓了上來。二人還是一身寢衣,從雨中來,頭髮與衣物全都濕透了。
宋氏見兒子被劍指著,便難以平氣,看向玉昀喊道,“長公主要謀害陛下,這是謀反,你等還不將她拿下?”
“謀害陛下?”玉昀冷笑,劍又指去宋氏喉間,“他算是哪門子陛下?您這作態,又算是哪門子太后?宋奇南為一己私利,叫城外流民成災瘟疫橫行。您以為,這與您無關麼?笑話。”
宋氏這才消了聲息。宋菡卻一語驚人,“那長公主如今,又是什麼作態。陛下與太后如此這般跪著您,您受得起麼?本宮父親再不是,也還有大理寺和司禮監,不到您來問罪。”
玉昀側眸看向地上的宋菡,嘴角勾著一抹笑意,“皇后父親的罪,叫大理寺和司禮監來,怕是都問責不起的。他得罪的是民,民便是天。天公不憐,橫降災禍。天意都已明了,皇后還與他狡辯?德不配位,如何為國母?”
牙尖嘴利,是凌霆川說她的。她素來不用這些話來傷人,那是教養,是給誰都留著一番情面。可如今還要什麼情面?“皇帝不仁,皇后不慈。真是天生一對!”
玉昀將劍扔去了地上,宋菡聽著那劍響,便是一驚,也不敢再言什麼。
玉昀道,“放心,本宮尚留著你們的命。待五皇子登基之日,再拿你們的命祭奠攝政王與百姓亡靈。”
**
六月初一,晚夏的熱意延綿不散,京都城大道上的百姓,便也如天氣一般,熱鬧非常。
不過時隔半載,萬姓又迎來了一位新的君王。
與上回不同,新皇在龍攆中正襟危坐,四面車窗窗簾有條不紊地束起,好叫百姓參拜新皇容顏。
新皇雖是年少,一雙眉目卻肅然而有神。嘴角微微沉著,手中持著遺詔與玉印,龍攆雖是搖搖晃晃,新皇身姿挺拔如松,看似有些瘦削的身板,卻撐起帝王的穩重。
新皇身旁,一身深藍華服的女子,衣襟端正,上頭刺繡一雙鳳凰。裙擺寬闊,卻整整齊齊擺在座椅之下。裙擺由數十小面拼成,每一面上,都刺繡一雙鳳尾,金絲銀線,端重非常。
“早前是攝政王扶持小皇帝。這回,是長公主又帶著個更小的…”
“是啊。上回那個,根本不似皇帝。當著眾人扔玉如意。”
“這回不同拉。你們未聽說麼?這回流民之災與疫病之災,是長公主力排眾議帶著太醫院與御林軍出城賑災,方才平息。”
“我看龍車裡的新皇,年紀雖小,可比上回那個,沉穩多了。”
“哎,來年有望。”
“是啊。希望否極泰來。”
“……”
午門之外,卻不如東街上的熱鬧。幾隻烏鴉飛過,帶來些許蒼涼。
大理寺刑官一聲,“時候到了,行刑。”
凌成顯腿腳便不由自主地發顫起來,他望著天,“父皇,皇長姐好狠的心。您救救我吧,救救我吧。”一會兒又看向身旁的宋氏與皇后。“母后,母后救我。表妹…表妹你給皇長姐服個軟吧。你若不頂撞她,我們許還能多活些時日。”
不過幾日,宋氏面色蒼白,已然失了向生之意。望著兒子,唯有虛弱地笑了起來。“兒啊。不是你的便不是你的。我現如今才是後悔了,你本就不是坐上皇位的材料,叫你歸去封地,我們母子才有後福。”
宋菡到底年輕些,她還向生。她又犯了什麼錯,不過是依著母親安排,尋了個“如意郎君”罷了。可父親卻是重罪,禍及全家。母親,也正跪在她身後…
一聲聲鴉鳴在午門上空不絕於耳,血色染紅了刑場。齊靖安立在刑官旁,觀完了整場行刑,方跨上一旁馬背,往大相國寺中趕去。
玉昀牽著成堯,立在大相國寺的金瓦紅牆之前。一旁禮部侍郎又來催促了便,“長公主,陛下,吉時到了。”
玉昀看了看對面一身袈裟的相國寺方丈,只淡淡道,“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