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因隨國公是被從北衙大將軍這個重職上撤下去的,雖仍是手握重權的從二品大員,可從京城出去的總叫眾人心裡有幾分嘲笑。

  各個都私底下嘲笑說,遲清石這是將閨女擠上太子妃的位置,自己給擠下去大將軍的位置了。

  偏偏他這個當太子妃的閨女據說不爭氣,距離太子大婚滿打滿算也快一年了,也沒為太子誕下一兒半女的。

  滿京城的人都知道,這二人據說感情不睦,時常吵嘴,甚至遲氏還被太子動手打了,都被趕回了娘家住。

  傳成什麼樣的都有,甚至有說這對夫妻兩個鬧得太大,太上皇都看不過去親自插手了的。

  眾人原先心裡都在幸災樂禍太子妃這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新帝秉性做太子時便是睚眥必報,如今這原先的太子妃豈能得個好?便是隨國公府,只恐怕也要被遷怒了去。

  可不過幾日,傳言卻是又變了。

  只因宮裡傳出消息,宮廷織造局、銀作局的人早早便織造起鳳袍來,鳳冠來。

  鳳袍可不單指一件衣裳,分為吉服朝服常服等六類服飾,統共六十八件。

  上繡上的絲線得是南蜀進貢的貢線,觸手溫軟,火燒不斷,精細道每一處針腳。

  鳳冠更是如此,東珠碧璽瑪瑙翠羽皆是有考究,萬萬不得出紕漏。

  帝王的通天冠是祖宗一代代傳下來的,珍貴異常,可比起這鳳冠製作工藝上也差了些,鳳冠製造太耗物力,往往都是一頂冠傳上幾朝皇后的。

  是以如今眾人一聽聞皆是新造的,止不住都豎起了耳朵來打聽,心知必然是早以定下早量好尺寸的。

  原來那位‘被趕回娘家’的遲氏太子妃,前些時日便入了宮。

  這般無需打聽便能知曉天子如此急著冊立的皇后是誰。

  大魏遵循古制,帝王先稱皇帝入太極殿處理朝政以皇帝稱,再擇吉日舉行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過後才算是正式登基即位,此前這段時日便是天子的妻妾也未能得到冊封金寶,皆是留在原先龍潛時期府邸,等受帝王冊封才可名正言順進入宮廷。

  如遲太子妃這般,帝王尚未行登基大典她未得冊封,便該安分守己,守著分寸乖乖在太子府內等宮內詔書冊寶,再由宮人迎入內宮。

  可如今這般的倒還真是頭一遭......

  上頭禮官念著晦澀難懂的駢文,下頭有大膽的年輕朝臣竊竊私語。

  “聽說原本登基大典吉日選在早幾日,只不過那位娘娘身子不適,才又將登基大典往後挪了幾日。”

  登基大典舉國大事,為一個女子往後拖,朝臣們心裡罵蕭寰才當上皇帝就有了昏庸的苗頭。

  可他們卻不敢說出來。如今這位新帝是在陪都邊關一路歷練過來的,真當是一個京中長大沒見過血無能懦弱的太子?

  太上皇何等人物,將如此多盤根交錯的世家都打壓的傷筋動骨不復從前,不也被這位太子折騰退位了?

  前段時日朝中的大清洗,下獄斬首的不知凡幾,菜市場門前土地都刨掉一層都是血沫子,幾個皇子親王跟走過場一般一個個上躥下跳幾日便不聲不響沒了消息,如今是死是活都不知。

  新帝手段如此毒辣,不顧念半分親情,他們幾斤幾兩?哪裡敢多說一句?

  是以如今一個個都將目光移向這位才回京的隨國公。

  世家往後究竟是什麼情況,皇帝是個什麼意思,要看這位皇帝的老丈人先探探路了,當個出頭鳥了。

  可隨國公卻也不是傻的,聽了臉色肅穆,也沒接話,只裝作沒聽見。

  眼見大典進入尾聲,萬臣中有心細的瞧見遠處宮廊外一頂八人合抬的鸞輿停落在殿門前,卻不見有人下來。

  此處是太極宮,自古沒有女人來的道理,可如今那頂棗紅翠玉鸞輿前後足足圍了二十餘名宮娥內侍,也不知是來做什麼的。

  隔得遠,眾人瞧不見,有人便去問隨國公,猜測:“國公爺,那轎子裡不會是您閨女吧?”

  遲清石聽聞也是有些不可置信,他準頭匆忙去看,遠遠地瞧不清人臉,可輿內的女子也不疾不徐的撩了帘子看過來。

  自己女兒哪有看不出來的?隨國公只一眼便確認了,頓時都有些驚愕起來。

  他那閨女自幼膽小,不喜人多的地方,總不能是他閨女自己興起想要過來看的。

  這可是登基典禮,陛下他又是發的什麼瘋?

  如今的新帝自小就是個行事狠辣冷血無情的,與那位太上皇不說像了個十成,九成也少不了。

  因此也只該日後該如何行事方能保全遲氏,方能保全宮內的女兒,只是如今,隨國公見到這一幕都糊塗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陛下叫自家閨女來太極宮做什麼?

  他沉默不語,心裡卻是慌亂過來。

  又有人看不懂他面色,還上趕著來酸溜溜地問:“國公爺可曾聽說陛下已經擇定了封后的日子?這可真是大喜,下官先給您賀喜了,陛下對娘娘一看就是寵愛有加,您瞧那頂輿轎,莫不是陛下親自許了娘娘過來瞧瞧這登基大典的?這可真是立國以來頭一遭......”

  正說著,禮部尚書口中那念叨半個時辰的駢文結束。眾人頓時不敢多言,立刻站直了身子,接著眼觀鼻鼻觀心。

  “禮畢——”

  須臾間,那高廣雄偉的太極宮,殿門由內往外緩緩打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