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眾人心急如焚了大約五六個時辰,從天微亮一直到日落西山,平妃才終於誕下了一個小阿哥。
只是太醫也放了話,這孩子在腹中憋得太久,不僅傷了母體,自己也憋出了問題,只怕是難以立起來。
果不其然,沒過兩個月,這孩子便夭折了。
平妃哪裡受得了這等刺激,孩子一去,她的身子也迅速衰敗下來。
然而這時候誰也不會注意到她了,因為康熙下旨,冊封正白旗漢軍都統,三等伯石文炳之女瓜爾佳氏為皇太子胤礽嫡福晉,正一品步軍統領,一等雲騎尉,內大臣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氏為皇四子胤禛嫡福晉。
太子排行第二,胤禛第四,這中間漏了的那個,正是被過繼出去後便默默無聞的純郡王,曾經的三阿哥胤祉。
榮妃拖著病體上門來求情,只道是三阿哥自從被過繼出去,知道自己為皇上所厭,便一直鬱鬱寡歡,以至於纏綿病榻。
康熙怎麼會不知道三阿哥如今的處境,然而他既然已經打算好要用三阿哥來替太子遮掩,就不會輕易露出破綻。
榮妃上門求的第三次,還是元棲忍不住,和康熙只會一聲,去尋了太后為純郡王指婚,又賜下太醫診治。
這樁事方才了了。
瓜爾佳氏如今只是被冊封了皇太子嫡福晉,尚未成婚,自然也不會有太子妃冊封禮。
而四阿哥卻是趕在康熙巡幸蒙古之前,奉旨和蕪華成了婚,日子雖有些著急,但內務府準備充分,排場倒也撐了起來。
四阿哥如此早成婚,倒也有元棲的一份力在,因為她想到若是四阿哥通曉人事之前便有了福晉,什麼教導宮女之類的也不必她再操心,將來四阿哥後院若是出了問題,也和她半點干係都沒有。
在這一點上,惠妃是個反面例子,她眼瞧著大福晉遲遲生不了阿哥,便一反常態往大阿哥屋裡送了好幾個貌美宮女,可憐大福晉才生產完出了月子,就要料理府內爭端不休的妾侍們,生生把自己給累病了。
大阿哥亦是深受其害,他受不了這些妾侍們的爭端,又眼見大福晉生生被累病,無暇照顧三個女兒,和惠妃又發生了爭端。
初夏時節,去年御駕親征過的康熙又決定北巡蒙古,一來是和蒙古各部王公相聚議事,二來,便是年初冊了和碩榮憲公主的二公主,要嫁去蒙古巴林部,雖只是碰巧同路,但也彰顯了康熙對這個女兒的看重。
此番北巡,照例是太后和眾嬪妃,阿哥們一同隨行,寧楚格和蕪華雖是性格各異,但相處的也還算不錯,敏慧去年嫁了近支的宗室子弟,也在隨行之列,三個不同年齡和性格的女孩聚在一起,倒讓元棲身邊添了不少熱鬧。
蒙古的風景極美,一到了大草原上,身邊的孩子們都迫不及待飛奔了出去玩,左右身邊都有不少人跟著,元棲也並沒過度擔心。
前頭的酒席上,大阿哥和太子正拼著酒,他們兩近年來明面上沒那麼爭鋒相對了,想來也是察覺到汗阿瑪對他們什麼都要爭的不滿,故而有所收斂。
阿哥們都還小時,康熙看著他們一個個你爭我奪,想卯足了勁兒要出頭的樣子,只會覺得欣慰,甚至於還會拿出各種各樣的好東西來激勵他們,然而當他察覺到兒子們在一日日長大,自己卻在一日日變老時,不免就覺出了威脅。
大阿哥和太子的爭鋒相對,更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他,他們如今爭的不再是自己的看重,而是這至高無上的龍椅,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帝王權力。
喝得微醺之時,他看著太子和大阿哥如是想到。
四阿哥雖然已經成了婚,但無論是太子還是大阿哥,都並未將將他放在眼裡,周圍的蒙古王公們亦不會以大欺小,只有些許幾個才識得的同齡人,淺嘗輒止一番也就罷了。
太子和大阿哥喝得大醉而歸,四阿哥卻不聲不響,誰也沒只會,借著元棲的人,跑去給康熙送了醒酒湯。
第二日,四阿哥此番純孝之舉得了康熙讚賞,消息傳出去,大阿哥頗為不屑:“四弟文不成武不就,也就這點小人行徑罷了!”
太子也不是很高興,他倒不介意四弟得了讚賞,他在意的是四弟瞞著他給汗阿瑪送醒酒湯。
對此,四阿哥不安地解釋:“我昨夜瞧著汗阿瑪和太子,大哥都喝得大醉,先去給汗阿瑪送了醒酒湯,而後又給二哥和大哥送了的。”
太子聞言,看向一側的宮人點頭,心裡不免一陣憋悶。
四弟這番話說得牛頭不對馬嘴,一點也不實誠!
他問的是為何要瞞著,而四弟表達的意思不過是,他待汗阿瑪和兩位兄長都是一般的。
四阿哥臉上掛著笑,心裡則門兒清。
太子待他表面上一如往常,甚至在他婚後主動提出,要在政事上指點他一二,可實際上呢,派給他參考的文書不過是最邊邊角角的一些,便是有什么正事,也輪不上他上手,太子自有無數種法子來掩了過去,叫旁人瞧不出破綻。
若是沒有兩位舅舅指點,他怕是到現在也回不過味兒來。
更令他感傷的是,不知不覺間,他和二哥終究還是走到了互相猜疑的這一步。
但這樣的心情也只是一瞬,從太子處離開,他揉揉臉頰,便換上了另一副笑容,這笑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
他邁步往遠處走去。
只是太醫也放了話,這孩子在腹中憋得太久,不僅傷了母體,自己也憋出了問題,只怕是難以立起來。
果不其然,沒過兩個月,這孩子便夭折了。
平妃哪裡受得了這等刺激,孩子一去,她的身子也迅速衰敗下來。
然而這時候誰也不會注意到她了,因為康熙下旨,冊封正白旗漢軍都統,三等伯石文炳之女瓜爾佳氏為皇太子胤礽嫡福晉,正一品步軍統領,一等雲騎尉,內大臣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氏為皇四子胤禛嫡福晉。
太子排行第二,胤禛第四,這中間漏了的那個,正是被過繼出去後便默默無聞的純郡王,曾經的三阿哥胤祉。
榮妃拖著病體上門來求情,只道是三阿哥自從被過繼出去,知道自己為皇上所厭,便一直鬱鬱寡歡,以至於纏綿病榻。
康熙怎麼會不知道三阿哥如今的處境,然而他既然已經打算好要用三阿哥來替太子遮掩,就不會輕易露出破綻。
榮妃上門求的第三次,還是元棲忍不住,和康熙只會一聲,去尋了太后為純郡王指婚,又賜下太醫診治。
這樁事方才了了。
瓜爾佳氏如今只是被冊封了皇太子嫡福晉,尚未成婚,自然也不會有太子妃冊封禮。
而四阿哥卻是趕在康熙巡幸蒙古之前,奉旨和蕪華成了婚,日子雖有些著急,但內務府準備充分,排場倒也撐了起來。
四阿哥如此早成婚,倒也有元棲的一份力在,因為她想到若是四阿哥通曉人事之前便有了福晉,什麼教導宮女之類的也不必她再操心,將來四阿哥後院若是出了問題,也和她半點干係都沒有。
在這一點上,惠妃是個反面例子,她眼瞧著大福晉遲遲生不了阿哥,便一反常態往大阿哥屋裡送了好幾個貌美宮女,可憐大福晉才生產完出了月子,就要料理府內爭端不休的妾侍們,生生把自己給累病了。
大阿哥亦是深受其害,他受不了這些妾侍們的爭端,又眼見大福晉生生被累病,無暇照顧三個女兒,和惠妃又發生了爭端。
初夏時節,去年御駕親征過的康熙又決定北巡蒙古,一來是和蒙古各部王公相聚議事,二來,便是年初冊了和碩榮憲公主的二公主,要嫁去蒙古巴林部,雖只是碰巧同路,但也彰顯了康熙對這個女兒的看重。
此番北巡,照例是太后和眾嬪妃,阿哥們一同隨行,寧楚格和蕪華雖是性格各異,但相處的也還算不錯,敏慧去年嫁了近支的宗室子弟,也在隨行之列,三個不同年齡和性格的女孩聚在一起,倒讓元棲身邊添了不少熱鬧。
蒙古的風景極美,一到了大草原上,身邊的孩子們都迫不及待飛奔了出去玩,左右身邊都有不少人跟著,元棲也並沒過度擔心。
前頭的酒席上,大阿哥和太子正拼著酒,他們兩近年來明面上沒那麼爭鋒相對了,想來也是察覺到汗阿瑪對他們什麼都要爭的不滿,故而有所收斂。
阿哥們都還小時,康熙看著他們一個個你爭我奪,想卯足了勁兒要出頭的樣子,只會覺得欣慰,甚至於還會拿出各種各樣的好東西來激勵他們,然而當他察覺到兒子們在一日日長大,自己卻在一日日變老時,不免就覺出了威脅。
大阿哥和太子的爭鋒相對,更是時時刻刻提醒著他,他們如今爭的不再是自己的看重,而是這至高無上的龍椅,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帝王權力。
喝得微醺之時,他看著太子和大阿哥如是想到。
四阿哥雖然已經成了婚,但無論是太子還是大阿哥,都並未將將他放在眼裡,周圍的蒙古王公們亦不會以大欺小,只有些許幾個才識得的同齡人,淺嘗輒止一番也就罷了。
太子和大阿哥喝得大醉而歸,四阿哥卻不聲不響,誰也沒只會,借著元棲的人,跑去給康熙送了醒酒湯。
第二日,四阿哥此番純孝之舉得了康熙讚賞,消息傳出去,大阿哥頗為不屑:“四弟文不成武不就,也就這點小人行徑罷了!”
太子也不是很高興,他倒不介意四弟得了讚賞,他在意的是四弟瞞著他給汗阿瑪送醒酒湯。
對此,四阿哥不安地解釋:“我昨夜瞧著汗阿瑪和太子,大哥都喝得大醉,先去給汗阿瑪送了醒酒湯,而後又給二哥和大哥送了的。”
太子聞言,看向一側的宮人點頭,心裡不免一陣憋悶。
四弟這番話說得牛頭不對馬嘴,一點也不實誠!
他問的是為何要瞞著,而四弟表達的意思不過是,他待汗阿瑪和兩位兄長都是一般的。
四阿哥臉上掛著笑,心裡則門兒清。
太子待他表面上一如往常,甚至在他婚後主動提出,要在政事上指點他一二,可實際上呢,派給他參考的文書不過是最邊邊角角的一些,便是有什么正事,也輪不上他上手,太子自有無數種法子來掩了過去,叫旁人瞧不出破綻。
若是沒有兩位舅舅指點,他怕是到現在也回不過味兒來。
更令他感傷的是,不知不覺間,他和二哥終究還是走到了互相猜疑的這一步。
但這樣的心情也只是一瞬,從太子處離開,他揉揉臉頰,便換上了另一副笑容,這笑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
他邁步往遠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