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惠妃被當著兒媳的面下了面子,臉色難看道:“皇貴妃慣會挖苦人的,知道妾身不通漢字,還要拿這話來堵妾身。”

  元棲面色淡淡:“惠妃也很會明知故問,皇上先前分明遞了信回來,說身子已漸好了。”

  其實如今這後宮之中,依著元棲的位份,已經無人敢這麼跟她說話了,唯有惠妃一個,把大阿哥和她離心一事怪罪在了元棲頭上,又依仗著大阿哥奉命隨軍出征,是阿哥里的頭一份,故而才敢這麼說話。

  和宜妃一路同行回了永壽宮,不多時,便有宮人來報,德妃,安嬪,定嬪,章佳貴人一齊來給她請安。

  這幾個和她關係倒還不錯,元棲請人進來坐了,笑著問道:“你們幾個怎麼聚到一塊兒來了,倒是罕見。”

  宜妃快言快語,只道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往常可不見你們來的這樣勤快,如今想是有事要來求皇貴妃了。可帶了什麼好東西沒有?”

  定嬪和章佳貴人來得少,面上皆有些惴惴不安的看了眼自己的主位。

  德妃自打四阿哥差點出事後,因著元棲如今的位份愈發高,自己膝下也有了兩個阿哥,便隱隱有些看開了四阿哥過繼一事。

  她自來是個放得下身段的,來永壽宮也愈發勤快,如今和元棲稱不上多麼親昵,倒也算是熟稔,聽了這話便道:“我才和定嬪說皇貴妃娘娘仁厚,宜妃姐姐別嚇著她。”

  原是定嬪的十二阿哥和章佳貴人的十三阿哥,這兩個阿哥都是同年生的,如今也都快到了搬去阿哥所,進上書房的年紀,又因著阿哥所只剩下一處,便只好住在一起,所以乾脆一齊想來求她提前收拾布置阿哥所。

  這不過是一樁小事,元棲自當應下,“提前兩年收拾是不能的了,等到半年的時候你們自來尋我便是。”

  定嬪和章佳貴人當即欣喜謝恩,便退下了。

  唯獨德妃有些神思不屬,直到宜妃催著問,她才勉強開了口,“如今阿哥便已經滿了,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要同在一處院裡,過兩年妾身的十四阿哥也要搬出去了,這回正是沒地兒去了,皇上可有說到時候餘下年紀小的阿哥們要搬去何處?”

  元棲看了眼頗有些期待的德妃,“等皇上回了宮我問問吧,不過你也別想太多,阿哥滿六歲搬出去是規矩,皇上那會輕易改動?”

  德妃霎時泄了氣,念叨著:“阿哥所本來就那麼點地兒,要多兩個人擠著,那多難受啊。”

  念叨過,她又道:“不過四阿哥如今已經定下了福晉,將來出宮開府,想必是要空出來的?”

  元棲沒吭聲,阿哥們又不是一成婚便搬出宮去,如今大阿哥還住在宮裡呢,剩下這些阿哥,只怕得一直在宮裡住到有了爵位,才能出宮開府。

  康熙回宮時,已經是九月中旬。

  康熙和太子父子倆在乾清宮說話,四阿哥也來了永壽宮用膳。

  這回出去,在旁人眼裡他是獨占了汗阿瑪的看重,可他看到的卻是汗阿瑪和太子之間有多麼親昵要好,前腳剛訓斥了太子一頓,把人趕回了京城,後腳便拿出太子穿過的衣裳日日念叨著太子。

  四阿哥面上不敢表現出來,心底卻一直憋著股勁兒。

  從前他不明白大哥為何那般不喜太子,事事要和太子爭鋒相對,如今自己親身體驗一番,才知道大哥究竟是為了什麼。

  同為汗阿瑪的兒子,憑什麼太子受盡寵愛與看重,而自己在待遇上卻遠不及太子?

  太子之所以是太子,也不過是占了出身好的優勢罷了!

  一開始冒出這個念頭來的時候,四阿哥自己都嚇了一跳,可細細想來,卻無甚不對的。

  古往今來,有多少君王是真正因出身而登上大位的,還不都是你爭我奪,最賢能者勝出一籌。

  這些念頭,四阿哥也只敢在心裡過了一遍,就立即拋之腦後了,太子如日中天,他如今有什麼資格和太子斗呢?

  十月,二十歲的大公主被冊封為和碩純禧公主,遠嫁蒙古科爾沁部。

  出嫁之日,滿宮嬪妃都來祝賀,但有女兒的嬪妃都高興不起來。

  畢竟誰都知道,大清和蒙古常有姻親,大公主的今日,便是後頭其他公主們的明日。

  元棲回來時,望著寧楚格也很是傷感了許久,雖說已經得了康熙允諾,但二十年的時光已經很是漫長了,只盼到時候別發生什麼大變故才好。

  在四阿哥身上,她已經給了他出身,和鈕祜祿氏的支持,也無力再幫助他更多了,康熙不會因為愛重她,就對四阿哥有多麼看重,一切都要靠他的本事。

  這一日,康熙難得來得早了些,親昵一陣後,康熙摟著她忽然道:“你給胤禛身邊放人了沒有?”

  元棲迷迷糊糊“嗯”了一聲,還沒反應過來,便聽他詫異道:“胤禛這麼早便通人事了?”

  元棲眨眨眼睛,這才反應過來,有些好笑道:“哪有的事兒,他如今滿打滿算,也才十三歲的年紀呢。”

  “怎麼忽然問起這個了?”元棲嘀咕著,“我還打算常叫烏拉那拉氏進宮來,也提前讓兩個孩子培養感情,這時候胤禛身邊放個宮女,多奇怪啊?您說是不是?”

  說出口後她才反應過來,面前這個可不就是,早早成婚,但成婚之前就已經有了身邊人的例子,只怕不會贊同她的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