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肖玲出事那晚,安安留了彭野手機,後來因為沒錢墊醫藥費,找彭野求助,彭野給她打了幾千塊錢。
這些天,肖玲轉了幾趟醫院,最終轉到格爾木。安安幾次給彭野致謝,彭野關心過幾句。
而昨天,彭野主動打電話來,說來格爾木辦事,順道看她們。
這會兒電話就來了。
安安在手推車攤旁買玉米,聽到電話響,知道是彭野,趕緊拿起來:“喂,彭野大哥?”
玉米太燙,她單手捧著受不了,呼呼抽氣,手忙腳亂地兩手jiāo換。
那邊彭野似乎皺眉:“你gān嘛呢?”
“啊,我在街邊買玉米。太燙了,你到哪兒了?”
“看見你了,在你背後。”彭野的聲音從安安腦後邊落下來,低低的,沉沉的。
安安轉頭,她原本個兒就矮,彭野高,離得又近,她得仰頭看他,忙亂之下,手一抖,玉米脫手了。
安安驚呼。
彭野敏捷地彎腰把玉米接住,皺眉:“你玩雜耍麼?”
安安紅著臉,要拿回玉米,彭野說:“你先把手機裝好。”
安安裝好了,小聲問:“不燙麼?我覺得很燙啊。”
彭野說:“皮厚。”
安安:“……”
彭野俯視著她,問:“中午就吃這麼點?”
安安吶吶的:“啊,我要回病房幫忙。”
“肖玲她家人呢?”
“也守著呢。”安安說,“對了,醫藥費要還給你。”
“過會兒給你帳號,打回去就行。”彭野說,“你吃這個不行,吃頓飯吧。”
安安忙說:“那我請你,算是謝謝你幫忙。”
彭野哼笑一聲:“一大老爺們還要小姑娘請客麼?”
安安怕他不開心,就沒堅持。
醫院門口一排館子,彭野問:“想去哪家?”
安安想便宜:“吃碗蘭州拉麵吧。”
彭野抿一下唇,竟有點兒脾氣,道:“不想吃那個。”
安安縮脖子,小聲“哦”一聲。
“四川小炒。”
“好。”
過馬路時,彭野問:“你準備在這兒待多久?”
安安納悶地抬頭:“等肖玲好過來啊。她家人快崩潰了,沒一個冷靜的。”
這一抬頭,沒看路,一輛摩托車飛馳而過,彭野拎著她後衣領把她給揪回來。
安安嚇了個心跳驟停,愣愣盯著彭野。
彭野微皺眉:“看路。”
他鬆開她,繼續剛才的話:“守她那麼久,你倒心地善良。”
安安臉一紅:“很多人心底善良啊。”
“是麼。”
“是啊。你們那群人都是,還有程迦也是。”
彭野忍了忍:“你沒事兒老提她gān什麼?”
安安一嚇:“我就提了一次呀。”
彭野又有一會兒沒說話,走到街對面了,才平靜地問:“你待這兒,你家人不管?”
“我沒什麼親人啊。”安安說,“就一個哥哥。”
“嗯。”彭野問,“你哥gān什麼的?”
☆、第52章 chapter52
r52
彭野把菜單遞給安安:“想吃什麼?”
安安又推回來:“都行,你點吧。”
彭野點了水煮魚,辣椒炒牛ròu,熗鍋蓮花白,huáng瓜西紅柿蛋湯。
安安說:“會不會點多了。”
“不多。”彭野把菜單還給服務員,轉頭看安安,“你這xing格,巨蟹座?”
安安微窘,小聲:“這麼明顯麼?”
彭野沒答,問:“幾號?”
“一號呢。你懂星座啊?”
“不懂,聽隊裡年輕人說過幾嘴。對了,剛說你哥哥是gān什麼的?”
安安端正坐著,答:“他在外邊跑生意,是商人。”
彭野淡淡地“嗯”一聲,也沒追問,眯眼望著烈日下的戶外,找不到話題的樣子。
安安怕沒話說下去,於是補充:“經營手工藝品針織品之類,都是些少數民族的東西,所以總往西部跑。”
彭野“聊天式”地接一句:“你來這兒看他麼?”
“也不是。他挺忙,去哪兒不固定。但上次在風南鎮見了一面,嘿嘿。”安安抿著唇笑。
彭野看著她。
她慢慢低下頭,搓手指:“我臉上有東西麼?”
“沒有。”彭野問,“你們很親?”
“親啊。是哥哥賺錢供我讀書上學啊。以前很苦,近幾年好了。但他給的錢我都攢著,不想用他太多,在外邊跑,很辛苦的。對了,我哥說等我畢業了想帶我出國。你覺得出國讀書好麼?”
彭野笑笑:“我一個放羊的,哪裡知道什麼學校?”
安安:“但我感覺你看著不太一樣的。”
彭野不說自己,問:“快畢業,應該22歲吧。”
安安:“我讀書遲,23了。”
彭野說:“看著挺小。”
安安又抿嘴笑了。
這家店做菜快,一會兒的功夫,水煮魚就上來了。
彭野問:“川菜吃得慣麼?”
“吃得慣啊,我喜歡辣。”
“聽你口音,是……”
“江西的。”
“革命聖地。”
“嘿嘿,彭野大哥,你是哪兒的人啊?”
“西安。”
“歷史古城,我一直都想去呢。”安安說,“但你好像沒有西北口音,聽著像北京的。”
彭野淡淡一笑,說:“小學普通話學得好。”
服務員上菜,兩人開始吃飯。
彭野看她一眼,問:“這兒天熱,你帶了夏天的衣服?”
安安搖頭:“在批發市場隨便買的,之前都是冷天的衣服。”
彭野說:“你那衝鋒衣像是綠色。”
“對啊。”安安抬頭望他,眼睛晶亮,“你記得啊。”
彭野說:“挺鮮艷。”
安安笑了,慢慢吃幾口飯了,問:“程迦還跟著你們嗎?”
彭野喝著湯,說:“她回去了。”
安安“哦”一聲。
彭野沒再多說什麼,吃完飯,跟安安走到醫院門口,說:“進去吧。”
“你不去看肖玲麼?”
“不去了。”
安安紅著臉,像是被太陽曬的,抬頭問他:“你們過來遠麼?”
“沿青藏公路,一小時。”
“我有時候就去看石頭哥他們。”
彭野沒答,站定了,說:“進去吧。”
安安沖他揮手再見,彭野略一點頭,不做停留轉身走了。
安安走了幾步回頭看,彭野已跑到街對面,步伐很快,一會兒就消失在人群里。
彭野繞過彎兒,上了一條車水馬龍的街,走到路邊的桑塔納旁,拉開車門坐上去。
胡楊在駕駛座上,問:“怎麼樣?”
“江西人,23歲,生日7月1號,身份證前十幾位好找了;姓名安安。安是小姓。如果人多,拿照片來給我認。”
胡楊發動汽車:“七哥,你確定黑狐是她哥?”
“百分之九十。如果是,找到她的身份信息,她哥的真面目就出來了。當時,黑狐要銷毀的是他妹妹的照片。程迦也說過他手上有個‘安’字紋身。”
彭野頓一下,揉揉鼻樑。
胡楊手機響了,他接起來,講完了和彭野匯報:“七哥,瘋子放出去了。已經有人盯著他。”
“好。”
“準備大gān一場了。”
彭野無意識拿出手機摁了一下,屏幕還停留在給安安打電話的頁面。把通訊錄按回去,安安排在第一個,下邊一個姓“白”的聯繫人,緊接著就是“程迦”。
程迦名字首字母是c,排在通訊錄前邊。
他的名字首字母是p,她幾千人的通訊錄里,埋沒在底端。
多天了,杳無音訊。
他點開“程迦”,在“刪除聯繫人”的選擇框裡摁了一下。
“程迦”從通訊錄里消失。
程迦,我能為你給別人下跪,但絕不會給你跪下。
程迦的攝影展《風語者》第五站在香港,這站是臨時增加的。
前四站取得的效果超出所有人預料。這些天,社jiāo媒體門戶網站電視報紙全在談論程迦的紀實攝影,討論野生動物保護,關注巡查員群體。
轟動一時,名聲大噪。
僅微博話題閱讀量就高達9億次,程迦的微博粉絲以每天幾十上百萬的速度bào增。發一條攝影展的照片,轉發評論十幾萬。
連之前對此展覽持高冷態度的香港展館也緊急聯繫經紀人,表示“不管攝影師提出什麼要求,無論如何也得來香港”。
接下來幾個城市的展覽票早就銷售一空。連新增的香港站,展票也在開售後的幾小時搶完。
程迦嚴格限制了進館人數和分流時間,她不想把展覽變成人擠人的走馬觀花。社會轟動效應已經達到,照片她免費發布在微博里,所有人都看得到。
而展館是留給人走心的。
她給參觀者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不受打擾不急不忙,靜下心來看完整個展覽,回去後把留在心裡的震撼再傳播出去。
這才是她想要的。
她從到處都有人,卻一片寂靜的展館裡,看到了效果。
任何時候,展館都是安靜的,靜得每個人都能聽見自己看到照片時的心跳聲。
而程迦,她偏好散場時獨自在美術館看照片,偶有三三兩兩的觀者,悄然無聲。
這趟出行,她帶去的一堆不同種類的相機和鏡頭都用到了。她沒有把照片處理成黑白去刻意製造凝重感,荒野本身就足夠蒼茫。她的數碼照片從不用後期處理和ps,膠捲照片也親自沖洗,這是她和父親的習慣。
這次的攝影,她把它當做一個故事在講,每張照片邊角處都配上幾行字。
如尼瑪搭著帳篷,不好意思地躲避鏡頭。
“隊員桑央尼瑪,藏語意思是太陽。年紀最小,害羞,和女人說話會臉紅。”
另一張他渾身濕透,躲在灌木叢後朝偷襲者she擊的照片上則寫著:
“他是隊裡的神槍手。雨夜,因打破盜獵偷襲者的頭而難過,決心苦練槍法。”
麥朵站在小賣部的那張:
“麥朵的小賣部里的麥朵,尼瑪的心上人,他羞於對她表白。那天他塞給她一隻塑料髮夾和一小包紅景天。只有一小包,多的要賣了給隊裡做經費。
他一年見她兩次。”
石頭在灶屋裡燒火做飯的照片:
“……為一根蔥和菜販子討價還價,做飯賣相不好,味道還行。很會烤土豆和紅薯,小氣,說夢話都擔心沒錢買汽油。攝影師生病時,破天荒煮了6個jī蛋。攝影師離開時,送了一大兜青棗,礦泉水買的當地最貴的農夫山泉。”
這些天,肖玲轉了幾趟醫院,最終轉到格爾木。安安幾次給彭野致謝,彭野關心過幾句。
而昨天,彭野主動打電話來,說來格爾木辦事,順道看她們。
這會兒電話就來了。
安安在手推車攤旁買玉米,聽到電話響,知道是彭野,趕緊拿起來:“喂,彭野大哥?”
玉米太燙,她單手捧著受不了,呼呼抽氣,手忙腳亂地兩手jiāo換。
那邊彭野似乎皺眉:“你gān嘛呢?”
“啊,我在街邊買玉米。太燙了,你到哪兒了?”
“看見你了,在你背後。”彭野的聲音從安安腦後邊落下來,低低的,沉沉的。
安安轉頭,她原本個兒就矮,彭野高,離得又近,她得仰頭看他,忙亂之下,手一抖,玉米脫手了。
安安驚呼。
彭野敏捷地彎腰把玉米接住,皺眉:“你玩雜耍麼?”
安安紅著臉,要拿回玉米,彭野說:“你先把手機裝好。”
安安裝好了,小聲問:“不燙麼?我覺得很燙啊。”
彭野說:“皮厚。”
安安:“……”
彭野俯視著她,問:“中午就吃這麼點?”
安安吶吶的:“啊,我要回病房幫忙。”
“肖玲她家人呢?”
“也守著呢。”安安說,“對了,醫藥費要還給你。”
“過會兒給你帳號,打回去就行。”彭野說,“你吃這個不行,吃頓飯吧。”
安安忙說:“那我請你,算是謝謝你幫忙。”
彭野哼笑一聲:“一大老爺們還要小姑娘請客麼?”
安安怕他不開心,就沒堅持。
醫院門口一排館子,彭野問:“想去哪家?”
安安想便宜:“吃碗蘭州拉麵吧。”
彭野抿一下唇,竟有點兒脾氣,道:“不想吃那個。”
安安縮脖子,小聲“哦”一聲。
“四川小炒。”
“好。”
過馬路時,彭野問:“你準備在這兒待多久?”
安安納悶地抬頭:“等肖玲好過來啊。她家人快崩潰了,沒一個冷靜的。”
這一抬頭,沒看路,一輛摩托車飛馳而過,彭野拎著她後衣領把她給揪回來。
安安嚇了個心跳驟停,愣愣盯著彭野。
彭野微皺眉:“看路。”
他鬆開她,繼續剛才的話:“守她那麼久,你倒心地善良。”
安安臉一紅:“很多人心底善良啊。”
“是麼。”
“是啊。你們那群人都是,還有程迦也是。”
彭野忍了忍:“你沒事兒老提她gān什麼?”
安安一嚇:“我就提了一次呀。”
彭野又有一會兒沒說話,走到街對面了,才平靜地問:“你待這兒,你家人不管?”
“我沒什麼親人啊。”安安說,“就一個哥哥。”
“嗯。”彭野問,“你哥gān什麼的?”
☆、第52章 chapter52
r52
彭野把菜單遞給安安:“想吃什麼?”
安安又推回來:“都行,你點吧。”
彭野點了水煮魚,辣椒炒牛ròu,熗鍋蓮花白,huáng瓜西紅柿蛋湯。
安安說:“會不會點多了。”
“不多。”彭野把菜單還給服務員,轉頭看安安,“你這xing格,巨蟹座?”
安安微窘,小聲:“這麼明顯麼?”
彭野沒答,問:“幾號?”
“一號呢。你懂星座啊?”
“不懂,聽隊裡年輕人說過幾嘴。對了,剛說你哥哥是gān什麼的?”
安安端正坐著,答:“他在外邊跑生意,是商人。”
彭野淡淡地“嗯”一聲,也沒追問,眯眼望著烈日下的戶外,找不到話題的樣子。
安安怕沒話說下去,於是補充:“經營手工藝品針織品之類,都是些少數民族的東西,所以總往西部跑。”
彭野“聊天式”地接一句:“你來這兒看他麼?”
“也不是。他挺忙,去哪兒不固定。但上次在風南鎮見了一面,嘿嘿。”安安抿著唇笑。
彭野看著她。
她慢慢低下頭,搓手指:“我臉上有東西麼?”
“沒有。”彭野問,“你們很親?”
“親啊。是哥哥賺錢供我讀書上學啊。以前很苦,近幾年好了。但他給的錢我都攢著,不想用他太多,在外邊跑,很辛苦的。對了,我哥說等我畢業了想帶我出國。你覺得出國讀書好麼?”
彭野笑笑:“我一個放羊的,哪裡知道什麼學校?”
安安:“但我感覺你看著不太一樣的。”
彭野不說自己,問:“快畢業,應該22歲吧。”
安安:“我讀書遲,23了。”
彭野說:“看著挺小。”
安安又抿嘴笑了。
這家店做菜快,一會兒的功夫,水煮魚就上來了。
彭野問:“川菜吃得慣麼?”
“吃得慣啊,我喜歡辣。”
“聽你口音,是……”
“江西的。”
“革命聖地。”
“嘿嘿,彭野大哥,你是哪兒的人啊?”
“西安。”
“歷史古城,我一直都想去呢。”安安說,“但你好像沒有西北口音,聽著像北京的。”
彭野淡淡一笑,說:“小學普通話學得好。”
服務員上菜,兩人開始吃飯。
彭野看她一眼,問:“這兒天熱,你帶了夏天的衣服?”
安安搖頭:“在批發市場隨便買的,之前都是冷天的衣服。”
彭野說:“你那衝鋒衣像是綠色。”
“對啊。”安安抬頭望他,眼睛晶亮,“你記得啊。”
彭野說:“挺鮮艷。”
安安笑了,慢慢吃幾口飯了,問:“程迦還跟著你們嗎?”
彭野喝著湯,說:“她回去了。”
安安“哦”一聲。
彭野沒再多說什麼,吃完飯,跟安安走到醫院門口,說:“進去吧。”
“你不去看肖玲麼?”
“不去了。”
安安紅著臉,像是被太陽曬的,抬頭問他:“你們過來遠麼?”
“沿青藏公路,一小時。”
“我有時候就去看石頭哥他們。”
彭野沒答,站定了,說:“進去吧。”
安安沖他揮手再見,彭野略一點頭,不做停留轉身走了。
安安走了幾步回頭看,彭野已跑到街對面,步伐很快,一會兒就消失在人群里。
彭野繞過彎兒,上了一條車水馬龍的街,走到路邊的桑塔納旁,拉開車門坐上去。
胡楊在駕駛座上,問:“怎麼樣?”
“江西人,23歲,生日7月1號,身份證前十幾位好找了;姓名安安。安是小姓。如果人多,拿照片來給我認。”
胡楊發動汽車:“七哥,你確定黑狐是她哥?”
“百分之九十。如果是,找到她的身份信息,她哥的真面目就出來了。當時,黑狐要銷毀的是他妹妹的照片。程迦也說過他手上有個‘安’字紋身。”
彭野頓一下,揉揉鼻樑。
胡楊手機響了,他接起來,講完了和彭野匯報:“七哥,瘋子放出去了。已經有人盯著他。”
“好。”
“準備大gān一場了。”
彭野無意識拿出手機摁了一下,屏幕還停留在給安安打電話的頁面。把通訊錄按回去,安安排在第一個,下邊一個姓“白”的聯繫人,緊接著就是“程迦”。
程迦名字首字母是c,排在通訊錄前邊。
他的名字首字母是p,她幾千人的通訊錄里,埋沒在底端。
多天了,杳無音訊。
他點開“程迦”,在“刪除聯繫人”的選擇框裡摁了一下。
“程迦”從通訊錄里消失。
程迦,我能為你給別人下跪,但絕不會給你跪下。
程迦的攝影展《風語者》第五站在香港,這站是臨時增加的。
前四站取得的效果超出所有人預料。這些天,社jiāo媒體門戶網站電視報紙全在談論程迦的紀實攝影,討論野生動物保護,關注巡查員群體。
轟動一時,名聲大噪。
僅微博話題閱讀量就高達9億次,程迦的微博粉絲以每天幾十上百萬的速度bào增。發一條攝影展的照片,轉發評論十幾萬。
連之前對此展覽持高冷態度的香港展館也緊急聯繫經紀人,表示“不管攝影師提出什麼要求,無論如何也得來香港”。
接下來幾個城市的展覽票早就銷售一空。連新增的香港站,展票也在開售後的幾小時搶完。
程迦嚴格限制了進館人數和分流時間,她不想把展覽變成人擠人的走馬觀花。社會轟動效應已經達到,照片她免費發布在微博里,所有人都看得到。
而展館是留給人走心的。
她給參觀者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不受打擾不急不忙,靜下心來看完整個展覽,回去後把留在心裡的震撼再傳播出去。
這才是她想要的。
她從到處都有人,卻一片寂靜的展館裡,看到了效果。
任何時候,展館都是安靜的,靜得每個人都能聽見自己看到照片時的心跳聲。
而程迦,她偏好散場時獨自在美術館看照片,偶有三三兩兩的觀者,悄然無聲。
這趟出行,她帶去的一堆不同種類的相機和鏡頭都用到了。她沒有把照片處理成黑白去刻意製造凝重感,荒野本身就足夠蒼茫。她的數碼照片從不用後期處理和ps,膠捲照片也親自沖洗,這是她和父親的習慣。
這次的攝影,她把它當做一個故事在講,每張照片邊角處都配上幾行字。
如尼瑪搭著帳篷,不好意思地躲避鏡頭。
“隊員桑央尼瑪,藏語意思是太陽。年紀最小,害羞,和女人說話會臉紅。”
另一張他渾身濕透,躲在灌木叢後朝偷襲者she擊的照片上則寫著:
“他是隊裡的神槍手。雨夜,因打破盜獵偷襲者的頭而難過,決心苦練槍法。”
麥朵站在小賣部的那張:
“麥朵的小賣部里的麥朵,尼瑪的心上人,他羞於對她表白。那天他塞給她一隻塑料髮夾和一小包紅景天。只有一小包,多的要賣了給隊裡做經費。
他一年見她兩次。”
石頭在灶屋裡燒火做飯的照片:
“……為一根蔥和菜販子討價還價,做飯賣相不好,味道還行。很會烤土豆和紅薯,小氣,說夢話都擔心沒錢買汽油。攝影師生病時,破天荒煮了6個jī蛋。攝影師離開時,送了一大兜青棗,礦泉水買的當地最貴的農夫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