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過了兩日,便有機靈一些的村民每天掰了玉米棒子挑到鎮上來賣,賣得銀錢後,再添置一些家中用品,或者買米買面。

  如此一來,日子倒不似先前那般過得緊巴巴的了。

  到了全面收玉米的那幾日,縣衙里的眾人,除了楊縣丞和黃主簿依舊留守在玩具作坊與人談生意收銀錢外,其他眾人,包括周青林和牛三幾人在內,還有呂志義和應進慶,都行動了起來。

  二十多人分成七支小隊,分別前往各個村子查看這一季玉米的畝產收成。

  經過幾日的奔波,他們共收集了一百多畝地的玉米產量。這其中,最高的一畝為一千九百多斤,最少的則是一千七百多斤,依照這些數據,最後算出玉米的平均產量在一千八百斤左右。

  這一數據和先前周青林在新露灣村種植的畝產量差不多,不過這都是帶棒的濕玉米重量,等曬乾水分,再除去玉米棒的重量,一千斤的畝產量肯定是有的。

  這讓周青林提著的心放下了不少。

  因為早在半個月前,他就在寄家書的時候,把南川縣種植出高產糧食的大喜事寫信給了老定國公。

  同時附上的還有自己呈報給聖上的具體畝產量,並拜託老國公幫著轉交給皇帝來著。

  本來高產糧食的事,周青林是準備徐徐圖之的,畢竟確切的產量還都沒出來呢,這樣做著實有些冒險。

  可自從得知二閨女被賜婚的事後,周青林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反正這樣的畝產量都是自己親自實踐得出來的,與今年的肯定相差不到哪裡去。

  再則,為了保險起見,原本四千多斤的紅薯畝產量,周青林只報了三千五百斤。

  周青林知道,就是這樣的數量,報上去後就能驚掉一眾人的下巴了,所以他沒必要把實際數量全報上去,就當給自己留一手好了。

  至於為何自己給皇上的奏章要定國公幫著轉交,實在是因為他們南川縣除了文教和刑事,其他事項早已脫離了晏州知府這個上級部門,他的奏章根本不知往哪兒送啊。

  再則,周青林也不放心讓這樣的奏章,經過旁人的手一輪一輪送到金鑾殿去。

  誰知道這途中會不會碰到紅眼病,亦或者那種坐享其成來摘桃子的人。

  所以,為了謹慎起見,自己還是托老定國公幫忙轉呈吧,這樣速度又快,也讓人安心。

  周青林算了算時間,心道,不出意外的話,自己寄出去的書信家裡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

  京城周府。

  正如周青林預料的那樣,府里已經收到了他的來信。

  這不,等大丫看到爹爹寄來的家書中還夾著一封“定國公親啟”的書信後,立即就讓李金前往侍衛司傳話去了。

  大丫直覺爹爹這封信上肯定寫著重要的事,她不放心讓旁人經手送信的事,就想著讓未婚夫來一趟。

  才半個時辰不到,江灝就急匆匆地過來了。

  等看到自己心愛小媳婦的臉上並無異色後,江灝終於鬆了一口氣。

  天知道,方才李金去找他時,只說了大小姐讓他下值後過府一趟,其他的一問三不知,嚇得江灝以為府里出了什麼事,這下哪裡還能等啊,這不,還未到下值時間呢,他就騎著馬兒火急火燎地趕過來了。

  見對方額頭上滿是汗,大丫有些不好意思,“剛剛讓李金傳話時並未考慮太多,倒讓灝哥哥擔心了。”

  想到以前自己可從來沒有讓人給他傳過話,如今突然來上這麼一下,也難怪對方會擔心了。

  江灝連連搖頭,“不怪你不怪你,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一旁的觀硯忍不住在心裡翻著白眼,心說,自家公子平時挺深城穩重的一個人,怎麼在准少夫人面前就像不會說話的傻子了呢。

  到底心裡還掛心著書信的事,親手給未婚夫倒了涼茶後,大丫也沒耽擱,便把信拿了出來,“灝哥哥,這是爹爹寄過來的。”

  信?江灝伸手接過。

  等他看到信封上頭寫著的“定國公親啟”幾個字時,江灝有些納悶,好好的,岳父給祖父寫信幹嘛。

  不過,這會兒江灝和大丫的想法一樣,也覺得這信里肯定有不同尋常的事,於是沒再停留,拿著信快速回國公府去了。

  ......

  第二日一早,滿朝文武都齊聚在勤政殿的時候,就發現久未上朝的定國公也在。

  此時對方站在隊伍的最前頭,正微眯著雙眼作養神狀。

  見定國公老神在在的樣子,眾人不免在心裡嘀咕,這老頭今日倒是難得,也不知過來所謂何事。

  沒等大家分心多久,景康帝便過來了,在群臣的行禮和三呼萬歲中升了座。

  邱公公上前一步,尖細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話剛落音,就有官員出列上報了南方洪災之事,五、六月份正是江南雨水最多的季節,洋州已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泡在了水裡,時間一久,肯定就顆粒無收了。

  唉,眾人嘆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啥辦法,看來今年的糧食收成又得減產好多。還有那救濟糧,怕也是十個湯瓶八個蓋,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了。

  聽到南方洪澇災害的事,景康帝心裡煩了不少,可這是天災,他也沒有辦法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