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識字, 這段時間周青林已經開始教幾個閨女畫簡筆畫了,因為平時課業比較忙,所以他和孩子們約定好,自己每三天教她們一次新的內容,然後剩下的時間就讓閨女們自己多多練習。

  學簡筆畫線條是關鍵,橫平豎直都要一一表達到位才行,周青林讓幾個閨女從最簡單的物件開始畫起,慢慢再加深難度,幾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很強,學得也特別認真。

  特別是二丫,自從爹爹把屬於她的那本畫冊也設計好送到書店後,小姑娘的學習熱情更是高漲了許多。

  從旺枝巷走到見知書院大概十來分鐘的路程,周青林把點掐得准準的,每次他到書院時,正好都是老徐頭打開班舍門鎖的時候。

  中舍班的學子和隔壁風棠書院的學生還是時不時的會打打嘴仗,周青林從最開始時的吃驚,漸漸的已經習以為常了。

  他打開書箱,從裡面拿出一本中庸來,早讀課的時間,他一般都會用在四書五經上,基本論語、大學、中庸、禮記等幾本書輪著來,昨天自己讀的是論語,那麼今天就該是中庸了。

  在周青林背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時”,住在宿舍里的學子便開始陸陸續續地過來了。

  大家都和周青林打著招呼。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如今上舍班的十九位學子已經相處得非常融洽了,相互之間也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眾學子中除了周青林、呂志義還有應進慶是來自雲河縣的,其他的十六人分別來自常和縣,涇山縣,平翠縣和上爭縣。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是常和縣的劉長明與平翠縣的高興盛,兩人同年,今年都四十有九了。

  歲數最小的自然是呂志義和應進慶兩人了,而周青林在班舍里算是居中的年紀。

  這些人里,最讓周青林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十九歲的劉長明了,因為對方參加這次院試的目的和自己是一模一樣的。

  前幾天午休時,劉長明就和大家說起了自己的事情來。

  劉長明說,自從二十多年前他考中童生後,就沒有再進一步了。

  最初連著考過幾回院試,可都落榜未中,後來兒子們成家,女兒嫁人,家裡的生活越來越拮据,他只能靠慢慢積攢銀子考院試,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又參加過幾回,可惜都未能如願。

  屢敗屢試,屢試又屢敗,四年前,劉長明終於徹底死心了,至此放棄了自己心心念念了幾十年的科舉之路。

  本以為自己到死都不會再和四書五經打交道了。可就在今年,他家大兒子在徭役中不小心傷到了腿,至今還不能下地,大夫說瘸腿的可能性很大,這讓劉長明心傷不已。

  徭役年年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他萌生了最後再考一次院試的念頭,想著要是萬幸能讓自己考中秀才的話,那麼以後他們家就不用再服徭役了。

  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拿著家裡的積蓄獨自到了安州府,劉長明本想先在這邊租個房子,然後邊抄書邊自習,等考了八月份的院試後再回去的,哪知正巧在書店聽到見知書院到處招學子的事,所以他就到書院裡來了,準備做最後的一博。

  聽了劉長明的話後,在場的眾人都沉默了良久,心裡都不是滋味,紛紛感嘆讀書人的不易,有多少人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考到白頭老翁,又有多少人“齎志以歿,抱憾終身”啊。

  自那天后,眾人比以往更用功了許多,周青林也不例外,每次崔講學的詩賦課他都聽得非常認真。學以致用,如今對著書院裡的石榴樹,他已經能連著作出好幾首不同的詩來了。

  周青林心道,看來自己的拼湊大法終於要退出歷史舞台了。

  如今上舍班裡的學子也都開始做起課堂筆記來,就像周青林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從做了隨堂筆記後,大家都驚喜的發現自己的腦子開始好用起來了,聽課時自己的思維也會跟著夫子走了,特別是注意力,都集中了好多。

  這樣的法子對兩個年紀大的學子尤其管用,把夫子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都記錄下來後,等發現自己有忘記的地方,就可以去翻閱一下課堂筆記,重溫夫子講過的知識,這樣來回個兩三次,用周青林的話來說:“就算是豬頭都能燉熟了”。

  只是劉長明和高興盛兩人的手速不快。做記錄時常常會漏掉幾段,這時班裡其他學子就會拿出自己的隨堂筆記讓他們把缺漏的部分補充完整。

  崔講學見了,越發鄙視起自己當初的武斷來。

  他覺得自從周青林來到上舍班後,班裡的學子不但學到了他好的念書法子,且整個班舍的學習氣氛也跟著濃厚起來。學子們相處得也好,崔講學時常感嘆,當夫子多年,自己還從未碰到過這麼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班舍。

  吃了中飯,十幾人都回到了宿舍,天漸漸熱了起來,從月初開始,書院裡的午休時間就從原來的兩刻鐘改為現在的一個時辰了。

  這本是書院讓學子們好好休息的時間,可是隨著院試的時間越來越臨近,上舍班裡的學子誰還睡得著啊。

  這不一回到院落里,老老少少十幾人就捧著題卷又聚到了周青林這邊院子的亭子裡了,大家拿著筆一道一道仔仔細細做了起來。

  這是昨日還未做完的帖經試題,他們得加快速度做完成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