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加上公婆兩個過分溺愛的緣故,周青林就養成了人嫌狗厭的霸王性子。

  整個家中除了他爺奶的話,其他人說的他都置之不理,十足一個小痞子模樣。

  每回王氏要教訓他時,公婆就會上前攔著,她常常是人沒打到,反倒先挨上了公婆的好一頓訓斥。

  這樣的次數多了,王氏也就更不喜這個兒子了。

  都說三歲看到老,如今老二這都滿十二了,可還是沒有進長半分,怕是日後也難出息到哪裡去。

  王氏覺的,與其讓老二在學堂里昏頭搭腦的浪費銀子,還不如讓他早早的跟著他爹學著打理家中的事務。

  反正日後自己和周富貴年歲大了,這些活計總還是要有人接手的。

  周富貴一向不愛操心家裡的事,自然妻子說啥就是啥。

  等王氏把心裡的打算和他一說,他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王氏也防備著周青林跟她鬧,是以在和他提起這事時就故意說的含糊了些。

  所以當王氏和周青林說以後家中的那幾百畝田地都是給他的時。

  周青林想都沒想就相信了。

  他本就不喜念書,每天對著那些知乎者也就心煩,要不是爺奶強壓著,他老早就甩本子走人了。

  現在這樣就挺好的,就像他娘說的,讓大哥和小弟繼續念書,等以後他們考了功名當上大官之後還能幫扶他一把,而他自己手頭有了這麼好幾百畝的田地,做個大地主肯定也愜意。

  於是十二歲的周青林,在爺奶過世後不足百天就開開心心地離開了學堂,跟著他爹開始打理田間事務了。

  忙碌中時間總是過的飛快,一晃二十多年過去。

  期間周青雲兄弟三人都相繼娶妻生子。

  而王氏居然老蚌生珠,在四十三歲那年又生下了一個閨女,取名寶珠。

  周富貴和王氏兩口子對這個老來女寵愛非常,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著。

  在這些年裡,老三周青水先是過了童生試,後又考中了秀才,也算是成績斐然。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他,與妻子高氏共育有三子二女。

  老大周青雲在學業上一直沒有建樹,學了這麼多年銀子花了不少,卻連個童生都未撈到。

  在無數次的屢考屢敗之後,周青雲終於放棄,心灰之餘漸漸開始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大兒子身上了。

  周青雲娶了姨表妹喬氏為妻,生了二子二女。

  和周青雲這個當爹的不同,大兒子周耀祖簡直就是為科舉而生的。

  他五歲開蒙,八歲就能作詩詠句,十三歲考中秀才,到了十七歲就已是舉人老爺了,雲河鎮上的人都稱其為“周小神童”。

  四年前,十九歲的周耀祖參加了春闈,且得了二甲第八名的好成績。

  喜報送來之時,周富貴一家都被這天降的大喜餅給砸的暈乎乎的,連帶著整個曉金村都熱鬧了好一陣子。

  朝考結束之後,皇帝許了這些新科進士們一個月的假。

  周耀祖回到曉金村也沒多做停留,焚香祭祖,宴請鄉鄰,之後便又匆忙赴京上任去了,一同前去的還有周青雲夫婦和另三個兒女。

  出門時,王氏偷偷塞給他們三千兩銀票,說是讓他們在京城置辦個宅子,這樣老大一家也能儘快在京城安頓下來。

  兒孫出息,家中進項又翻番,王氏這幾年過的可謂是春分得意,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付出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最最讓她高興的是,小兒子今年終於考中了鄉試。

  中舉之後,周青水沒有了接著往上考的打算,他已不再年輕,此番鄉試雖得中但名次吊尾,往後能中進士的希望渺茫,倒不如乾脆步入仕途,好早些有番作為。

  在大曆朝,舉人是可以擇優放官的,只是所得官階並不高,且等著派官的舉人眾多,如沒有門路的話那就有的等了。

  王氏給大孫子去了信,讓他幫他小叔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在京城謀個差事。

  周耀祖在前兩年已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升級為從六品的修撰。

  這年頭想謀個官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何況在京城,他自己哪裡有這些門路,接到王氏書信後,周耀祖去找了他的岳父—禮部員外郎陳友忠。

  在中進士的第二年,周耀祖就娶了陳友忠之女為妻。

  岳父雖官職不高,但他在官場經營多年,比起他來,門路和人脈肯定會多些。

  前幾天岳父終於遞了准信過來,說是給小叔尋了個國子監助教的差事,吏部派官文書已經快下來了,讓他知會家裡一聲。

  周耀祖急忙寫了書信,讓家中的僕役快馬加鞭送往曉金村去。

  而周青雲和喬氏兩人則也坐上了回鄉的車馬。

  夫妻倆這次回去是準備接了周富貴和王氏一起到京城來居住的。

  且喬氏肚子裡還存著另一番心思呢。

  相公不善經營,平時家中也沒有進項,夫妻倆這幾年只能死守著王氏給的那些銀子過活。

  眼看小兒子耀宗馬上就要說親,小閨女也快及笄了,可到現在聘禮和嫁妝都還沒個影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喬氏也是沒了法子。

  如今她只得跑來求助公婆。

  只盼著他們能早些搬去京城。

  喬氏知道公婆手裡還有不少的銀錢,定能解家中的燃眉之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