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把明德放下,又對明澈道:“明澈也要去江南嗎?”
明澈點頭:“是呀,皇帝哥哥也跟我們一塊兒去吧。”
朱儆揚首長笑,才又說道:“皇帝哥哥終究是去不成的,不如……明澈留下來在宮裡陪哥哥吧?”
明澈張口才要回答,突然又停下來,她想了想,搖頭說:“不啦,宮裡有秀女陪著皇帝哥哥。”
朱儆一怔,對琉璃說道:“她還想著上次的事呢。”又對明澈道:“如果明澈在宮裡,不必非得當秀女,那你可願意不願意啊?”
明澈十分機靈:“不當秀女,那當什麼?”
“那……”朱儆啞然笑道:“就當個威風凜凜的……女官、管著他們所有人好不好?”
明澈聽見“威風凜凜”四字,忍不住拍手笑道:“好呀好呀!這個可真是極好的。”又忙問琉璃:“母親您說呢?”
琉璃見朱儆故意逗弄明澈,便也笑著點頭。
事情既已經定下來,溫姨媽自又去了那府里同馮夫人知會過了。馮夫人雖跟姊妹有些生疏,可聽她要回鄉探親,一時半會又見不著人了,不免感傷。
啟程的時候,正是盛夏炎炎。明澈雖一心嚮往到外頭見識見識,可因要跟范垣離別,心中極為不舍,出發前夜,特跟明德一塊兒過來,跟琉璃范垣一塊兒,一家子擠著一張床睡了。
次日早上范垣送別的時候,兩個小娃都淚眼汪汪,惹得琉璃又生出不舍之意,幾乎要改變主意留下來。
還是范垣把兩個孩子親自抱上了馬車,又同琉璃說了好些話,無非是叫她處處留心,最要緊是照顧好自己跟兩個孩子,凡事要聽養謙的等等,又耳鬢廝磨的,在她臉頰邊吻了無數次,引得府里府外的人皆都側目,兩人情深如許,卻也顧不得了。
這一行人曉行夜宿,又因為帶著老幼婦孺,所以也走的很不快,一直將入了冬,才摸到了江浙地界。
因為人多,尤其是明澈,沛儒,明德都能跑能說了,有孩子在的地方,自然不乏聲響,就算平淡里也能鬧騰出來,何況這一路上有無限的新奇景致,也有無限的好玩之物,所以更加熱鬧了。
只是在這不盡的歡喜之中,琉璃卻時不時地想起在京師的范垣,所見景致里因為少了一人,總像是少了最好的那部分,心中無限遺憾。
只能暗暗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拖著范垣再走一次江南道。
然而就在眾人抵達了姑蘇,安頓妥當之時,琉璃無意中聽說了一個消息。
坊間盛傳,南安王在轄地舉兵謀反,為免大肆的刀兵之災連累百姓,朝廷已經派了特使前去和談,希望將這場兵禍消弭於無形。
這特使並非別人,竟正是范垣。
第115章 回京
且說琉璃聽了這種話,起初只以為是謠傳,就想先問一問養謙。
只是因為才回了本地方,昔日那些跟溫養謙相交的知己好友,以及那些聞訊慕名而來的才子以及鄉紳們絡繹不絕,且還要張羅祭祖的種種,跟溫家的人接洽,所以養謙這數日來忙的腳不沾地。
溫姨媽也被許多老妯娌圍住,說長道短,只有宣儀公主跟琉璃因為身份特殊,大家不敢來羅唣。
這日,琉璃來至宣儀公主下榻臥房。
公主正逗弄沛道,見琉璃來了,便款款站起身來,笑著招呼道:“妹妹來了。”
兩人看了會兒沛道,宣儀問道:“明澈跟明德也跟著老夫人出門了?”
今日溫姨媽去了她的本族馮氏一族那邊做客,便帶了明澈明德以及沛儒三個一塊兒過去湊趣喜樂。
琉璃道:“沛道要再大一歲,只怕也就抱著去了。”因又問道:“哥哥還沒回來?”
宣儀道:“可不是?昨兒晚上好不容易回來,卻喝的爛醉,今日本來說身子不適,可還是架不住那許多盛情邀請,不好不去。”
琉璃便問:“何至於就忙的這樣,終不能為了應酬壞了身體。”
宣儀點頭:“我也這樣勸說過,可畢竟是外頭的正經事,到底不好插嘴。”
琉璃見屋內並無別人,忖度片刻,才開口道:“公主雖是皇族之尊,但對我而言畢竟不是外人,有些話我就直說了。”
宣儀道:“妹妹請說無妨。”
琉璃問道:“先前坊間傳的,朝廷派了特使去南邊的事,公主可知道嗎?”
宣儀垂了眼皮:“實不相瞞,我也只知道些皮毛罷了。”
“真的是派了四爺去?那……可有兇險?”
過了片刻,宣儀才回答道:“若說此行沒有兇險,那是騙人的話。”
琉璃的心本就繃緊,此刻心弦越發緊了幾分。
宣儀握住她的手:“但正因為如此兇險,大概才得范大人親自出馬。朝廷當然不怕打仗,只是一旦動刀兵,便要耗費人力財力,且又塗炭生靈,如果范大人這一去能夠成功勸降南安王,便等同救了萬千百姓的性命,自然善莫大焉。”
琉璃原本還有些慌張,此時反靜了下來:“公主覺著,這一去的勝算多少?”
宣儀的唇動了動:“勝算……極低。”
南安王蓄謀多年,一朝而動,怎會因為聽了三言兩語而改變主意。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琉璃又問:“那為什麼皇上要派四爺去?”
宣儀深深看她一眼:“你可知道,南安王圖謀不軌之心其實數年前就昭然若揭,且那一次皇上在街頭遇刺,傳說也是南安王的手筆,為什麼朝廷卻並沒有下令重罰,滿朝文武也言辭含糊,只是曖昧不清地彈壓著?”
琉璃搖頭。宣儀嘆道:“歸根到底,不過是因為皇家血脈單薄罷了。當時皇上年幼,行事又常常出乎所料,因此滿朝文武里竟有一半兒是不大肯信皇上的,若是皇上有個什麼‘差錯’……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天下總得有個皇族之人來主持大局,不然將天下大亂,所以這是一條無可選擇的後路。”
琉璃微睜雙眼,心怦怦亂跳。
宣儀道:“現在皇上終於長大了,而且行事初見明君之象,且已經開始選拔秀女,將來子嗣之事,應該不成問題。偏這時候南安王也按捺不住,畢竟先前南安王也是在盼著皇上有個什麼差錯,他可以順順利利無波無瀾的取而代之,誰知道這許多年來皇上竟成長的這樣快,這樣好呢?南安王知道皇上選秀,明白已經等不到他需要的機會了,也許他已經喪失了再等下去的耐心,所以……他一定得起兵。”
琉璃心亂。
她一向疏於政事,聽宣儀說了這許多,只覺得太陽穴嗵嗵亂撞。
在她想著朱儆告別出京那次,朱儆的神情又浮現眼前,琉璃忙搖頭揮去:“那,那剿滅南安王就是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的和談?”
宣儀道:“和談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但凡百姓聞聽皇上如此仁政,自然感恩戴德莫不雀躍的,雖然明知道和談沒有結果,但和談此舉,已經得了民心。”
明澈點頭:“是呀,皇帝哥哥也跟我們一塊兒去吧。”
朱儆揚首長笑,才又說道:“皇帝哥哥終究是去不成的,不如……明澈留下來在宮裡陪哥哥吧?”
明澈張口才要回答,突然又停下來,她想了想,搖頭說:“不啦,宮裡有秀女陪著皇帝哥哥。”
朱儆一怔,對琉璃說道:“她還想著上次的事呢。”又對明澈道:“如果明澈在宮裡,不必非得當秀女,那你可願意不願意啊?”
明澈十分機靈:“不當秀女,那當什麼?”
“那……”朱儆啞然笑道:“就當個威風凜凜的……女官、管著他們所有人好不好?”
明澈聽見“威風凜凜”四字,忍不住拍手笑道:“好呀好呀!這個可真是極好的。”又忙問琉璃:“母親您說呢?”
琉璃見朱儆故意逗弄明澈,便也笑著點頭。
事情既已經定下來,溫姨媽自又去了那府里同馮夫人知會過了。馮夫人雖跟姊妹有些生疏,可聽她要回鄉探親,一時半會又見不著人了,不免感傷。
啟程的時候,正是盛夏炎炎。明澈雖一心嚮往到外頭見識見識,可因要跟范垣離別,心中極為不舍,出發前夜,特跟明德一塊兒過來,跟琉璃范垣一塊兒,一家子擠著一張床睡了。
次日早上范垣送別的時候,兩個小娃都淚眼汪汪,惹得琉璃又生出不舍之意,幾乎要改變主意留下來。
還是范垣把兩個孩子親自抱上了馬車,又同琉璃說了好些話,無非是叫她處處留心,最要緊是照顧好自己跟兩個孩子,凡事要聽養謙的等等,又耳鬢廝磨的,在她臉頰邊吻了無數次,引得府里府外的人皆都側目,兩人情深如許,卻也顧不得了。
這一行人曉行夜宿,又因為帶著老幼婦孺,所以也走的很不快,一直將入了冬,才摸到了江浙地界。
因為人多,尤其是明澈,沛儒,明德都能跑能說了,有孩子在的地方,自然不乏聲響,就算平淡里也能鬧騰出來,何況這一路上有無限的新奇景致,也有無限的好玩之物,所以更加熱鬧了。
只是在這不盡的歡喜之中,琉璃卻時不時地想起在京師的范垣,所見景致里因為少了一人,總像是少了最好的那部分,心中無限遺憾。
只能暗暗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拖著范垣再走一次江南道。
然而就在眾人抵達了姑蘇,安頓妥當之時,琉璃無意中聽說了一個消息。
坊間盛傳,南安王在轄地舉兵謀反,為免大肆的刀兵之災連累百姓,朝廷已經派了特使前去和談,希望將這場兵禍消弭於無形。
這特使並非別人,竟正是范垣。
第115章 回京
且說琉璃聽了這種話,起初只以為是謠傳,就想先問一問養謙。
只是因為才回了本地方,昔日那些跟溫養謙相交的知己好友,以及那些聞訊慕名而來的才子以及鄉紳們絡繹不絕,且還要張羅祭祖的種種,跟溫家的人接洽,所以養謙這數日來忙的腳不沾地。
溫姨媽也被許多老妯娌圍住,說長道短,只有宣儀公主跟琉璃因為身份特殊,大家不敢來羅唣。
這日,琉璃來至宣儀公主下榻臥房。
公主正逗弄沛道,見琉璃來了,便款款站起身來,笑著招呼道:“妹妹來了。”
兩人看了會兒沛道,宣儀問道:“明澈跟明德也跟著老夫人出門了?”
今日溫姨媽去了她的本族馮氏一族那邊做客,便帶了明澈明德以及沛儒三個一塊兒過去湊趣喜樂。
琉璃道:“沛道要再大一歲,只怕也就抱著去了。”因又問道:“哥哥還沒回來?”
宣儀道:“可不是?昨兒晚上好不容易回來,卻喝的爛醉,今日本來說身子不適,可還是架不住那許多盛情邀請,不好不去。”
琉璃便問:“何至於就忙的這樣,終不能為了應酬壞了身體。”
宣儀點頭:“我也這樣勸說過,可畢竟是外頭的正經事,到底不好插嘴。”
琉璃見屋內並無別人,忖度片刻,才開口道:“公主雖是皇族之尊,但對我而言畢竟不是外人,有些話我就直說了。”
宣儀道:“妹妹請說無妨。”
琉璃問道:“先前坊間傳的,朝廷派了特使去南邊的事,公主可知道嗎?”
宣儀垂了眼皮:“實不相瞞,我也只知道些皮毛罷了。”
“真的是派了四爺去?那……可有兇險?”
過了片刻,宣儀才回答道:“若說此行沒有兇險,那是騙人的話。”
琉璃的心本就繃緊,此刻心弦越發緊了幾分。
宣儀握住她的手:“但正因為如此兇險,大概才得范大人親自出馬。朝廷當然不怕打仗,只是一旦動刀兵,便要耗費人力財力,且又塗炭生靈,如果范大人這一去能夠成功勸降南安王,便等同救了萬千百姓的性命,自然善莫大焉。”
琉璃原本還有些慌張,此時反靜了下來:“公主覺著,這一去的勝算多少?”
宣儀的唇動了動:“勝算……極低。”
南安王蓄謀多年,一朝而動,怎會因為聽了三言兩語而改變主意。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琉璃又問:“那為什麼皇上要派四爺去?”
宣儀深深看她一眼:“你可知道,南安王圖謀不軌之心其實數年前就昭然若揭,且那一次皇上在街頭遇刺,傳說也是南安王的手筆,為什麼朝廷卻並沒有下令重罰,滿朝文武也言辭含糊,只是曖昧不清地彈壓著?”
琉璃搖頭。宣儀嘆道:“歸根到底,不過是因為皇家血脈單薄罷了。當時皇上年幼,行事又常常出乎所料,因此滿朝文武里竟有一半兒是不大肯信皇上的,若是皇上有個什麼‘差錯’……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天下總得有個皇族之人來主持大局,不然將天下大亂,所以這是一條無可選擇的後路。”
琉璃微睜雙眼,心怦怦亂跳。
宣儀道:“現在皇上終於長大了,而且行事初見明君之象,且已經開始選拔秀女,將來子嗣之事,應該不成問題。偏這時候南安王也按捺不住,畢竟先前南安王也是在盼著皇上有個什麼差錯,他可以順順利利無波無瀾的取而代之,誰知道這許多年來皇上竟成長的這樣快,這樣好呢?南安王知道皇上選秀,明白已經等不到他需要的機會了,也許他已經喪失了再等下去的耐心,所以……他一定得起兵。”
琉璃心亂。
她一向疏於政事,聽宣儀說了這許多,只覺得太陽穴嗵嗵亂撞。
在她想著朱儆告別出京那次,朱儆的神情又浮現眼前,琉璃忙搖頭揮去:“那,那剿滅南安王就是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的和談?”
宣儀道:“和談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但凡百姓聞聽皇上如此仁政,自然感恩戴德莫不雀躍的,雖然明知道和談沒有結果,但和談此舉,已經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