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老賈的臉上依舊木呆呆的, 他看著二人走來,也沒說話,把頭又扭回去。
他跟著覃竹已經很久了,久得足夠成為覃竹的至親。他一貫是木然的、遲鈍的,似乎不悲不喜,可又滿心嗔怒怨恨。而此時,他是哀傷的。
“你怎麼了。”覃竹問。
老賈認真的在看著那塊墳地上什麼東西,看的太過認真,以至於覃竹真的以為那邊有什麼東西。
“老賈?”覃竹几乎懷疑他被附身了。
老賈這才“嗯”了一聲,“我聽見了。”
覃竹鬆了口氣,“你在看什麼?”
“看那。”他伸手一指,“我家豆官、豆官他娘,好多人。”
覃竹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心裡有些發毛。“你不是跟我說,豆官娘倆都不在了,葬在你老家。”
老賈又“嗯”了一聲,靜了會,他說:“這就是我老家。”
覃竹目瞪口呆。
周珩若有所思。“原來雲飛白、梁頌華之外,祈村還有生還者。雲飛白說他有證據,卻不肯輕易交給我,因為不知道我會不會同流合污,所以,那證據在你手上?”
老賈慢吞吞站了起來,把燈籠舉高,照在周珩臉上,也照亮他自己的臉。他認真的看著周珩,然後十分凝重的點頭。“我就是證據。”
周珩蹙眉,覃竹不解。
“原來不信你,所以不告訴你,現在信你了,所以告訴你。你要是今晚上不來,我還下不定決心,你來了,我剛才就下決心了。”
周珩與他面對面站著,目光中有瞭然。“我進澶州城的第一日,你就在同福酒樓跟我打了照面;當晚我去了覃記,你又第二次見了我。所以之後才有了雲飛白行刺順王,引我關注祈村一案。”
“本來,沒想去行刺你那王爺。”老賈似乎也有些鬱悶,“在酒樓,在覃記,你都人五人六的,還挺像回事。我們猶豫要不要直接去找你。可她去了趟‘觀海樓’,回來說,你懶得管,不想管,把找銀子的事都推給漁幫和袁家。沒法子,我們不能讓你把這事也推給袁家,才決定要走最冒險的一條路。”
覃竹惱火的不得了,“你沒告訴我?害得雲飛白廢了一隻手。”
老賈很理虧,沒吱聲。周珩倒是善解人意,“我明白,那時候我不信你們,你們也不信我。若不是雲飛白捨命來告,我也未必會信。”
老賈聽了他的話,似乎卸下了肩頭一副重擔,他鬆了口氣,這才道:“我不姓賈,我姓白,我叫白老賈。要說的,那倆應該都說過了。祈村屠村,不是海匪,是官家的兵。”
周珩冷然道:“那兩位,我也問過。你們的證據是什麼?”
老家從懷裡套出個小布包,一層一層的揭開,裡面是張泛黃的紙。周珩打開,對著燈籠看。
“澶州父老苦海寇之患久矣,景聖二十三年元月廿一,夜,有寇自長安鎮東南祈村登岸,屠祈村一百零九口,奪財物、辱婦孺,屍首具擲海底,血染堤岸。時,澶州都督府舉令旗以剿賊寇,旌旗所指,猶解倒懸,共剿滅賊寇陸拾肆……”
周珩看完遞給覃竹,“這是當日海寇登岸屠村,官兵剿滅海寇之後,官府衙門的告示。”
老賈滿臉都是怨憎。“海寇?那晚,根本就沒上岸。”
周珩略一沉吟。“官軍剿滅賊寇,報告朝廷,是要驗明正身,查實屍體具體的數目。你說沒有上岸?你的意思是……”
老家嘆了口氣。“當年,東南這一片的確鬧海寇,官兵幾次征剿,的確也殺了不少。朝廷重獎澶州都督府,一幫子人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老賈的眼睛裡冒著火,聲音硬邦邦的沒有起伏。
“那晚,官兵就藏在村里,等著他們來,可他們並沒登岸。”
周珩眼角一跳。
“當官的看著送到眼前的功勞沒了,就來村子裡找村長問話。誣陷我們村通敵,說我們提前走漏了消息。村長當然不肯認,那當官的就讓人把村里圍了起來。”
“也不知他去請示了誰,一會工夫跑回來說,難怪找不到海寇的下落,現已經查實,你們村里這幫人就是海寇,裡面那些女人孩子就是海寇的家眷,大人有令一個不留,殺!”
老賈目光飄向遠方,似乎眼前又浮現當時的慘劇,“村裡的教書先生最先衝上去,一邊擺手一遍喊——我們不是海寇,我們是良民。哼,根本沒人理他,好幾把刀砍在他身上。他第一個就死了。”
“我們村男丁本就不多,沒一會死了一半。我家豆官本跟在我身邊,我一時沒留神,他被一槍扎在肚子上,死在我眼前。”
他略一哽咽,將頭扭開去。豆官的名字時常會出現在他口中,一會是垂髻小兒,一會又是弱冠少年,仿佛記憶太多,讓他迷失在舊日光陰里。
“我背著斷了腿的村長往裡跑。村長薅著我的耳朵對我吼,白老賈,放下我,我不活了,可你得活著,他們想殺咱們冒功,得給咱全村留個活證據,你跑吧!”
他一如既往的慢吞吞,仿佛沒有情緒的波動,可任誰也聽得出他的心碎。
他跟著覃竹已經很久了,久得足夠成為覃竹的至親。他一貫是木然的、遲鈍的,似乎不悲不喜,可又滿心嗔怒怨恨。而此時,他是哀傷的。
“你怎麼了。”覃竹問。
老賈認真的在看著那塊墳地上什麼東西,看的太過認真,以至於覃竹真的以為那邊有什麼東西。
“老賈?”覃竹几乎懷疑他被附身了。
老賈這才“嗯”了一聲,“我聽見了。”
覃竹鬆了口氣,“你在看什麼?”
“看那。”他伸手一指,“我家豆官、豆官他娘,好多人。”
覃竹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心裡有些發毛。“你不是跟我說,豆官娘倆都不在了,葬在你老家。”
老賈又“嗯”了一聲,靜了會,他說:“這就是我老家。”
覃竹目瞪口呆。
周珩若有所思。“原來雲飛白、梁頌華之外,祈村還有生還者。雲飛白說他有證據,卻不肯輕易交給我,因為不知道我會不會同流合污,所以,那證據在你手上?”
老賈慢吞吞站了起來,把燈籠舉高,照在周珩臉上,也照亮他自己的臉。他認真的看著周珩,然後十分凝重的點頭。“我就是證據。”
周珩蹙眉,覃竹不解。
“原來不信你,所以不告訴你,現在信你了,所以告訴你。你要是今晚上不來,我還下不定決心,你來了,我剛才就下決心了。”
周珩與他面對面站著,目光中有瞭然。“我進澶州城的第一日,你就在同福酒樓跟我打了照面;當晚我去了覃記,你又第二次見了我。所以之後才有了雲飛白行刺順王,引我關注祈村一案。”
“本來,沒想去行刺你那王爺。”老賈似乎也有些鬱悶,“在酒樓,在覃記,你都人五人六的,還挺像回事。我們猶豫要不要直接去找你。可她去了趟‘觀海樓’,回來說,你懶得管,不想管,把找銀子的事都推給漁幫和袁家。沒法子,我們不能讓你把這事也推給袁家,才決定要走最冒險的一條路。”
覃竹惱火的不得了,“你沒告訴我?害得雲飛白廢了一隻手。”
老賈很理虧,沒吱聲。周珩倒是善解人意,“我明白,那時候我不信你們,你們也不信我。若不是雲飛白捨命來告,我也未必會信。”
老賈聽了他的話,似乎卸下了肩頭一副重擔,他鬆了口氣,這才道:“我不姓賈,我姓白,我叫白老賈。要說的,那倆應該都說過了。祈村屠村,不是海匪,是官家的兵。”
周珩冷然道:“那兩位,我也問過。你們的證據是什麼?”
老家從懷裡套出個小布包,一層一層的揭開,裡面是張泛黃的紙。周珩打開,對著燈籠看。
“澶州父老苦海寇之患久矣,景聖二十三年元月廿一,夜,有寇自長安鎮東南祈村登岸,屠祈村一百零九口,奪財物、辱婦孺,屍首具擲海底,血染堤岸。時,澶州都督府舉令旗以剿賊寇,旌旗所指,猶解倒懸,共剿滅賊寇陸拾肆……”
周珩看完遞給覃竹,“這是當日海寇登岸屠村,官兵剿滅海寇之後,官府衙門的告示。”
老賈滿臉都是怨憎。“海寇?那晚,根本就沒上岸。”
周珩略一沉吟。“官軍剿滅賊寇,報告朝廷,是要驗明正身,查實屍體具體的數目。你說沒有上岸?你的意思是……”
老家嘆了口氣。“當年,東南這一片的確鬧海寇,官兵幾次征剿,的確也殺了不少。朝廷重獎澶州都督府,一幫子人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老賈的眼睛裡冒著火,聲音硬邦邦的沒有起伏。
“那晚,官兵就藏在村里,等著他們來,可他們並沒登岸。”
周珩眼角一跳。
“當官的看著送到眼前的功勞沒了,就來村子裡找村長問話。誣陷我們村通敵,說我們提前走漏了消息。村長當然不肯認,那當官的就讓人把村里圍了起來。”
“也不知他去請示了誰,一會工夫跑回來說,難怪找不到海寇的下落,現已經查實,你們村里這幫人就是海寇,裡面那些女人孩子就是海寇的家眷,大人有令一個不留,殺!”
老賈目光飄向遠方,似乎眼前又浮現當時的慘劇,“村裡的教書先生最先衝上去,一邊擺手一遍喊——我們不是海寇,我們是良民。哼,根本沒人理他,好幾把刀砍在他身上。他第一個就死了。”
“我們村男丁本就不多,沒一會死了一半。我家豆官本跟在我身邊,我一時沒留神,他被一槍扎在肚子上,死在我眼前。”
他略一哽咽,將頭扭開去。豆官的名字時常會出現在他口中,一會是垂髻小兒,一會又是弱冠少年,仿佛記憶太多,讓他迷失在舊日光陰里。
“我背著斷了腿的村長往裡跑。村長薅著我的耳朵對我吼,白老賈,放下我,我不活了,可你得活著,他們想殺咱們冒功,得給咱全村留個活證據,你跑吧!”
他一如既往的慢吞吞,仿佛沒有情緒的波動,可任誰也聽得出他的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