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慢慢給他理好領帶了,又在他胸前輕輕撫了一下,才拿開手。

  ……

  一周後,備案如願批覆下來了。

  這次,紀星沒有跟韓廷匯報。自那天在日料餐廳碰見後,她再也沒主動找過他,不論有無需要。

  韓廷也沒問過她這邊進展如何。他本身就忙,並不惦記。她不找他,他這投資人就跟不存在似的。

  紀星也是愈發忙碌,開公司永遠都有一堆緊急事項,辦完一件事後頭還有十幾件,公司裡頭成天都是一堆的事情。員工們年紀輕拿不定主意做不了主,什麼事都要請示上級,大大小小全要匯報給紀星定奪。好在大部分技術方面的問題,蘇之舟能解決。紀星則主要負責各類運營問題。

  備案批覆下來後,材料進貨、患者數據,建模模型等問題都一一慢慢解決了。眼見著樣品就要列印出來。到了四月下旬,紀星開始跑醫院聯繫醫生,以求建立聯繫,方便以後進行臨床試驗。

  這些事本不該歸她干,但公司現在人少,職能分工還不明確。且剛成立的小公司,她不親自去,誰搭理啊。

  只不過她一個新人,即使冠著星辰科技老闆的名頭,在那些醫生們眼裡,估計也和醫藥代表差不多身份。畢竟,創業的人街上一撈一大把,見怪不怪了。

  她也不氣餒,一次次地去找。收效甚微。

  那天她在一家三甲醫院意外發現牙科的吳姓醫生是她同校的師兄,還曾有過數面之緣,便上去拜訪。

  吳姓師兄並不記得她了,但對她還是比較熱情。

  寒暄幾句後,紀星尷尬地說明來意。師兄相當友好,完全不介意,還仔細問了她產品的特色在哪兒。

  紀星道:“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在牙科整形方面,以前的烤瓷牙主要是磨去本身牙齒的一部分套上新牙齒,但因為對口腔傷害太大,後來換成了貼面牙,磨去的部分大大減小。但我們還想通過改善人造牙的材料和貼片工藝,進一步減小對牙齒的磨損,並且延長使用年限和更換年限。”

  紀星把資料給他看,對方還算感興趣的樣子,讓她樣品出來了之後再聯繫他。她委婉地表達了做臨床試驗的請求,對方說這要看醫院審批,但他可以幫她問問。又說他很多自己開診所的朋友有這方面的需要,紀星可以去私立診所問問。

  至少不算希望破滅。紀星一番感謝之後告辭。

  她走出去沒多遠,想起那位師兄說著讓她聯繫他,卻並沒有給她聯繫方式。

  她一下子停在半路,想返回去提醒,臉上卻莫名火辣辣的。她拔腳往前走,可走了幾步,終究是現實打敗自尊,折返回去要聯繫方式。

  對方意外而尷尬,匆匆寫了個號碼塞給她。

  紀星拿著聯繫方式離開,不知是幸是羞,心中五味雜陳。

  她走上走廊,轉去樓梯間,迎面撞上韓廷正從樓梯間走出來,後頭跟著唐宋。

  紀星一愣,本想直接擦肩,但那樣未免太不像話,遂停下,表情彆扭地打了聲招呼:“韓總。”

  韓廷無視掉她不情不願的臉色,看一眼這樓層,明白了,問:“找臨床醫生?”

  “我沒提你的名字。”她立刻倔強地說道。

  “……”韓廷被她這突如其來一句話堵得無話可接,半晌才反應過來是上次那事兒。著實過去很久了。想想確實太久沒管星辰的事,她不匯報,他也忙,沒工夫管。不想這邊還記著仇呢。

  這人也是有意思,脾氣比投資人還大。

  他無聲看她半晌,倏爾笑了一下,說:“在這兒候著。”說完,走了。

  紀星看他背影消失在拐角,無意識地轉身就走,可走幾步,又重新回來站好了等候。

  一面費解地思索,他剛才笑什麼啊?

  第21章

  樓梯間裡,病人和醫生護士們上上下下。紀星等得有些無聊,腳也疼,就蹲下來等,猜想經過的人都得了什麼病,以此打發時間。

  韓廷回來時就見她跟系在店外等主人的小狗似的,兩隻眼睛滴溜溜四處轉,看到他了,拍拍褲子站起來。

  韓廷說:“走了。”

  走?去哪兒?

  紀星一頭霧水,但沒問出聲,跟著他下樓。

  地下停車場裡又是一輛黑色的保時捷,和上次刮壞的那輛不太一樣。紀星特意瞄了眼車門位置,完好如新。正想著,抬眸見韓廷恰巧朝她看了一眼。她立刻移開眼神,不知他是否也想到刮車那件事了。

  司機給韓廷拉開后座車門,紀星見狀,打算坐副駕駛,但唐宋給她拉開了另一側的后座車門。她只得硬著頭皮坐進去。

  餘光可以看見男人藏青色的西褲,質地硬挺的面料下頭隱約勾勒出男性腿部肌肉的輪廓。

  紀星別過眼去看窗外。

  她不問,韓廷也不跟她講要去哪兒,相當自若地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

  一路上車內都很安靜,無人講話。

  下午六點多,正是下班高峰。初夏的夕陽籠罩在高架橋上,薄薄的一層橘紅色。汽車走走停停,紀星望著窗外的車流,有些恍惚之感。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四月底了。道路兩旁的柳枝早已抽綠,一樹碧妝。

  最後到了她冬天跟曾荻一起來過的中餐廳。果然,春末初夏,這裡又是另一番光景。樹葉鮮嫩欲滴,充滿生機。

  紀星一路跟隨韓廷進去,進了包間,裡頭早已坐了一桌子人等候。全是男士,年齡三四十不等,有西裝革履的,有便服常服的。見韓廷進來,都起身招呼道:“韓總。”

  “不好意思,路上堵車。讓各位久等。”

  “約的七點,現在六點五十九,時間正好啊。聽說國外的人約會都是準時到,提前太多還不禮貌呢哈哈。”桌上之人奉承地接話。

  誰主誰次,一目了然。

  主位上留了兩個空位,唐宋讓服務員加套椅子和餐具。紀星正準備退去一旁等待,韓廷回頭看她一眼,說:“過來坐。”

  紀星跟著坐去韓廷右手邊。這一坐下,桌上之人都不無好奇地看了她一眼。

  韓廷卻並沒有介紹她,而是隨意和大家聊了起來。

  紀星聽他們談話的內容都是公事,主要圍繞東揚醫療的DOCTOR CLOUD展開。

  DOCTOR CLOUD是東揚醫療開發的人工智慧疾病診斷系統,涵括疾病診斷機器人和病例資料庫,致力於在未來將80%的常見疾病通過機器人給出診斷和解決方案,而剩餘的20%複雜疾病則可以通過高效的信息交換和醫生知識交流累積給出更迅速準確的解決途徑。

  談話間,除了這些新型的醫療模式,現有的傳統模式也多有涉及,如醫藥啊器械啊,其中就包括器械的各種製造模式。從市場行情到業內商家到政策走向,可謂全是乾貨。

  紀星如獲至寶,一邊默默吃烤鴨,一邊默默在心裡做筆記,只恨不能拿出紙筆來記錄。

  她足夠警覺,不光記事,還記人。她慢慢開始認識桌上的人:從聊天內容可判斷,這個人是藥械公司老總,那個人是研究型醫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