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就像他們有人記得在大夏天一起頂著烈日踩著單車去街上買專輯,卻沒有一個人再記得他們喊著剪刀石頭布你一步我一步地回家了。
也沒有人記得,有個冬天,他們每個人過生日都互送賀卡,一翻開就會亮著燈唱生日歌的漂亮卡片。
那種賀卡在當年很流行,後來卻絕跡了,帶著一代人的記憶消失了。
夜色深深,五個年輕人歪靠在座位上,合著眼,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來,窗外是燦爛夏陽。
他們抓著夏天的尾巴回到了南江。
潮濕悶熱的空氣撲面而來,連風都是黏膩的。他們卻興奮極了,沒先回家,直奔南江巷。
“要坐車嗎?”蘇起問。
“走過去吧。”梁水說。
夏天快到盡頭了,卻仿佛是為了等著孩子的歸來,不肯離場。
氣溫很高,滿城樹木茂盛得遮天蔽日,繁花盛開。
城還是那座小城,狹窄的街道,低矮的民居,幾棟新建的商廈矗立其中,格外突兀。
一路過去,拉著砂石的貨車轟隆隆開過。
蘇起心情不錯,不經意哼起了歌:“goodbyefriend it's harddie,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the sky.”
梁水無意識就接了下一段:“now that springin the air.”
路子灝邊走邊跟著哼起來:“little childre you see them i'llthere.”
李楓然林聲加入,起了和聲:“we had joyhad funhad seasonsth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他們哼著歌,很快走到了城區和北門街區的坡道前。
蘇起微訝:“沒想到從火車站過來這麼近,小時候覺得好遠。”
梁水抬下巴:“你看那道坡。”
眾人看前方,那道水泥坡道又短又平。
這曾是他們騎著自行車衝下的地方,蘇起還在這裡偷偷拖著梁水的自行車不讓他往上。
林聲不信:“以前覺得很陡的,是不是後來填平過?”
李楓然搖頭:“沒有。這幾棵樹的位置沒變。”
當年的小樹已長得又粗又高,樹蔭遮了大半條路。
走上坡,眾人靜了靜——曾經寬闊高聳的防洪大堤變得又窄又矮,兩邊的坡道幾乎不能算是坡道,坎還差不多。
目光盡頭,長江翻湧。
小時候上下學必經的長長的大堤在記憶中驟然縮短,沒幾步就到了南江巷外。
兒時踩著滑板車衝下的陡峭坡道,不過是個又短又平的小路。恐怕不到十來米。
蘇起吃驚:“這個坡怎麼這么小了?”
梁水望一眼南江巷巷口,說:“巷子恐怕更小了。”
林聲忽問:“要去看嗎?”
五個人在大堤上靜默站了會兒,江風鼓起他們的衣衫。梁水率先走下斜坡,蘇起跟上。三人尾隨。
巷口的樹長得很高了,綠油油的葉子在夏風中招搖。
蘇起牽緊梁水的手,隨他拐進巷子。
時過盛夏,天空湛藍,陽光盛大而熱烈;南江巷滿目瘡痍——
幾戶人家都上著鎖,荒廢了。
兩排磚瓦平房破敗不堪,牆漆剝落,露出大片水泥;門板在風吹日曬中破裂;玻璃蒙塵破損,木窗在風中搖擺,生鏽的栓子搖搖欲墜;葡萄架不見了蹤影,連梔子花樹都不在了,只剩一個乾枯的小小樹樁。
南江巷,她老了。
原本破敗的巷子在幾家人搬走後,驟然失去生機,加速老去,仿佛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嫗。
記憶中又寬又長的巷子變得狹窄,五個人站在裡頭竟顯得侷促。
可蘇起恍惚像看見五個小孩子在巷子裡奔跑,玩著一二三木頭人……
她踩著裂開的水泥地走到梁水家門口,抬頭望,紅瓦早已褪色,梁水的閣樓一片灰敗。可,像是在昨天啊,一串小孩子抱著西瓜、綠豆冰、咚咚咚上樓,樓梯踩得嘩啦啦響。
“吱呀”一聲,蘇起回神,她家門開了,一個拾荒老人拖著一袋塑料瓶出來,奇怪地看他們一眼,自顧自把瓶子一個個踩癟。
蘇起上前:“爺爺,我能不能進去看看?我以前住這裡的。”
老頭兒很和氣:“去吧。”
他們走進屋,房子很小,摞滿了一堆堆的廢棄紙板麻布袋和塑料瓶。屋內潮濕而陰涼,光線昏暗,氣味腐敗,像是蘑菇生長的地方。
蘇起一時都不記得媽媽的床曾經擺在哪個位置了。
她小聲:“我家這么小啊。小時候覺得好大呢。”
她匆匆看一圈,走了出去。
一出大門,夏天的陽光傾斜而下,照得她眯起了眼。
“拍張照吧。”李楓然說。
他們走到那面殘破的牆下,按當年的順序站好,請老爺爺幫忙拍了照。
照片中,五個年輕人正當青春,英姿飛揚。
斑駁老去的石牆,映著他們年輕的身影,有種衝突強烈的美感。
“真不錯。”梁水說。這時,電話進來了,是林家民。
爸爸媽媽們知道他們回來,五家人要去梁水家聚會,給他們做大餐。林家民問孩子們想吃什麼,報菜單。
路子灝往巷子外走,說:“蓮藕肉夾。”
也沒有人記得,有個冬天,他們每個人過生日都互送賀卡,一翻開就會亮著燈唱生日歌的漂亮卡片。
那種賀卡在當年很流行,後來卻絕跡了,帶著一代人的記憶消失了。
夜色深深,五個年輕人歪靠在座位上,合著眼,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來,窗外是燦爛夏陽。
他們抓著夏天的尾巴回到了南江。
潮濕悶熱的空氣撲面而來,連風都是黏膩的。他們卻興奮極了,沒先回家,直奔南江巷。
“要坐車嗎?”蘇起問。
“走過去吧。”梁水說。
夏天快到盡頭了,卻仿佛是為了等著孩子的歸來,不肯離場。
氣溫很高,滿城樹木茂盛得遮天蔽日,繁花盛開。
城還是那座小城,狹窄的街道,低矮的民居,幾棟新建的商廈矗立其中,格外突兀。
一路過去,拉著砂石的貨車轟隆隆開過。
蘇起心情不錯,不經意哼起了歌:“goodbyefriend it's harddie,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the sky.”
梁水無意識就接了下一段:“now that springin the air.”
路子灝邊走邊跟著哼起來:“little childre you see them i'llthere.”
李楓然林聲加入,起了和聲:“we had joyhad funhad seasonsth the wine and the song like the seasons have all gone.”
他們哼著歌,很快走到了城區和北門街區的坡道前。
蘇起微訝:“沒想到從火車站過來這麼近,小時候覺得好遠。”
梁水抬下巴:“你看那道坡。”
眾人看前方,那道水泥坡道又短又平。
這曾是他們騎著自行車衝下的地方,蘇起還在這裡偷偷拖著梁水的自行車不讓他往上。
林聲不信:“以前覺得很陡的,是不是後來填平過?”
李楓然搖頭:“沒有。這幾棵樹的位置沒變。”
當年的小樹已長得又粗又高,樹蔭遮了大半條路。
走上坡,眾人靜了靜——曾經寬闊高聳的防洪大堤變得又窄又矮,兩邊的坡道幾乎不能算是坡道,坎還差不多。
目光盡頭,長江翻湧。
小時候上下學必經的長長的大堤在記憶中驟然縮短,沒幾步就到了南江巷外。
兒時踩著滑板車衝下的陡峭坡道,不過是個又短又平的小路。恐怕不到十來米。
蘇起吃驚:“這個坡怎麼這么小了?”
梁水望一眼南江巷巷口,說:“巷子恐怕更小了。”
林聲忽問:“要去看嗎?”
五個人在大堤上靜默站了會兒,江風鼓起他們的衣衫。梁水率先走下斜坡,蘇起跟上。三人尾隨。
巷口的樹長得很高了,綠油油的葉子在夏風中招搖。
蘇起牽緊梁水的手,隨他拐進巷子。
時過盛夏,天空湛藍,陽光盛大而熱烈;南江巷滿目瘡痍——
幾戶人家都上著鎖,荒廢了。
兩排磚瓦平房破敗不堪,牆漆剝落,露出大片水泥;門板在風吹日曬中破裂;玻璃蒙塵破損,木窗在風中搖擺,生鏽的栓子搖搖欲墜;葡萄架不見了蹤影,連梔子花樹都不在了,只剩一個乾枯的小小樹樁。
南江巷,她老了。
原本破敗的巷子在幾家人搬走後,驟然失去生機,加速老去,仿佛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嫗。
記憶中又寬又長的巷子變得狹窄,五個人站在裡頭竟顯得侷促。
可蘇起恍惚像看見五個小孩子在巷子裡奔跑,玩著一二三木頭人……
她踩著裂開的水泥地走到梁水家門口,抬頭望,紅瓦早已褪色,梁水的閣樓一片灰敗。可,像是在昨天啊,一串小孩子抱著西瓜、綠豆冰、咚咚咚上樓,樓梯踩得嘩啦啦響。
“吱呀”一聲,蘇起回神,她家門開了,一個拾荒老人拖著一袋塑料瓶出來,奇怪地看他們一眼,自顧自把瓶子一個個踩癟。
蘇起上前:“爺爺,我能不能進去看看?我以前住這裡的。”
老頭兒很和氣:“去吧。”
他們走進屋,房子很小,摞滿了一堆堆的廢棄紙板麻布袋和塑料瓶。屋內潮濕而陰涼,光線昏暗,氣味腐敗,像是蘑菇生長的地方。
蘇起一時都不記得媽媽的床曾經擺在哪個位置了。
她小聲:“我家這么小啊。小時候覺得好大呢。”
她匆匆看一圈,走了出去。
一出大門,夏天的陽光傾斜而下,照得她眯起了眼。
“拍張照吧。”李楓然說。
他們走到那面殘破的牆下,按當年的順序站好,請老爺爺幫忙拍了照。
照片中,五個年輕人正當青春,英姿飛揚。
斑駁老去的石牆,映著他們年輕的身影,有種衝突強烈的美感。
“真不錯。”梁水說。這時,電話進來了,是林家民。
爸爸媽媽們知道他們回來,五家人要去梁水家聚會,給他們做大餐。林家民問孩子們想吃什麼,報菜單。
路子灝往巷子外走,說:“蓮藕肉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