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在他之前,許多官員已經在等候,一見右相到了,紛紛前來拜見。
謝欽回京一事,經過一晚上發酵,越發透著詭異,即便眾官員猜測早朝上或許就能掀開面紗,依舊控制不住想要打探“謝欽為何回來”的心。
平王和忠國公出現,瞧見謝右相和圍在他身邊的官員們,面色皆有幾分難看。
往常平王都要姍姍來遲,今日竟是比成王和定王都來的早,謝家主卻也不動聲色地與他見禮,順勢從官員們中間退開。
他為了避開結黨營私的嫌疑,向來不會與眾多官員明目張胆地聚在一起,上一次如此,還是因為“白狐女俠”……
過了一會兒,定王和成王先後到來,見到平王竟然在,也都有些驚訝。
成王下意識地嘲諷幾句,實際沒多想。
定王卻是垂著頭思忖平王異常的原因。
距離早朝的時辰就剩下一盞茶左右的功夫,謝欽出現,在視線中心如常地與三王以及一眾官員見禮。
官員們沒有時間與他攀談,老總管太監便走出來宣上朝。
三王以及一眾官員列隊進入大殿之中。
昭帝扶著太監的手,走到高台端坐於龍椅上,沒去看神色各異的官員,也沒看心虛的兒子。
太監總管立在側方,喊道:“有事啟奏。”
大殿中的官員們停滯片刻,謝欽便踏出一步,朗聲道:“臣,南越刺史謝欽,有本啟奏。”
官員們紛紛為之側目。
謝欽手中並未拿著奏章,然他記憶力極佳,截去那份奏摺上關於平王的部分,句句流暢,沒有絲毫滯澀,若非內容驚世駭俗,估計還有人贊他一聲文采斐然。
可惜滿朝文武皆因為他所奏之事震驚啞然,無人注意他奏摺遣詞造句如何精準。
開採私礦百年以牟利;
三十年間從各地拐上萬人不見天日地挖礦;
動輒打罵礦工,謀害性命無數;
私鑄兵器、銀錢;
作威作福,藐視律法,欺壓百姓;
強搶民女,逼良為娼;
……
謝欽一本奏摺,誦了許久,殿中除了他的聲音,盡皆安靜。
開採私礦等已是重罪,可竟然害人性命堆成亂葬坑,在場眾人只聽謝欽簡單寥寥幾句形容,便可想到那慘絕人寰的景象,何等的喪盡天良!
官員們如此,平王和忠國公卻是冷汗直流,根本不敢抬眼去看上首龍椅上昭帝的神情。
謝欽既然已經端掉那兩族,他們根本不敢存僥倖之心,謝欽沒有發現他們和南越的勾連。
那兩族在嶺南盤亘日久,即便前幾十年,還未曾這般滅絕人性,大鄴建國也才三十一年,很多事情與他們無關,可這十年來,他們聯絡不斷,平王和忠國公也確實給了兩族諸多方便。
若是曝出,他們很難脫了干係,沒準兒這些事情全都會落在他們頭上……
平王虛汗直流,嘴唇煞白,謝欽誦了多久,對他便是多久的折磨,他怕極了下一句就是他,及至後來,身體都有些微微晃動起來。
他身後,定王盯著他,越發覺得奇怪,可再一看還在稟報的謝欽,忽然靈光一閃,眼裡便狂喜起來,習慣性地垂下頭,才遮掩住。
龍椅上,昭帝將三個兒子的神情盡收眼底。
成王驚訝過後便與他無關一般,平王怕得隨時要跪倒,定王只想到爭權奪利,全都毫無仁心。
他們以為掩飾得很好罷了。
而如此三王,皆不堪為帝。
昭帝對三個兒子失望,卻又要從他們之中選出繼承人,心情波動之下,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陛下!”
謝欽正好稟完,也與其他大臣一同望向昭帝。
“咳、咳……”昭帝用帕子捂在嘴前,咳聲止了之後,不著痕跡地在嘴上擦了一下,才抬起頭道,“朕身體不適,右相和謝卿……”
隨即又點了幾位臣子,至他寢殿的書房議事,便扶著太監的手起身。
他走之前,冷漠地瞥了一眼平王,平王本來因為謝欽沒有說起他而鬆了口氣,這短短一瞬的對視之下,瞬間心頭一震,呼吸都停滯了。
謝家父子並幾位官員前往昭帝寢殿偏殿書房候著,並無交談。
昭帝喝了藥,緩和下來,才過來,商議的便是嶺南那兩族如何處置。
他們犯下的罪行自然死不足惜,可兩族族人眾多,不可能盡數砍了,以至血流成河,若是這樣做,即便嶺南百姓皆知他們罪行,恐怕也會人人自危,不利於嶺南各族歸心大鄴。
謝欽又詳細說了嶺南的現狀,眾官員紛紛進言,最後由昭帝定下,砍兩族族長和兩族之中有聲望的一批人的人頭,其餘流放北境,至於一些被強逼嫁入兩族的婦人和尚未犯錯、不知情的孩童,允他們留在嶺南,只是三代之內不得科考。
另外關於兩族的田鋪產業,昭帝採納了謝欽的諫言,由他回南越後主持拍賣,屆時一併充入國庫。
昭帝這是明言,謝欽仍然要回南越去,原先嶺南偏遠,是流放之地,現下卻是個香餑餑,可惜旁人無法撿這個政績了。
幾個官員看向右相的目光,不免帶上幾分羨慕,子孫出息,何愁不興家。
謝欽回京一事,經過一晚上發酵,越發透著詭異,即便眾官員猜測早朝上或許就能掀開面紗,依舊控制不住想要打探“謝欽為何回來”的心。
平王和忠國公出現,瞧見謝右相和圍在他身邊的官員們,面色皆有幾分難看。
往常平王都要姍姍來遲,今日竟是比成王和定王都來的早,謝家主卻也不動聲色地與他見禮,順勢從官員們中間退開。
他為了避開結黨營私的嫌疑,向來不會與眾多官員明目張胆地聚在一起,上一次如此,還是因為“白狐女俠”……
過了一會兒,定王和成王先後到來,見到平王竟然在,也都有些驚訝。
成王下意識地嘲諷幾句,實際沒多想。
定王卻是垂著頭思忖平王異常的原因。
距離早朝的時辰就剩下一盞茶左右的功夫,謝欽出現,在視線中心如常地與三王以及一眾官員見禮。
官員們沒有時間與他攀談,老總管太監便走出來宣上朝。
三王以及一眾官員列隊進入大殿之中。
昭帝扶著太監的手,走到高台端坐於龍椅上,沒去看神色各異的官員,也沒看心虛的兒子。
太監總管立在側方,喊道:“有事啟奏。”
大殿中的官員們停滯片刻,謝欽便踏出一步,朗聲道:“臣,南越刺史謝欽,有本啟奏。”
官員們紛紛為之側目。
謝欽手中並未拿著奏章,然他記憶力極佳,截去那份奏摺上關於平王的部分,句句流暢,沒有絲毫滯澀,若非內容驚世駭俗,估計還有人贊他一聲文采斐然。
可惜滿朝文武皆因為他所奏之事震驚啞然,無人注意他奏摺遣詞造句如何精準。
開採私礦百年以牟利;
三十年間從各地拐上萬人不見天日地挖礦;
動輒打罵礦工,謀害性命無數;
私鑄兵器、銀錢;
作威作福,藐視律法,欺壓百姓;
強搶民女,逼良為娼;
……
謝欽一本奏摺,誦了許久,殿中除了他的聲音,盡皆安靜。
開採私礦等已是重罪,可竟然害人性命堆成亂葬坑,在場眾人只聽謝欽簡單寥寥幾句形容,便可想到那慘絕人寰的景象,何等的喪盡天良!
官員們如此,平王和忠國公卻是冷汗直流,根本不敢抬眼去看上首龍椅上昭帝的神情。
謝欽既然已經端掉那兩族,他們根本不敢存僥倖之心,謝欽沒有發現他們和南越的勾連。
那兩族在嶺南盤亘日久,即便前幾十年,還未曾這般滅絕人性,大鄴建國也才三十一年,很多事情與他們無關,可這十年來,他們聯絡不斷,平王和忠國公也確實給了兩族諸多方便。
若是曝出,他們很難脫了干係,沒準兒這些事情全都會落在他們頭上……
平王虛汗直流,嘴唇煞白,謝欽誦了多久,對他便是多久的折磨,他怕極了下一句就是他,及至後來,身體都有些微微晃動起來。
他身後,定王盯著他,越發覺得奇怪,可再一看還在稟報的謝欽,忽然靈光一閃,眼裡便狂喜起來,習慣性地垂下頭,才遮掩住。
龍椅上,昭帝將三個兒子的神情盡收眼底。
成王驚訝過後便與他無關一般,平王怕得隨時要跪倒,定王只想到爭權奪利,全都毫無仁心。
他們以為掩飾得很好罷了。
而如此三王,皆不堪為帝。
昭帝對三個兒子失望,卻又要從他們之中選出繼承人,心情波動之下,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陛下!”
謝欽正好稟完,也與其他大臣一同望向昭帝。
“咳、咳……”昭帝用帕子捂在嘴前,咳聲止了之後,不著痕跡地在嘴上擦了一下,才抬起頭道,“朕身體不適,右相和謝卿……”
隨即又點了幾位臣子,至他寢殿的書房議事,便扶著太監的手起身。
他走之前,冷漠地瞥了一眼平王,平王本來因為謝欽沒有說起他而鬆了口氣,這短短一瞬的對視之下,瞬間心頭一震,呼吸都停滯了。
謝家父子並幾位官員前往昭帝寢殿偏殿書房候著,並無交談。
昭帝喝了藥,緩和下來,才過來,商議的便是嶺南那兩族如何處置。
他們犯下的罪行自然死不足惜,可兩族族人眾多,不可能盡數砍了,以至血流成河,若是這樣做,即便嶺南百姓皆知他們罪行,恐怕也會人人自危,不利於嶺南各族歸心大鄴。
謝欽又詳細說了嶺南的現狀,眾官員紛紛進言,最後由昭帝定下,砍兩族族長和兩族之中有聲望的一批人的人頭,其餘流放北境,至於一些被強逼嫁入兩族的婦人和尚未犯錯、不知情的孩童,允他們留在嶺南,只是三代之內不得科考。
另外關於兩族的田鋪產業,昭帝採納了謝欽的諫言,由他回南越後主持拍賣,屆時一併充入國庫。
昭帝這是明言,謝欽仍然要回南越去,原先嶺南偏遠,是流放之地,現下卻是個香餑餑,可惜旁人無法撿這個政績了。
幾個官員看向右相的目光,不免帶上幾分羨慕,子孫出息,何愁不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