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此時撞到槍口上去,那就是自找死路,而他胤禛,絕不會是那個出頭鳥。
所以他依舊像上一世一樣,選擇上奏復立太子,讓手底下的人上奏立老八。
果然,之後如同上一世一樣,諸位皇子被召到了乾清宮,胤禩當眾遭到了訓斥。
康熙將摺子往他臉上一扔,道:「你勾結黨羽,意圖儲位,胤禔被圈禁前,曾上奏說有相面人言八阿哥後必大貴,此人叫張明德,他是不是你的人!」
胤禩跪在地上,看著地上攤開的摺子,正是胤禔親筆所書。
「兒臣冤枉。」
康熙又怎麼會聽他辯駁,直接下令剝奪了胤禩身上的貝勒爵位,將他交於議政處審理。
自此,老八出局了。
胤禛看著身旁安然無恙的老十三,黏在胤祚跟前的老十四,長舒了一口氣,真好。
即便半個月後,調查清楚胤禩無罪,重新冊立了他貝勒的爵位,可所有人都清楚,他無緣那把龍椅了。
胤礽再次成為太子,同日,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五胤祺記憶胤祚獲封親王,老七胤祐、老十胤俄獲封郡王,老九胤禟、老十二胤裪、老十三胤祥以及老十四胤禎獲封貝子。
第111章
再次成為太子的胤礽變得畏手畏腳, 全然不似從前的自信,康熙對太子愈發寬容,可越怕出錯, 就越容易出錯。
太子手底下的人仗著太子的名頭, 愈發囂張,一再謀求更大的權勢,而皇帝的心腹自然不肯將權柄分出去, 於是多番上奏狀告太子一黨。
皇帝與太子之間關於皇權的爭奪日益激烈, 父子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事情終究還是鬧到了無法調解的地步,最終, 胤礽脫下了太子禮服,只著一襲素衣, 跪在乾清宮殿外。
「不孝兒胤礽跪求皇阿瑪廢除兒臣太子之位。」
裡頭的康熙閉上了了雙眼,突然覺得自己好疲憊。
胤礽是個好孩子, 他不忍與自己的皇阿瑪再繼續爭下去,也不想再跟自己的兄弟們斗下去, 可這樣的他做不成一個好皇帝, 康熙此時深刻明白了這一點,但他卻沒法去責怪胤礽。
於是乎, 胤礽再度被廢。
一年後, 康熙退位。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統, 著繼朕登基, 即皇帝位。」
雍正登基後, 除了胤祚以外,諸位兄弟為了避皇帝名諱,將「胤」字改為「允」字。
廢太子允礽被封為理親王,老大胤禔也被赦免放了出來,老十三允祥為怡親王,老七允祐為淳親王,老十七允禮為果郡王。
至於胤祚,因為他已經是榮親王,封無可封,於是胤禛便將雍親王府一併賜給他住,還把自己唯一的嫡子弘暉扔給他教導。
禪位之後的康熙成為太上皇,帶著成為母后皇太后的佟佳氏與成為生母皇太后的烏雅氏,四處玩兒去,最受寵的榮親王本人自然也被指名要打包帶走。
走之前,胤禛將他召進了宮裡一趟,給了他一塊牌子。
「哥,這是何物?」胤祚兩面翻看,上頭只有一個「海」字。
「這是朕這些年私下組建專門出海的一支商隊,你小的時候不是一直跟朕說海外其他的地方很富饒麼,朕就培養了一批人,給他們配備最好的火銃、炮彈,專門去海外進行貿易。
這些年確實得了不少錢財,如今你要陪著皇阿瑪他們出行,總不好勞民傷財,或者讓皇阿瑪自己掏錢,所以你拿著這塊令牌,可以隨意支取銀兩,玩的高興些,朕只有一點要求,記得回來陪朕過年。」
胤祚笑著過去抱了抱他。
「謝謝哥,我過年的時候一定會趕回來的。」
胤禛拍了拍他的後背,心裡想的是,朕才該要謝謝你才是,這輩子彌補了自己上一世許多的遺憾,若是沒有這個弟弟,恐怕他也無法得到這麼圓滿的人生。
「對了,哥,我跟皇阿瑪還有皇額娘都不在京中,你可要多照看著點兒十四,他雖然平時愛跟你頂嘴,但心裡其實是很敬佩你的,希望你能對他多一些耐心。」
這一世的十四沒有站在老八那邊,更無意皇位,除了喜歡跟他爭胤祚之外,其他方面還算過得去,胤禛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
重活一世,胤禛的心胸愈發開闊,太上皇如今還在,兄弟們也不敢造次,他的皇位得來名正言順,無人質疑,世界如此廣大,還有那麼多的國家存在,兄弟們個個身有所長,他根據每個人所擅長的,派了很多的差事下去,也免得像上一世那樣,把老十三一個人累個半死。
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沉浸在公務中,哪裡還有心思謀奪他的皇位,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抱怨,可瞧見身為卷王的胤禛自己對自己更狠,每天只睡兩個時辰,之後也不敢說什麼,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胤祚時常陪伴在康熙與兩位皇額娘身旁,倒是成了兄弟之中最清閒的那個。
當然這也只是看似清閒罷了,長輩們都老了,胤祚十分注重對他們的照顧,每日都要為他們請安、切脈,搭配養生的膳食,想盡辦法讓他們高興。
一行人隱藏身份行至江南,胤祚帶著他們重遊自己之前的路線,一家子都被這秀麗的山水所吸引,索性在一小鎮從一富商手中購得一處裝點精緻的園子,暫住下來了。
胤祚隔上三五日便陪同康熙去湖邊垂釣,因此還結識了好幾位當地頗有名望的老者,有著共同的愛好,又同樣歷經半生見識了人間百態,康熙後來倒與他們成了釣友、棋友,幾乎可以說是無話不談,胤祚還將他們之間的趣事與對話,整理出來,寫了一本極其富有教育意義的哲學書。
所以他依舊像上一世一樣,選擇上奏復立太子,讓手底下的人上奏立老八。
果然,之後如同上一世一樣,諸位皇子被召到了乾清宮,胤禩當眾遭到了訓斥。
康熙將摺子往他臉上一扔,道:「你勾結黨羽,意圖儲位,胤禔被圈禁前,曾上奏說有相面人言八阿哥後必大貴,此人叫張明德,他是不是你的人!」
胤禩跪在地上,看著地上攤開的摺子,正是胤禔親筆所書。
「兒臣冤枉。」
康熙又怎麼會聽他辯駁,直接下令剝奪了胤禩身上的貝勒爵位,將他交於議政處審理。
自此,老八出局了。
胤禛看著身旁安然無恙的老十三,黏在胤祚跟前的老十四,長舒了一口氣,真好。
即便半個月後,調查清楚胤禩無罪,重新冊立了他貝勒的爵位,可所有人都清楚,他無緣那把龍椅了。
胤礽再次成為太子,同日,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五胤祺記憶胤祚獲封親王,老七胤祐、老十胤俄獲封郡王,老九胤禟、老十二胤裪、老十三胤祥以及老十四胤禎獲封貝子。
第111章
再次成為太子的胤礽變得畏手畏腳, 全然不似從前的自信,康熙對太子愈發寬容,可越怕出錯, 就越容易出錯。
太子手底下的人仗著太子的名頭, 愈發囂張,一再謀求更大的權勢,而皇帝的心腹自然不肯將權柄分出去, 於是多番上奏狀告太子一黨。
皇帝與太子之間關於皇權的爭奪日益激烈, 父子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事情終究還是鬧到了無法調解的地步,最終, 胤礽脫下了太子禮服,只著一襲素衣, 跪在乾清宮殿外。
「不孝兒胤礽跪求皇阿瑪廢除兒臣太子之位。」
裡頭的康熙閉上了了雙眼,突然覺得自己好疲憊。
胤礽是個好孩子, 他不忍與自己的皇阿瑪再繼續爭下去,也不想再跟自己的兄弟們斗下去, 可這樣的他做不成一個好皇帝, 康熙此時深刻明白了這一點,但他卻沒法去責怪胤礽。
於是乎, 胤礽再度被廢。
一年後, 康熙退位。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統, 著繼朕登基, 即皇帝位。」
雍正登基後, 除了胤祚以外,諸位兄弟為了避皇帝名諱,將「胤」字改為「允」字。
廢太子允礽被封為理親王,老大胤禔也被赦免放了出來,老十三允祥為怡親王,老七允祐為淳親王,老十七允禮為果郡王。
至於胤祚,因為他已經是榮親王,封無可封,於是胤禛便將雍親王府一併賜給他住,還把自己唯一的嫡子弘暉扔給他教導。
禪位之後的康熙成為太上皇,帶著成為母后皇太后的佟佳氏與成為生母皇太后的烏雅氏,四處玩兒去,最受寵的榮親王本人自然也被指名要打包帶走。
走之前,胤禛將他召進了宮裡一趟,給了他一塊牌子。
「哥,這是何物?」胤祚兩面翻看,上頭只有一個「海」字。
「這是朕這些年私下組建專門出海的一支商隊,你小的時候不是一直跟朕說海外其他的地方很富饒麼,朕就培養了一批人,給他們配備最好的火銃、炮彈,專門去海外進行貿易。
這些年確實得了不少錢財,如今你要陪著皇阿瑪他們出行,總不好勞民傷財,或者讓皇阿瑪自己掏錢,所以你拿著這塊令牌,可以隨意支取銀兩,玩的高興些,朕只有一點要求,記得回來陪朕過年。」
胤祚笑著過去抱了抱他。
「謝謝哥,我過年的時候一定會趕回來的。」
胤禛拍了拍他的後背,心裡想的是,朕才該要謝謝你才是,這輩子彌補了自己上一世許多的遺憾,若是沒有這個弟弟,恐怕他也無法得到這麼圓滿的人生。
「對了,哥,我跟皇阿瑪還有皇額娘都不在京中,你可要多照看著點兒十四,他雖然平時愛跟你頂嘴,但心裡其實是很敬佩你的,希望你能對他多一些耐心。」
這一世的十四沒有站在老八那邊,更無意皇位,除了喜歡跟他爭胤祚之外,其他方面還算過得去,胤禛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
重活一世,胤禛的心胸愈發開闊,太上皇如今還在,兄弟們也不敢造次,他的皇位得來名正言順,無人質疑,世界如此廣大,還有那麼多的國家存在,兄弟們個個身有所長,他根據每個人所擅長的,派了很多的差事下去,也免得像上一世那樣,把老十三一個人累個半死。
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沉浸在公務中,哪裡還有心思謀奪他的皇位,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抱怨,可瞧見身為卷王的胤禛自己對自己更狠,每天只睡兩個時辰,之後也不敢說什麼,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胤祚時常陪伴在康熙與兩位皇額娘身旁,倒是成了兄弟之中最清閒的那個。
當然這也只是看似清閒罷了,長輩們都老了,胤祚十分注重對他們的照顧,每日都要為他們請安、切脈,搭配養生的膳食,想盡辦法讓他們高興。
一行人隱藏身份行至江南,胤祚帶著他們重遊自己之前的路線,一家子都被這秀麗的山水所吸引,索性在一小鎮從一富商手中購得一處裝點精緻的園子,暫住下來了。
胤祚隔上三五日便陪同康熙去湖邊垂釣,因此還結識了好幾位當地頗有名望的老者,有著共同的愛好,又同樣歷經半生見識了人間百態,康熙後來倒與他們成了釣友、棋友,幾乎可以說是無話不談,胤祚還將他們之間的趣事與對話,整理出來,寫了一本極其富有教育意義的哲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