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父皇,兒臣時常夢見母妃,就在兒臣要離開慶城的前一日,兒臣夢到了母妃,那日的夢很特別,兒臣至今記憶猶新。母妃告訴兒臣,不想再看見兒臣忍受病痛的折磨,讓兒臣留在慶城等待機緣,不可離去。還告訴兒臣消除病痛後,要替她好好照顧父皇和姨母,還說,對父皇有愛有恨,無法原諒,卻也割捨不下。」

  第七十八章

  之前他或許會直接告知父皇他想要的答案, 但如今他明白,愛慕一個人是何種心情,父皇若曾真心愛過母妃, 就不會對他說的這些話無動於衷,其實原不原諒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母妃心裡不論多麼恨父皇, 都無法割捨這份情感。

  他就是要父皇更加愧疚!

  皇帝坐在龍椅上,沉默許久才道:「你可知朕為何疏遠太子?」

  李彥逐不知父皇為何這麼問,思索片刻道:「其實兒臣這幾日既歡喜又惶恐, 歡喜父皇願意讓兒臣時常入宮陪伴, 能讓兒臣盡孝道, 又因自兒臣從召國回來後, 父皇似是不願看見兒臣,兒臣十分惶恐。至於太子,皇兄為父皇分擔朝政, 又對父皇極為孝順,很得朝臣讚賞,若是因為兒臣讓父皇疏遠了皇兄, 還望父皇今後多親近皇兄。」

  「太子他孝順?」皇帝冷笑一聲, 「想必雲林寺後山的巫蠱之事你也聽說了,你說說他們二人究竟是誰要詛咒朕?」

  原來是因為此事, 皇帝生性多疑, 他設下此局就是想讓他們三人彼此生疑。

  「兒臣不知。」

  皇帝道:「此事到今日朕還心有疑惑,究竟是誰陷害誰, 又是誰要詛咒朕早死!」

  將五皇子貶為庶人, 是李彥逐沒有想到的, 看來他高估了皇帝對五皇子的父子之情。

  巫蠱之禍的可疑之處就在於, 分明是五皇子前來稟告的,挖開作法之地後,出現的草人偶里,卻有著太子的生辰。

  究竟是五皇子做了局,太子事先知道了,於是將計就計,將自己的生辰草人偶也放了進去,還是原本就是太子想要詛咒皇帝早死,讓五皇子知道了,事情暴露,太子這才將自己生辰草人偶也放了進去誣陷給五皇子?

  其實這很好判斷,只要看草人偶的新舊就好,所以,李彥逐故意讓了悟禪師放了一個稍新一些的草人偶當作太子的。

  只可惜當時皇帝正在氣頭上,又是個深夜,皇帝根本沒多想,在看到那三個草人偶時,怒意占據了理智,貶了五皇子為廢人。

  由此可知,在此之前,皇帝肯定已經對五皇子諸多不滿,才會在當下做出那樣的判斷。

  太子之所以自小被立為太子,定是被皇帝看中的,而五皇子不論從行事作為,還是處理朝政上都比不上太子,靠著皇后母家的支持,這麼多年一直同太子爭奪皇位。

  其實,若皇帝想改立五皇子為太子,早在現皇后登上後位不久就改立了,又何苦這麼多年過去了,五皇子絲毫沒有撼動過李彥屹東宮主人的位置。

  皇帝不是沒想過換太子的,那場召國之戰本意就是為了得勝回朝後,用赫赫戰功讓李彥逐名正言順入主東宮,只不過那場戰事……成了皇帝心裡無法逾越的噩夢。

  之所以不去管兩個兄弟之間的爭奪,也是皇帝考驗太子的一種方式,只可惜,他沒看到太子的智慧,只看到兩兄弟不斷展露的卑劣品質。

  太子刺殺六兒,他雖已經讓人查清,但為了大興國皇族的臉面,還是選擇隱忍不發,但隨著他的身子一天不日一天,兩兄弟爭奪皇位越來越肆無忌憚,直到巫蠱事發,讓他徹底寒了心。

  兩個人不論是誰陷害誰,還是真的有人希望自己駕崩,都讓他無法忍受!

  不過還好,老天有眼,他的六兒,他曾經器重的六兒治癒了怪疾,又剿滅了山匪,而那場召國之戰,他也該釋懷了。

  李彥逐並不知皇帝的這些心思,所以也猜測不出皇帝這麼問他是何意,不敢亂說話,跪下道:「父皇息怒,父皇洪福齊天。」

  皇帝道:「起來吧,這幾年,你吃了太多苦。時至今日,你對那場召國之戰可還心存怨恨?」

  李彥逐道:「兒臣不敢。」

  皇帝笑笑,「不敢不代表沒有,從你遭遇刺殺生死未卜那日開始,朕才明白,不該再逃避了,巫蠱之事後你怪疾的治癒,或許就是上天在告訴朕,是時候面對了。」

  李彥逐沒想到皇帝會如此說,他緩緩抬頭,看見自己父皇愧疚的神情時,只覺心中奔涌著暖流,那些跟隨他作戰死去的將士們,終於可以瞑目了。

  「父皇,兒臣代死去的將士們叩謝皇恩!」

  七年前的那個秋季,召國來犯,皇帝決定御駕親征,大軍抵達兩國邊境,天空忽然颳起了大風沙,滿天霧霾,連幾尺之外的人都難以看清,李彥逐和身邊的幾位將軍提議等風沙停了之後再對戰,但還有一些將軍認為此時正是進攻的最好時機,我軍是順風,大軍可以順著風沙,殺敵方措手不及。

  皇帝採取了後者的建議,但這場戰爭,老天爺似乎格外青睞召國,幾天的大風沙塵,到了兩軍對戰的那一日卻變了風向,本來是順風的大興軍隊變成了逆風,將士們寸步難行,風沙吹入眼中,無法作戰,可召國由逆風變了順風,不費多少氣力,就取得了勝利。

  大興死傷慘重,李彥逐和幾個將士為了保護皇帝身受重傷,李彥逐也被召國生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