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67章 時光如逝,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

  隨著華國的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皆可以自由買賣以後,全國各地的商販一年比一年多,而遠在國外的那些華橋,也在源源不斷地遷移回國發展。

  如今的華國,走出去隨處可見高樓大廈,街道上的道路也全然換新,修建成了六車道的柏油公路。

  就連全國各地區的老百姓們,生活也已經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很少會出現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

  當然,儘管國家發展起來了,但依舊有少數人還在過著以前那種苦哈哈,穿著滿身補丁衣服的窮日子。

  因為他們都是那種不願意勞動,更不想出去拼搏,整天只知道怎麼偷懶的人。而這樣的人,估計再過上幾十年,生活也不會得到任何改善。

  不過這種人,不值得人去同情,更沒有必要去可憐他們。畢竟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即使過得再苦,又怨得了誰?

  就比如沈家村的那些村民,在沈國慶辭職,村里又重新選舉了新的村長之後,他們的生活不僅沒有越過越好,反而還一直在走下坡路,過得一年比一年差。

  看到他們的生活不斷地過得差起來,這個時候,眾人才想起了前任村長的好,才發現他們以前的生活有多好,過得有多自由。

  因此,那些村民紛紛感到後悔了,集體抗議要換掉那個不稱職的村長,讓沈國慶重新當回他們沈家村的村長。

  只可惜,種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

  而他們當初均選擇種下惡因,那必然只會結出惡果,吃了苦頭,才來知道後悔,又有什麼用?又能挽回什麼?

  畢竟當他們的生活過得苦不言堪,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時候,沈家一家子早已在安縣站住腳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財富。

  沈家眾人從一開始不會做生意,一頭懵,漸漸的,在沈窈的耐心指導之下,慢慢變得靈活通透,知道如何去專研生意里的門道了。

  他們一家人齊心協力,用三年時間,從兩間小小的店鋪,擴展成大門面,之後又全家搬進了江市,在那裡做起了飲食生意。

  後來隨著賺得錢越多,再加上國家變華甚大,以前那個落後平窮的華國,早已不復存在。

  因此,沈國慶和徐大妮聽從了兩個閨女的安排,全家遷居帝京,在那座大都市開起了屬於他們沈家的餐飲店。

  十幾年過去,如今他們的沈家飯莊,早在華國各地均開有數家分店,生意更是蒸蒸日上,賺得一家人的荷包都鼓鼓的。

  顧家和沈家兩家的公司亦是如此,雖然這些年國內大大小小的公司不斷冒出,但絲毫未影響到他們兩家發展。

  更何況沈泓遠和顧錦都是屬於敢於去賭,敢去拼的人,他們跟著墨窈夫婦,產業一擴再擴,如今的產業早就數不勝數,令無數後起之秀的商人嫉妒得不行。

  不過他們兩家的產業比起沈窈和君瑾墨的產業,則又要少上幾層。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還為墨窈國際成為華國領頭羊,在國際上的排名名列榜首而感到高興。

  其實,讓他們這些朋友最為佩服的是,君瑾墨和沈窈夫婦二人在忙著擴展產業,帶領屬於他倆的墨窈國際走向世界頂端的同時,還不忘記教導他們的孩子。

  夫妻倆對於君墨初兄妹六人的教育看得特別重要,一直執行的精英教育,每個孩子最少都會十門以上的語言和技能。

  六兄妹的時間,從小就被安排得很滿,每天都有學不完的功課,寫不完的作業,他們不僅要修煉古武、靈力,還要學習各種語言、才藝和禮儀等等。

  然,這還不算,君瑾墨還會每隔兩個月,就帶著三個男孩子去部隊,和特戰隊的人員一起進行軍事化訓練。

  看到三個哥哥都去了,集寵愛於一身的姐妹三人,也紛紛表示她們不怕吃苦,要和哥哥們一起去訓練。

  在得知君家的孩子,每個兩個月要進行一次軍訓之後,每到軍訓那天,其他家的孩子,均會準時被他們的父母送到君家,與君墨初他們幾兄妹一起訓練。

  可也不得不說,有付出,就必有回報,當你付出了多少,之後就一定會收穫多少。

  君家的六個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一路跳級。這不,還有幾個月才滿十四歲的君墨初、君墨鈺和君惜瑤、君樂悠兄妹四人就已從帝京大學華業。

  姐妹倆準備出國讀研深造,也收到了來自美國的最高學府的錄取通知書,惜瑤主攻影視和導演專業,而妹妹樂悠則主攻設計與金融管理。

  至於其他學科,姐妹倆也沒有放棄,打算一直學習下去,像她們的爸爸媽媽一樣,成為全能型的人才。

  而君墨初和君墨鈺則留在國內繼續讀研讀博。因為他們一個從軍,一個從政,不能隨意出國,所以只能選擇國內的精英學院。

  尤其是二哥君墨鈺,早在他還只有五歲的時候,就經常被領導爺爺接去身邊學習,有時一去便是兩三天,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在君惜瑤與君樂悠出國的頭一晚,所有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為了給兩個已經落得婷婷玉女、乖巧動人的小姑娘餞行。

  此次美國之行,還有顧錦的大兒子顧皓宇與沈窈的侄兒鄭佳睿。

  他倆雖然與惜瑤和樂悠不同校,但距離也不是特別遠,如此一來,兄妹之間還能有個照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