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話確實是李成綺說的,皇帝贊謝澈箭術騎術俱佳,宮變那一日臨危不亂,於世家子中亦拔得頭籌。

  「臣,」謝澈沉默一息才回答,「謝陛下誇讚。」

  謝明月點頭。

  話已至此,他們二人俱無話可說,謝澈向謝明月見禮告退。

  謝明月自然允准。

  芝蘭玉樹般的少年轉身,腰間玉佩碧波粼粼,宛如池水臨光。

  謝澈面上輕鬆的笑意頓時消失了,他手不自覺地撫上自己腰間的玉佩,手指輕輕在玉面擦摩,玉器潤澤,觸之生溫,仿佛能在其中感受到人身上的溫度。

  秋狩七日後,帝王回朝。

  車架除謝明月外,無外臣可入。

  李成綺對此倒沒什麼意見,畢竟要是一個被囚禁的皇帝能正大光明地與臣子會面,那也不必叫囚禁了。

  除了……謝明月將茶倒好,略嘗了嘗溫度,然後捧著茶,送到李成綺唇邊。

  李成綺只覺額角陣陣地跳,除了謝明月事必躬親。

  旁的權臣於國事半點不肯罷手,樣樣都要在掌控之中,皇帝要做他手中傀儡,在其監視之下。

  然而,還沒聽說哪個權臣親自監視皇帝的。

  這樣樣掌控,掌控的也不是國事,而是李成綺的衣食起居。

  謝明月對李成綺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充滿了熱忱,事事不假手於人,來時車駕上尚有幾個宮人伺候,如今卻只剩謝明月一個了。

  洗臉的帕子要謝明月絞乾淨了水送來,茶要謝明月親手倒,頭髮要謝侯梳,衣帶要他系,自然,也要他解。

  李成綺開始只覺得謝明月是養尊處優太久了一時伺候人覺得很新鮮,不想幾日之後謝明月居然樂此不疲,且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李成綺目不斜視地看著陳椋送來的奏疏,點了點頭,偏過謝明月送來的茶,「先放那,孤等會再喝。」

  謝明月毫不氣餒,面上帶笑地將茶放下,坐在李成綺身邊亦看文書。

  李成綺讀到西境頻頻騷擾時眉頭微皺,但馬上又舒展開了,自言自語道:「西境二十八部,其中有六部不臣服於万俟瀾,族滅,兩部亡於蘭居之戰,還有五部,經過這麼多年的彼此傾軋,業已消失,而今,還剩十五部。」

  眼下其餘十四部皆聽命於褚成一部,褚成部首領名亓翎。

  謝明月仿佛知道帝王心中所想,道:「褚成部與昆悅部時代通婚,万俟瀾與亓翎是表兄弟。」

  「真不愧是一家人。」李成綺隨手將奏疏扔到桌上,謝明月將奏疏收好,放到一處。

  當年万俟瀾對周朝野心勃勃,而今又有個亓翎蠢蠢欲動。

  「可惜,可惜。」皇帝輕嘆。

  可惜當年周朝百廢待興,幾代亂政,國庫空虛,將少兵乏,新政施行時間太短,未完全見成效,一戰打出了十幾年的安寧,不能永不動兵。

  草原諸部對於中原王朝的野心自其誕生一日便存在,且永無止息。

  周朝與草原二十八部相連,不得已設西境府,總管二十八部事,多年硝煙不止。

  「西境一息不平,便一日難以真正安寧。」李成綺語氣淡淡,似乎在說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既然要打,便一勞永逸。」

  謝明月垂首稱是。

  在這點上,君臣二人總能達成共識。

  「陳椋送來的奏疏,卿也看過了,覺得如何?」

  陳椋下令固守,無論如何挑釁,只按兵不動。

  「陳帥老成謀國,」謝明月道:「臣以為,無不妥之處。」他從皇帝未看的奏疏中擇出另一封,呈給皇帝,「陛下。」

  李成綺按了按眉心,「你直接講。」

  「是。」謝明月頷首,「孟將軍知西境戰事欲起,想早日回去。」

  李成綺眼中似有光華流轉,「她傷好了?」

  「好的差不多了。」謝明月回答。

  李成綺道:「那就允。」

  孟星馳這樣的女子耀如懸星,讓她久居京中,反而是束縛。

  京外天地寬,於孟星馳而言,方是歸處。

  「還有一事。」

  李成綺已經拿起了下一本,等了須臾也沒等到謝明月說話,不由得抬頭看他,「怎麼了?」

  謝明月道:「孟將軍想讓謝澈和她一同回西境府。」

  李成綺拿奏摺的手一頓,「少年人多歷練也是好事,日後有軍功等身,好過全然依靠你這個父親,況且他是要承繼侯府的。」奏摺打開了李成綺卻沒有低頭看,他沉吟著道:「愛子為百年計,自無不可。孟星馳有意提攜,是謝澈運氣。只是西境府比別處兇險,且問問謝澈,願意與否。」

  「臣明白。」

  其實他們二人都知道,孟星馳能夠上書,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謝澈自己也同意的。

  李成綺低頭繼續看,隨口問道:「謝卿方才很是躊躇,怎麼了?」

  謝明月一笑,「臣在想,臣在朝,謝澈在外,在旁人眼中,便是謀逆不軌的鐵證。」

  李成綺嗤笑,撐起下巴,與謝明月對視,「謝卿。」

  「臣在。」

  李成綺眸光流轉,似笑非笑地看著謝明月,「謝卿犯上的事情做了這麼多次,竟還怕人言紛紛?」

  只有謝明月知道,李成綺所謂的犯上到底是什麼意思,「臣一貫慎行,陛下不允之事,臣斷然不越雷池半步。」謝明月看似極恭順地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