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陳泰此刻沒心思理會兵部知不知情,只問:「陳錦墨呢?讓十二衛速去蜀中,召她回京。」
「回陛下,已經遣人去了。只是各地牢城營造反,囚犯與胡國戰俘集結鬧著,送信之人被攔在半道。」
孫全福話音剛落,看到陳泰臉又晦暗了幾分,忙喚卞則通過來。見他診脈後,還猶豫不決的樣子,孫全福不由著急。
「卞大人,陛下身體究竟如何?」
卞則通不敢說,陳泰這身體已經被那些長生丹藥榨乾了本元,如今又是中毒,也從不知節制,已是將要油盡燈枯之像。如今最多也就是用藥吊著。
這回陳泰也算做了次明白人,擺手讓卞則通先到外間候著,獨留孫全福囑咐。
「取筆墨來,按我吩咐的寫。」陳泰由他扶著勉強坐起,思索了許久,才下定決心道,「十一子賜名陳錦弘,立為儲君……」
一份冗長的遺詔擬出,加蓋玉璽後,陳泰讓他收好:「別急,還有幾道秘旨。如今太子尚年幼,為防主少母壯,須得……立子殺母。」
孫全福勸道:「陛下,貴妃性子柔順,不必如此。」
「別忘了,她背後是段家。」陳泰沒辦法不去擔心,「不用你親自動手,待會兒,讓皇后去勸,相信芷素的性子,會顧全大局。」
「待我歸天后,太子由宋宜之輔佐,余新知為太傅。京中局勢穩定後,陳錦墨依舊掌管兵權,守衛邊境,無召不得入京。若宋宜之與她再有瓜葛,不必留情,殺!」
又一道秘旨下來,孫全福感覺肩上擔子又重了一分,頓時有些哭笑不得起來:「陛下這是要老奴壞人做到底了。」
「全福,身邊人我最信你的。我為君這一世,說實在的確實沒什麼大功繼,卻不能再多一個醜聞。還有議和書,我死後你務必幫我找到毀了。」
陳泰又囑咐後事般說了許多,他不知陳錦安何時會帶兵造反,總歸宋宜之在京城,陳錦墨早晚要帶兵回來的。便提前將這些事都囑咐好,他可以輸,朝政大權決不能落在賀均手上!
兩人在裡面說的這一些,外間忍不住好奇的卞則通,多少聽到了些,頓時有些慌神。只能在孫全福出來後,裝作鎮定模樣。
可他這模樣,怎麼逃得了孫全福的眼。只是他並沒說什麼,便將人放了出去。
卞則通糾結忐忑,摸著脖子上的腦袋尋思了許久,終究還是去了司禮監通風報信。畢竟,陳錦墨從前與他有些交情,而貴妃往日也端淑大方,對他們很是不錯,他沒辦法昧著良心,為了保命不去管這件事。
現在只希望,宋宜之他能有辦法。
司禮監中,汪凱也在,聽了這消息,先宋宜之一步沖了出去。
見他這般情急,二人俱是一愣,宋宜之匆忙道謝後便讓卞則通自己保重,也跟在後面往馨芳殿去。陳錦墨走前他保證過的,不能讓貴妃出事,他便一定要做到。
卞則通來的路上已經耽擱了些時辰,加上皇后得這旨意又格外積極,接了旨便帶人前來。又讓馨芳殿的人抱著孩子去別處,獨自與貴妃聊聊。兩人趕到馨芳殿時,殿內已經靜的出奇,皇后顯然是來過走了。
暗道不妙,也不管什麼禮數尊卑,便衝進了內殿。桌上本放著一瓶毒藥,還有三尺白綾,幸好貴妃選的是後者。
一進屋就見她這麼吊在房樑上,汪凱忙上去將人抱下來。好在他們趕到的及時,貴妃緩了口氣便甦醒過來,只是精神恍惚,嚷嚷著讓他們別攔著她尋死。
宋宜之按住她,勸道:「娘娘不要再輕生了,我可以安排您假死出宮。皇子年幼,為了他您也要活著。」
熟料,他不提陳錦弘還好,一提他貴妃更是崩潰:「你別跟我提他,別提他!是我對不起父親,對不起兄長。」
這話……
宋宜之試探問:「皇后都與您說了什麼?」
貴妃想開口,復又作罷,依舊只將二人往外趕。
「你們都走吧,算我求求你們了。我實在無顏活在這世上……」
看來議和書的事,貴妃是知道了。沒想到陳錦墨苦心隱瞞了許久的事,居然會在今日以這種方式被貴妃得知。而她的情況,也確實如陳錦墨擔心的一般。
昔日疼愛的孩子如今成了貴妃心口的刀,宋宜之下意識想到的便是陳錦墨,想到她如何看中貴妃。還是問:「所以,您也不願為公主活著?」
貴妃神情有一瞬的鬆動,最後還是搖頭,現在的她一心求死。兩個孩子都是她的催命符,她實在不願面對。
宋宜之默了,站起退到一邊。亦想起當年詔獄中,宋廉一心赴死,卻苦口婆心的勸他,讓他拋下一切,為責任擔起宋家。
在他們的父母眼中,說不出子女和心中的責任愧疚誰更重要,可到了最後,最能放下的卻還是子女。
他不想陳錦墨也受這些……
此時,貴妃一心求死的當下,汪凱沉默了許久,終是道:
「有一年冀州旱災,娘娘帶著將軍府的人施粥救濟難民。那時,激勵他們活下去的是您,怎麼到了如今,一心求死的也是您?」
第112章 奪位
京中一場大雨下了三日, 雨打芭蕉,這聲音閒時聽著千般妙韻,如今卻讓人心煩的很。陳錦心在宮室里不安地來回走著, 近日宮外的動靜,後宮中也都知曉。
「回陛下,已經遣人去了。只是各地牢城營造反,囚犯與胡國戰俘集結鬧著,送信之人被攔在半道。」
孫全福話音剛落,看到陳泰臉又晦暗了幾分,忙喚卞則通過來。見他診脈後,還猶豫不決的樣子,孫全福不由著急。
「卞大人,陛下身體究竟如何?」
卞則通不敢說,陳泰這身體已經被那些長生丹藥榨乾了本元,如今又是中毒,也從不知節制,已是將要油盡燈枯之像。如今最多也就是用藥吊著。
這回陳泰也算做了次明白人,擺手讓卞則通先到外間候著,獨留孫全福囑咐。
「取筆墨來,按我吩咐的寫。」陳泰由他扶著勉強坐起,思索了許久,才下定決心道,「十一子賜名陳錦弘,立為儲君……」
一份冗長的遺詔擬出,加蓋玉璽後,陳泰讓他收好:「別急,還有幾道秘旨。如今太子尚年幼,為防主少母壯,須得……立子殺母。」
孫全福勸道:「陛下,貴妃性子柔順,不必如此。」
「別忘了,她背後是段家。」陳泰沒辦法不去擔心,「不用你親自動手,待會兒,讓皇后去勸,相信芷素的性子,會顧全大局。」
「待我歸天后,太子由宋宜之輔佐,余新知為太傅。京中局勢穩定後,陳錦墨依舊掌管兵權,守衛邊境,無召不得入京。若宋宜之與她再有瓜葛,不必留情,殺!」
又一道秘旨下來,孫全福感覺肩上擔子又重了一分,頓時有些哭笑不得起來:「陛下這是要老奴壞人做到底了。」
「全福,身邊人我最信你的。我為君這一世,說實在的確實沒什麼大功繼,卻不能再多一個醜聞。還有議和書,我死後你務必幫我找到毀了。」
陳泰又囑咐後事般說了許多,他不知陳錦安何時會帶兵造反,總歸宋宜之在京城,陳錦墨早晚要帶兵回來的。便提前將這些事都囑咐好,他可以輸,朝政大權決不能落在賀均手上!
兩人在裡面說的這一些,外間忍不住好奇的卞則通,多少聽到了些,頓時有些慌神。只能在孫全福出來後,裝作鎮定模樣。
可他這模樣,怎麼逃得了孫全福的眼。只是他並沒說什麼,便將人放了出去。
卞則通糾結忐忑,摸著脖子上的腦袋尋思了許久,終究還是去了司禮監通風報信。畢竟,陳錦墨從前與他有些交情,而貴妃往日也端淑大方,對他們很是不錯,他沒辦法昧著良心,為了保命不去管這件事。
現在只希望,宋宜之他能有辦法。
司禮監中,汪凱也在,聽了這消息,先宋宜之一步沖了出去。
見他這般情急,二人俱是一愣,宋宜之匆忙道謝後便讓卞則通自己保重,也跟在後面往馨芳殿去。陳錦墨走前他保證過的,不能讓貴妃出事,他便一定要做到。
卞則通來的路上已經耽擱了些時辰,加上皇后得這旨意又格外積極,接了旨便帶人前來。又讓馨芳殿的人抱著孩子去別處,獨自與貴妃聊聊。兩人趕到馨芳殿時,殿內已經靜的出奇,皇后顯然是來過走了。
暗道不妙,也不管什麼禮數尊卑,便衝進了內殿。桌上本放著一瓶毒藥,還有三尺白綾,幸好貴妃選的是後者。
一進屋就見她這麼吊在房樑上,汪凱忙上去將人抱下來。好在他們趕到的及時,貴妃緩了口氣便甦醒過來,只是精神恍惚,嚷嚷著讓他們別攔著她尋死。
宋宜之按住她,勸道:「娘娘不要再輕生了,我可以安排您假死出宮。皇子年幼,為了他您也要活著。」
熟料,他不提陳錦弘還好,一提他貴妃更是崩潰:「你別跟我提他,別提他!是我對不起父親,對不起兄長。」
這話……
宋宜之試探問:「皇后都與您說了什麼?」
貴妃想開口,復又作罷,依舊只將二人往外趕。
「你們都走吧,算我求求你們了。我實在無顏活在這世上……」
看來議和書的事,貴妃是知道了。沒想到陳錦墨苦心隱瞞了許久的事,居然會在今日以這種方式被貴妃得知。而她的情況,也確實如陳錦墨擔心的一般。
昔日疼愛的孩子如今成了貴妃心口的刀,宋宜之下意識想到的便是陳錦墨,想到她如何看中貴妃。還是問:「所以,您也不願為公主活著?」
貴妃神情有一瞬的鬆動,最後還是搖頭,現在的她一心求死。兩個孩子都是她的催命符,她實在不願面對。
宋宜之默了,站起退到一邊。亦想起當年詔獄中,宋廉一心赴死,卻苦口婆心的勸他,讓他拋下一切,為責任擔起宋家。
在他們的父母眼中,說不出子女和心中的責任愧疚誰更重要,可到了最後,最能放下的卻還是子女。
他不想陳錦墨也受這些……
此時,貴妃一心求死的當下,汪凱沉默了許久,終是道:
「有一年冀州旱災,娘娘帶著將軍府的人施粥救濟難民。那時,激勵他們活下去的是您,怎麼到了如今,一心求死的也是您?」
第112章 奪位
京中一場大雨下了三日, 雨打芭蕉,這聲音閒時聽著千般妙韻,如今卻讓人心煩的很。陳錦心在宮室里不安地來回走著, 近日宮外的動靜,後宮中也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