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面前好像出現一個窮苦的小姑娘,被生活的重擔壓低了脊樑,苦苦的掙扎著,後來終於抓住了一塊浮木,慢慢的從水裡爬了上來。

  作者有話說:

  吹吹彩虹屁~

  第一百四十二章

  白縣令講的故事, 讓夏知州感動不已,看到善有善報總是讓人高興的。

  雖然夏知州的臉上不動聲色,但是周身的氣息緩和了, 說話也和緩不少。他們又陸陸續續的走了好幾個地方,直到最後夏知州心滿意足的離開。

  等把人送走了,白縣令激動的差點蹦起來,臨走前, 夏知州滿意的態度, 還有放在他肩膀上,語重心長的一句好好看, 都讓白縣令看到希望的曙光。

  以現在的優勢來說,他甩來那些同僚們好長一截,以後能夠升遷的可能性也是最高的。

  順便還擺了那個競爭對手一道。

  白縣令的人脈自然要廣些,他在背後稍微一打聽,得到的消息更多。原來那個隔壁縣城的縣令,私底下打聽到了, 長興縣這邊正在轟轟烈烈的開鋪子組織村民種花, 本來隔壁縣令是抱著看熱鬧的心, 瞧他能折騰出什麼花樣來。效果不好就看笑話,效果好就照搬。

  反正原樣複製又沒有風險還能撿便宜。

  這是沒想到,對方做的這麼成功, 創下的名聲這麼大。眼看著就要落敗, 自然就冒出一些小花招來。

  等袁三把全部的蜂蜜收購回來, 再在合約上動一動手腳, 拖一拖借款, 或者說蜂蜜里有什麼毛病, 總之就是要鬧的長興蜂蜜這一塊名聲掃地, 再也支棱不起來。

  於是白縣令跟林嶼結合了現有的情報,一邊拖著袁三,一邊找人吹風,讓夏知州產生好奇心,過來親自見證。先入為主,只要夏知州親自瞧過看過,後面的人再說什麼壞話,也能讓夏知州多掂量掂量。

  「這就叫釜底抽薪,任由他有千百個詭計,我只需要抓住最核心的矛盾即可。」林嶼搖著扇子,氣定神閒。

  反正最終目的是讓夏知州看到成果,為什麼不早點展示呢?

  林嶼去找了何貨郎,跟何貨郎一拍即合,就在何貨郎的鋪子外面搞了一個這樣的活動,並且不止長華縣,其餘的縣城也跟上,大家一起分一分,根本就沒剩下。

  而且這個鋪子--下河村--林家村的巡查順序也是他定的,用一個起--伏--起的順序展示的全面,也讓夏知州不會因為對比而產生落差。

  結果跟他預料的差不多,夏知州很滿意。

  白縣令現在也很高興,順利解決危機還拉踩了一把同僚,讓自己更加穩定,這其中要說功勞最大的,非林嶼莫屬。

  這麼大的功勞,如果換成是以前,白縣令妥妥的把人安置在他的幕僚團里,做一個軍師智囊,以後一起步上青雲路,管他什麼出身什麼資歷,這種好使的腦子難道不比家世強上個幾百倍?

  但是...白縣令轉為遺憾,這麼一塊璞玉在他還沒來得及收入懷中時,被那位老先生看上,他就是長了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去搶,只能幹看著眼饞。

  白縣令於是開始思考這事該怎麼圓滿解決,畢竟有功勞不嘉獎,跟著他的人也會離心。

  林嶼還不知道白縣令腦袋裡轉什麼主意,解決了蜂蜜銷路問題,他總算能夠躺平休息幾天。

  也不知道袁三那邊,什麼時候才能發現呢?

  很快林嶼就知道了,後續的反應,袁大頭當做笑話一樣說出來的:「這次袁三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了!」

  錯過生意後袁三沒有當一回事,閒閒的等著林嶼反悔過來,他好再壓價,狠狠的賺一筆,結果等來等於沒等到林嶼來,反而被自家的縣令狠狠的罵了一頓,罵的是狗血淋頭。

  隔壁縣令一口氣憋在心裡沒地發泄,只能逮住袁三出氣,因為夏知州發了一通公文,大力讚揚長興縣的政績。這時發這種文書,白縣令基本就是穩了。

  隔壁縣令只能收回自己的試探,不敢輕易出手,但是心裡憋屈只能找袁三撒氣。

  緊接著,長華縣開始流傳起謠言,說是袁三的商場快要倒閉了,所以最近一直缺貨,就是他們在清倉。謠言四起中,袁三接連損失好幾樁生意,更加坐實這種謠言。

  林嶼看袁大頭這麼高興的樣子,覺得多半袁大頭在裡頭煽風點火,出了不少力。

  袁大頭也光棍,承認了:「跟我關係也不大,袁三做生意一直不厚道,仗著自己的關係,對於那些小商戶拖貨款拖得不行,鬧出好幾回事情。」

  所以一看袁三露出頹勢,立刻有人順勢開咬,有人動手被人就擁了上去,想要出從前的氣。

  估摸著袁三這次要跌個大跟頭。

  不過都是後話了。

  林嶼在家歇了兩天,正要說出門時,下河村的養蜂人主動過來找他。

  養蜂人就是上次林嶼專門找過的那個,這人沉默寡言但是技術著實不錯,算是技術性人才。

  他是陳叔舉薦的,大概陳叔跟他說過什麼,特意過來套近乎。只是技術不太熟練,僵硬的很。

  他遞了一盒蜂王漿,結結巴巴的說,是特意摘了給林嶼送來的。

  林嶼知道蜂王漿很難採集,而且產量低營養價值高,很多人都樂意出高價來買,拿來送禮正合適。

  但林嶼捏著蜂王漿,腦子裡卻想到另外一個問題,蜂蜜的衍生物,不是還有蜂蠟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