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們慢慢趕製這絹花,男人們就忙著種蘑菇,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育,新長出來的蘑菇已經有了手指頭大小,只等著上市採摘。

  林嶼提前告訴白縣令,畢竟這大批量的貨還等著採摘呢,總要給個章程出來。

  白縣令聽說消息後,特意空出半天時間,要跑來林家村看個究竟。

  那可是父母官唉!平時就想見也看不著,更何況是親自來他們村里呢?消息傳出來,林家村的人摩拳擦掌,準備好好的接待父母官,更是有人提前三天打掃家裡,焚香沐浴。

  這次接待的地址,理所當然的設在村長家裡,他讓家裡的兒媳婦提前把蘑菇房打掃的乾乾淨淨,生怕弄髒了。

  白縣令準時到來,第一站就是村長家的蘑菇房,他皺眉看了看環境,還是踩了進去。裡面帶著一

  股腐爛的麥草味道和水汽感,並不是很好聞,儘管透了氣也是如此。但跟環境相比,蘑菇的長勢就很喜人了,一個個白生生的,立在麥草碎之上,再過一段時間,就能長到成熟,端上居民的餐桌。

  「這麼一間房子,能夠養出多少蘑菇?」白縣令很感興趣的問。

  村長頓了三秒,終於發現這個問題好像在問他,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回答?

  當然是村長回答,他怎麼說也是一村之長嗎?

  村長這會兒終於明白為什麼前幾天小嶼要逼著他背誦一些資料,他回憶了一下,磕磕巴巴的說:

  「一般種一次菌絲能夠收三茬,每一茬的產量差不多投入一斤的麥草碎,能夠收穫七兩的蘑菇。然後是,每年能夠種春秋兩季,避開最熱的時候,還有需要每日通風,早晚按量澆水.....」

  理清了順序之後,村長背的也沒那麼磕巴了,畢竟都是種莊稼的老把式,頂多是把方法換了一換。

  不錯,這次表現的很不錯,林嶼心想,村長大伯伯也沒有那麼怯場嘛。

  「嗯,還行,再帶我去看看其他的人家吧。」白縣令狀似威嚴的點頭,誰也看不出他是一句都沒聽懂。

  因為不知道縣令會看哪家,所有人都打掃了院子,不論怎麼看都沒有輕慢。一邊走村長一邊介紹:「林家村一共有八十四戶人家,每一戶都種了蘑菇,但是根據自家的人口稍微調整過,最少的也種了一百來斤,產量很高。」

  白縣令滿意點頭,他的命令都被一絲不苟的執行了。

  中午,除了特意準備的山珍河鮮,還有一道炒蘑菇一道蘑菇湯,供白縣令嘗鮮。

  嘗過看過,對於整個產業有了了解,白縣令終於鬆口,不日就會有一個商隊前來,把他們產的蘑菇都運送走,帶到臨近的縣城跟翠州銷售。

  他們只需要採摘而已。這可省事多了,並不需要他們去尋找渠道。

  臨走之前,白縣令更是大筆一揮,留下他的墨寶,上書「長興蘑菇」四個大字,還蓋了他的印鑑。

  村長反應極快,立刻跪倒,口口聲聲說要把墨寶刻成石碑,就豎立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白縣令勾起滿意的笑容,真上道。

  林嶼總算轉過這個彎來,他圖利,白縣令圖名,原來如此!

  但大家都能獲得利益,加上運送的商隊,算是三贏?

  *

  商隊停駐在林家村村口,一筐筐的把蘑菇搬運走,再換成銅錢,分發到各個村民手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當然是交給村長的,他好好的過了一把癮,再次叮囑村民保密。嘗到了甜頭,村民當然不會到處說。

  商隊收走的價格比之前零賣一樣,一百文,其中林嶼抽二十,這一筆他也賺了不少,但經過之前有二十套絹花的洗禮,面對這點銀錢,林嶼很淡定。

  不就是一天賺了十兩嘛!小意思!

  而最近深居淺出的林家村,一整個神神秘秘,早就引起隔壁村的警惕,說他們神神叨叨不知道幹嘛,在村外探頭探腦的想要一探究竟。

  一直不讓外人進出也不是個事兒,村里人商量之後就開放了,那些好久沒回娘家的,要出去走親訪友的,如同被關久的二哈,撒著歡的要出去逛親戚,有錢不出門,如同衣錦夜行啊。

  可大家都是種田的,一年收成有多少掐指一算都曉得,種也種不出花來,只可惜村民嘴都閉的緊,打死也不說。

  那些外嫁的,娶親的,打著走親戚的名號過來找村長,就連村長自己外嫁的兩個閨女都不例外,鬧著要知道到底什麼賺錢。

  事關機密,村長任由怎麼鬧也沒有開口,他可是得了白縣令的叮囑,要盡力把種植之法控制在一村之內。

  村長閨女氣咻咻的走了,但沒過三天又轉了回來,繼續懇求。

  這時林嶼正好需要更多做絹花的人手,他站出來提供了解決的辦法,讓一部分的婦人過來做最簡單的分裝工作,流水線式生產,也不需要她們有多精湛的手工,只要會縫線會用剪子就行,她們負責把花瓣裁剪好,縫好,然後把半成品交給熟練的簪娘。拿到手工活的人也相當滿意,在家就能賺錢補貼家用,賺多賺少全看自己,何樂不為呢?

  簪娘們更是少了步驟,速度更快,還不會輕易泄密,整個產業鏈運轉速度更快,成功供應上整個翠州城的需要。

  作者有話說:

  居然寫到一百章了,啪啪啪給自己鼓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