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祭過祖先一家人就端著熱湯飯上桌,方桌上堆了滿滿的菜,除夕夜裡吃的最豐盛,除了各色丸子,燒的紅紅的肉,村里買的老母雞熬上一鍋香噴噴的雞湯,再一個鐵鍋燉菜。

  餃子包的是豬肉白菜餡兒的,一個個肚溜圓,這時這是趙家老老少少頭回吃肉比菜多的餃子餡兒。

  滿屋子都是升騰起來的白霧。

  元繡用紅紙給兩個孩子一人包了十個銅板,又給爹娘一人包了八兩銀子,趙大勝跟李蘭花推辭半天方才收下。

  今年必定是個好年頭,一家人心裡都是這樣想的。

  也是帶著這樣的想法,元繡安安心心的睡著了,連半夜趙大勝起來放了兩串寓意這開門紅的炮竹都沒能吵醒她。

  年初一村里家家戶戶互相串門,再往後像走親戚什麼的便沒有了,村里人都是外來戶,也沒有那些親親戚戚,頂多村里幾個關係親密的聚在一起嘮嘮嗑。

  元繡上回趕大集買了不少果子糖塊,村里不管誰家孩子過來耍,都大大方方的任孩子抓拿,在一邊的大人看著有些不大好意思,卻也不願意阻止——他們買不起果子糖塊。

  如此一來,對元繡便更加感激了,之前跟元繡簽了賃契的,更是連連道謝。

  雖說不必走親戚,但田莊裡還有不少人,年初二這天元繡一人封了二兩銀子的紅包,趕著騾子車送過去了。趙管事宋莊頭得了紅包,心裡更鼓足了勁兒,拍著胸口只說明年保准好好干。

  趙大勝自來就喜歡在地里轉悠,年裡無事也喜歡去地里溜達溜達,元繡買了那老些田地,溜達一圈也要費不少功夫,他只當打發時間。現在元繡買了莊子,他嘴上不說,心裡卻熱切,年前那會兒便時不時轉轉,或是鋤兩把草也是好的。

  楊老財早就使喚人盯著元繡這邊,明面上不好下手,他就趁暗地裡使壞,天高皇帝遠的,即便元繡有幾個相熟的故舊,也趕不上救急不是?再說到時候人真死了,誰還會細細來查呢,再深的交情又如何,壓根也隔不過陰陽不是?

  這事兒他不敢一個人干,自然也跟楊主簿細細商量過。楊主簿見元繡如此行為,想著往後想拿抽成怕不是那麼容易了,只思慮片刻便叫楊老財放心去干,萬事有他兜著。

  楊老財得了準話愈發有勁兒,不過他背後一番謀劃,肯定是沒人知道的。

  元繡正記著帳,昨兒了莊子上,管事的說幾間屋子漏雨又漏風,還得修理,待算計完,又謀劃一番明年開春得花多少銀錢。

  以前在莊裡幹活的長工短工,宋莊頭都去知會過,大傢伙兒也都願意再來幹活。如今租了一半地出去,倒是可以少請些人,不過糧種,再加上地里肥料,還有每月莊子開支,算來算去,單就開春以後,少說也得花上三四十兩銀子。

  上回買地花的銀子占大頭,再加上起房子還有年底的花銷,七七八八也不少。

  錢匣子裡頭,不算幾位故交所贈,也不算那些金銀首飾,單自己的銀子還剩八百多兩,另有十兩金不能動。

  即便能動,這時候金價拿去錢莊兌,也不過就能兌百來兩銀子。

  這些銀錢在一般人家眼裡,已是很大一筆了,但在元繡眼裡卻稱得上是手頭吃緊,要真等到明年八九月份,田地有收成時再看進項,估計這幾個月個個都要縮著肚子過日子。畢竟這八百兩銀子又不是只花這一年的。

  元繡又從錢匣子裡拿出田莊契書,除了莊子田地,並幾個管事的身契,再就是那一片果子林的林地契了。

  契書上是三十畝林地,但種了果樹的地兒沒三十畝。上回管事媳婦兒寧氏帶她去看過,她才知道只有向著日頭的地方種了果子樹。

  背坡處都是任其長著的。

  背坡處好長榛蘑,這是趕時節的東西,且味道鮮美,價格緊俏,不過他們這兒多,所以不值多少錢。

  若在京里,只是中等些的已經能值一兩多銀了。

  自家去年沒摘,但村里想必摘的人家不少,這榛蘑味道鮮美,不管是自家吃還是到鎮上賣,都是收入,所以村里人到那時節都愛去尋,運氣再好些也能遇著好藥材,也能賣上一小筆銀錢。

  元繡想著年後從村里人手上收些榛蘑,再去府城或是遠些的地方賣,應該也是能賺些銀錢的,好歹能叫手頭緩緩。

  元繡細琢磨一番,又在紙上寫寫畫畫,將年後開支一應都列了出來。

  麥種少說得花上十餘兩銀子,年後一家人外加莊子上的吃穿嚼用,也得十幾二十兩銀子,再有請長工短工,須得十多兩銀子,其餘肥料林林總總也得備個十兩銀。

  只看年前能不能借著山林賺些銀子,好歹能撐到秋收。

  油燈上的火苗爆了一下,許是思慮過久,夜早已深了,元繡眼皮跳了跳。忽然又聽見外頭一聲微不可察的輕響,頓時心生警覺。

  第十六章

  外頭窸窸窣窣的動靜越來越大,然後就是重物落地的聲音,也是怕打草驚蛇,元繡趕緊熄了油燈,四下瞬間漆黑一片。

  也不知道現下是什麼時辰。

  應該是到了深夜裡,四處都沒什麼聲響,估摸著家裡人都睡著了,元繡隨手拿了把剪刀,輕手輕腳走到房門處,外頭動靜大了些,似乎覺得無人發現,外面人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爹娘住正屋,離她這兒且有幾步路,她心裡也怕極,手裡剪刀握的愈發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