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現在說這些尚早,真要拜師習字得等到年後,況且畢竟不是京城,鎮上學堂的老秀才收不收女學生還另說。

  趙大勝原來去窯廠幹過活,元繡她大弟也去過,青磚要兩文錢一塊,青瓦也得一文錢一塊。家中現在住的屋子是黃泥摻了乾草脫坯壘的,屋頂蓋的茅草常年漏雨。

  青磚大瓦房肯定好上很多,至少下雨肯定不必再拿著盆四處接水了。

  她到瓦窯村看過那些磚瓦,品質都很不錯,當即就定下了,待磚瓦燒好,到了日子瓦窯就會遣人送過來,村里人也等著磚到,二十文一天,中午還能留下吃一餐飯。

  這些是尋常人家蓋房的正常水平,元繡也不想太出挑,飯食做的好些就行,有些人家蓋房時燒的飯比平日裡還稀,幹活的人心裡便有意見,屋蓋完這家名聲也臭了。

  家裡素菜都是李蘭花自己另在小河灣邊上開了一畝荒地種出來的,村里開荒地的人家很多,官府也沒人管,左右拿不到地契就是。只種種菜大家也不想著什麼地契不地契的,便是哪天不給種了,把菜鏟了也值不得幾文錢。

  地里蘿蔔白菜這時候都能收了,李蘭花醃菜的手藝很不錯,現在醃起來能吃上好久。

  元繡沒回來之前,家裡最值錢的恐怕就是那幾口醃菜的大缸。領著兩個小的把缸刷過,又放太陽底下曬得透透的,元繡才開始幫著她娘醃白菜。

  醃菜最看重的就是水,宮裡貴人用的水是寒清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水中上等,最是甘冽,一般宮女太監用的才是井水。

  元繡捧著打算用來醃菜的泉水喝了一口,這水也是山上淌下來的,一日得不了多少,李蘭花今兒早起先去守著,這才接了一小瓮回來。

  元繡嘗著,這泉水比起寒清山上的泉水不遑多讓,第一步就贏了,難怪醃的菜好吃呢。

  李氏醃菜手藝好整個村子都知道,前些年一家子日子過得稀爛,但年年到了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求著她幫著醃菜。

  不過也不是白幫忙的,多的拿些雞蛋布頭,少的抓些花生大棗。

  年年光是替人家醃菜,也能收不少小東西。聽李蘭花說完,元繡便忍不住笑了,這怕也是想著幫幫她們家,畢竟一個村子住的,老老弱弱沒個頂樑柱,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家越來越潦倒。

  院子裡摞了一堆菜,原本村中人都想著元繡回來了,趙家如今看著也不差錢,這菜一個都沒送,還是李氏問了相熟的嬸子今年要不要幫著醃,大家這才接二連三過來打招呼,說要李蘭花幫忙醃菜。

  自家醃的倒也能吃,不過味道次許多罷了。

  雙井村人口不多,姓氏雜亂,具都是當初戰亂或是逃荒到雙井村的,沒個正經氏族,所以楊老財欺負起來毫不手軟,瞧瞧周邊另幾個村子,他再厲害不敢去強占人家的田地。

  說來也巧,窯廠剛好有人退定,因此本來需要等上一個月的青磚就給提前送過來了,夥計趕著七八頭大青騾子送了幾趟,除開路上顛壞的,窯廠掌事的還多送了幾十塊。

  能提前送到最好,若再等上一月,只怕天太冷,幹活不易也就算了,新起的屋子曬不干,只怕住著也危險。

  青磚一到,就能開始動工了,原先幾間草屋跟那些爛籬笆都扒了。村裡有個娘娘廟,初一十五家家去上香,也是二間屋,趙家給娘娘廟裡的娘娘擺了貢品,一家人就暫時把東西搬來娘娘廟 ,這幾日她們也暫住娘娘廟裡頭。

  元繡白天去隔壁嬸子家借灶屋燒飯,李氏就在娘娘廟看著東西,順道把前幾日沒醃完的菜趕緊收拾了,在過些時候菜就乾巴了。元繡做飯手藝自不必說,再有天天魚肉大吃著,幹活的人手裡都很有一把子力氣。

  先是夯地基,原先買宅基地那會兒已經夯過一遍了,元繡還是叫趙大勝帶人重新夯了一遍。地基打好了,往後幾十年都不必擔心房子不穩。

  這也是個體力活,一群人抬著石夯捶打地面,一直到土地變得紮實才換另一處繼續。

  鄉間人來幹活,沒有想著要偷懶的,中午元繡把飯菜送過來,他們吃完歇息片刻就繼續干。朝後天越來越冷,總不能叫趙家人一直住在娘娘廟裡頭。

  中午吃的是肥五花燒乾豆角,肉元繡一早去鎮上稱的,再一個豬油渣爆白菜跟辣椒炒雞蛋,這幾天地里蘿蔔長得好,早上買肉時人家送了大骨頭,元繡便就著蘿蔔燉了大骨湯。

  北方人吃不慣米,元繡就蒸了兩鍋摻了玉米面的饃饃,個頂個的大,中午一人兩個饃並著這些菜,個個吃的油光滿面。

  也有捨不得吃的,自己帶了乾糧,分的兩個大饃都帶回去叫孩子們塞個嘴。

  元繡此舉,叫大家心裡也舒服,幹活愈發賣力,這才幾天功夫,新起的屋子都有個樣兒了,她照例每日中午去送飯。

  中午大傢伙才吃完飯,上頭宋家莊有個叫楊有發的就帶著人上門了,他知道趙家六畝上等田今年顆粒無收,因此特地來問趙大勝要不要把六畝地賣掉。

  趙家那些田地,就像是煮熟的鴨子,眼見鴨子要飛了,他自然得過來繼續添火。

  這楊有發也姓楊,七拐八繞自己跟楊老財攀上了關係,這二年幫著楊老財幹了不少壞事兒,趙家老姑娘回來以後,如今起屋子、買糧食一樣不落,楊有發自然早就注意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