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問弦見她如此做派,自然心知肚明。他沉下臉色,本欲揭過,不多和她糾纏,但一聽「趙越北」三字,不由立定腳步。

  蘇問弦眯眼,右手一抬,示意稱心等兩位婢女退後數步。

  他勾起唇角:「原來是趙大人的愛女,令兄已然是一表人才,姑娘果然不差。卻是某唐突姑娘,還望姑娘恕罪。」

  趙盼藕被蘇問弦這麼上下眼風一掃,見他唇邊含笑,比方才所見的冷冽要更風流俊介三分,心噗噗亂跳,不住想:且不論蘇問弦已然高中探花,就單說元宵大火時他的救火英勇之處,哪是一般武勛子弟能比得上的,又生得如此俊美不凡,在邊關何曾見過此等人物。

  她便忙堆起笑,快步向前,倒身行禮:「家父家兄曾提及元宵大火一事中,蘇公子襄助良多,奴家在此替父兄謝過公子。」

  蘇問弦也不後退避讓,反而伸手一扶,趙盼藕的手臂處被他骨節分明的大手一碰,立時身子麻了半邊,蘇問弦道:「趙姑娘客氣了,趙蘇二家即將結為兩姓之好,如此虛禮倒顯得生分。」

  趙盼藕喜得滿臉堆笑,眼波流蕩,含情帶媚地覷了蘇問弦一眼,又和蘇問弦如此這般的說了兩句話,蘇問弦歉聲告退。

  趙盼藕扶著院門口的葡萄架子,見蘇問弦走遠,那是滿心歡喜!正欲喚丫鬟來扶一下自個兒,突見遠遠地,蘇問弦在園中石徑某拐角處回頭,臨去回望她一眼。

  趙盼藕在葡萄架子下眼看了半日,直到看不見蘇問弦,方使喚丫鬟來扶,往煙霞堂去了。

  一路卻不住地想:他們爺們在外見得多是迎來送往的粉頭兒,何曾撞見過大家女子。雖自己不十分美貌,但論風情,豈是一般閨秀們比得上的?只恨不知何時再能相見。

  這麼一路琢磨,歸席去了。

  旁人見她面色緋紅,還道是吹風受寒了,趙盼藕推說吃了幾杯酒受不住,這麼搪塞過去,又使出百般手段刻意與蘇妙真結好。

  ……

  未時回趙府,趙盼藕聽說趙越北伴駕歸來,心思一轉,忙叫上柳娉娉,二人一同過前頭趙越北的練武校場,尋他問事。

  趙越北正在校場上和家中府衛過招,大太陽下練得是拳拳見肉。

  練武完畢,又取來一華貴至極的牛角金膠黃色菱紋大弓,拉滿彎弓,連射三枝羽箭,破風而出,簌簌三聲,正中靶心。

  趙越北這才滿意收手,讓府衛把弓箭收起,府衛恭恭敬敬地把弓箭舉過頭頂,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地用黃絹收了。

  因這府衛五大三粗,趙盼藕看他束手束腳地捧著弓箭,但覺滑稽,在廊下拉著柳娉娉笑了一回。

  趙越北聽見聲音,看得她二人來了,屏退校場上閒雜人等,在廊下叫人掇出來三張椅子,先問話道:「娉娉,聽說昨兒姑母又犯病了,大夫瞧得怎麼樣。」

  柳娉娉抽出帕子遞過去,「就那樣,說得連著兩個月吃藥。且擦擦你身上臭汗吧。」

  趙越北把那方帕子收起,反而從腰間解了一松花色汗巾擦汗。趙盼藕忙問道:「二哥,不是說南苑狩獵到明日二十二拔營麼,怎得今兒就先回來了。」

  因她二人曾有長兄,多年前婚配不久便去世,趙盼藕一直沒改口。

  趙越北擰眉道:「聽說是新調任的江南道監察御史在巡查賑濟現場時,發覺粥廠里的糧食混入大量沙石,這還不算,粥如清水,饑民嗷嗷,他連夜上京痛陳其弊,要求戶部查倉,聖上心繫萬民,立時就讓拔營回宮。」

  柳娉娉和趙盼藕二人聽得稀里糊塗,但見他面色凝重,也知不好,柳娉娉安慰道:「這是他們戶部該操心的事,越北哥哥你不需憂心。」

  趙越北嘆口氣:「六部雖各司其職,牽一髮而動全身,戶部侵倉至此,軍餉便被掣肘,難怪爹年前請求戶部支糧戶部推三阻四……」

  見她二人都不甚關心,便頓住話頭,問趙盼藕道:「你二人今兒是去?」

  趙盼藕忙笑道:「去給蘇五姑娘慶生去了,二哥你不知,那蘇姑娘性子很好,臨走一人送了些京里一新開鋪子的脂粉,說是她哥哥在外面買來送她的,她用了很好,讓我們都試試,這樣的心意……還有席上好幾人促狹她,故意把杏字飛到她身上,她也不惱。」

  柳娉娉一哼:「惱了又有什麼用?說的詩句都是爛大街,婦孺小兒都知道的,一句要想許久,惱了越發顯得無能。」

  趙盼藕哪能不明白柳娉娉的意思,只裝不知,道:「她還會說笑話講故事,席上講一個和尚念經的,把我樂得只噴飯,差點又髒了這件蘇五姑娘相送的新衣。」

  趙越北定眼一看,趙盼藕身上的衣衫在肩腰處窄上許多,不大合趙盼藕的身形,微微頷首。

  柳娉娉冷笑:「毀僧謗佛。」

  趙盼藕不接茬,七拐八拐地把話題移到蘇問弦身上:「後來因她哥哥蘇問弦回府,要與她慶生,我們便提早散了,否則,便是樂到晚席我也願意作陪的。」

  趙越北點頭:「聽上去確是個性子溫和的。」

  柳娉娉被這話氣得扭頭,他知道失言,補一句道:「日後必然是容得下人的,就不用擔心此女妒忌……」

  他停住話,對趙盼藕道:「這三日在南苑,我和蘇問弦多有接觸。以往只聽說此人與顧榜眼都是文武雙全,並未見識,但在南苑馳獵一場,才真正見識他的騎射功夫,的確不錯,但又懂得收斂鋒芒的道理。他二人日日大有所得,卻只拿不多不少的獻上去,不搶幾位皇子藩王和武官子弟們的風頭,作頌詩時也不爭先……皇上後來各有賞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