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切,跟幾年前何其相似。

  只是這一次,皇帝並沒有把嚴祺弄死的打算,只是將他革職,讓漪如落選。而太子口中說的,嚴祺會丟了爵位,朝廷將收回京中宅邸的事,也並沒有發生。嚴祺至今仍是高陵侯,京中的宅邸也好好的。

  漪如思來想去,覺得皇帝此番顯然只是想用嚴祺擋一擋箭,並不像上輩子一樣,是用他干盡髒事之後一腳踢開。將來有用得到嚴祺的地方,大約還是會召他回去。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些年,皇帝數次召嚴祺回京。可嚴祺一直以身體不好唯有婉拒,留在南陽。

  至於揚州府長史曾統和市舶使張宥,漪如上輩子其實知道他們不少事。

  比如,二人曾扣下了已批朝廷的賑災之物,有糧食有布匹,倒賣之後,獲利頗豐。此事,曾被朝廷發覺,派人下來追查。二人知道大事不好,於是到京中去求嚴祺幫忙。

  嚴祺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卻還是架不住多年交情,幫他們掩飾過去。最終,這案子調查下來結果是運輸漕船途中翻覆,貨物盡失於水中,草草結了。這二人,也就此躲過了追究。

  這輩子,嚴祺沒有當成揚州巡察使,也就沒有跟這二人結下關係。但漪如打聽了一番,知道這曾統和張宥並沒有因為沒有結識嚴祺而收斂。那貪污賑災物資之事,漪如讓吳炳去仔細打探了一番,果然查到了許多事。不僅水災一件,二人欺上瞞下,私吞錢物,早已經是慣犯,只不過打點得周道,至今無事。

  漪如摸清了情形之後,算了算日子,發現很快就要到朝廷審查水災賑濟的時候了。

  於是,她有了主意。

  曾統和張宥,與現任揚州刺史梁文昌不和。

  原因很簡單。曾統和張宥,是前刺史張池一手提拔的親信。幾年前,由於王承業那案子,張池落馬,梁文昌上任。

  一朝天子一朝臣,梁文昌將州府里的許多要職都換上了自己的人,但對曾統和張宥卻有些束手無策。這兩人的家族在當地頗有權勢,梁文昌看他們不順眼卻又一時動他們不得,頗是窩火。

  沒多久,一封匿名信被送到了梁文昌的手裡。在信中,曾統和張宥的罪狀一一列舉,並委婉地提醒梁文昌,這些事,都是二人在上一任刺史的時候出的,可如果朝廷查下來,一旦事發,便會落到了梁文昌的頭上。

  梁文昌動手頗為迅速,沒出幾日,曾統和張宥相繼落網。案情上報之後,朝廷震怒,下令移交大理寺,從重發落。在梁文昌的推動下,朝廷有意殺雞儆猴,就算曾統和張宥家族再是顯赫,也逃不得處斬的命運。而樹倒猢猻散,靠著他們起家的一眾親信也跟著倒了霉,其中,就包括了曾郅和李慶。

  李慶的水港和曾郅的貨幫都被官府查了,二人散盡家財也不過堪堪保命,一夜之間,從南市里叱吒風雲的人物變成了喪家之犬,比戲台上演的還精彩。

  街上,那兩人還在扭打著,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

  漪如看了一會,卻已經沒有了興趣。

  她和小娟從酒肆樓上下來,回馬車上去。

  「到貨棧里去。」漪如對阿金吩咐道。

  阿金應一聲,駕著馬車走了起來。

  容昉的貨棧就在南市的大街上,雖然臨近城門落鑰,但各處貨棧門前仍然車水馬龍。剛剛從船上卸下來的貨物堆在門口等著入庫,而店裡的夥計則忙著清點盤算。

  漪如進門之後,眾人見了她,紛紛打招呼,喚她「容娘子」,而後,各自繼續幹活。

  老田這些年身體不好,容昉讓他在宅子裡養著。吳炳從前曾經經商,頗有些治理之才,容昉對他頗為賞識,便讓他接替老田,當上了貨棧里的掌柜。

  「娘子來了。」吳炳笑盈盈迎上前,道,「今日的帳冊還未整理好,娘子稍坐。」

  漪如道:「知道了,我不過看看。今日貨棧里可有什麼事?」

  「沒什麼事,」吳炳說,「倒是廣州那邊來了一箱新貨,小人放在了後堂的帳房裡。」

  聽得這話,漪如目光微亮,隨即往帳房而去。

  這帳房,吳炳收拾得頗為齊整,帳冊分門別類放在架上,一目了然。不過更吸引漪如的,是地上擺著的一隻箱子。

  她打開,只見裡面擺滿了書,翻了翻,神怪閨閣應有盡有。

  面上,還有一封信。

  看著那信上熟悉的字跡,漪如不由露出笑容。

  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意(上)

  雖然離開了長安,但漪如從不曾忘了李霽的書。

  起初,她讓長安西市裡的孔掌柜有任何新書到貨,都送到老程那裡去。可接著她就發現,自己離開長安之後,也不再有新書看。於是她又索性給孔掌柜去信,讓他把新書先給自己捎來,她看過之後,再自己捎給李霽。

  老程的商號顯然不簡單,揚州也有分號。在京城專營南北雜貨,在揚州則成了鏢局。那店面的位置不起眼,卻隔兩三個月就會準時給漪如送些書來。

  而漪如每每收了書,也正好將自己看過的讓人帶去,這互通有無的日子,數年來從不曾間斷。

  李霽的信里,話仍舊不多,只說說這些書他覺得哪些好看,哪些一般。如果有特別好的,他會多寫兩句。

  這信,言簡意賅有言簡意賅的好處。無論是吳炳還是小娟,他們雖然知道有人一直在給漪如寄閒書,卻不知道那人在哪裡,究竟是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