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完全不懂釀酒的蘇茗雪大吃了一驚,「」
要這麼久嗎?我以為十天半個月就夠了呢!」
童娘笑著點了一下蘇茗雪的額頭,「蘇丫頭,你說的不是釀酒是泡酒吧。」
蘇茗雪眨了眨眼,疑惑道,「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童娘向她解釋道,「釀製果酒要把果子破皮搗碎成果漿,調糖後加入酒麴,自行發酵成酒精,發酵過後還需要再貯酒待果酒成熟,這個過程就需要許久。如果是泡酒的話,那只需要把果子洗淨去皮,倒入現成的糧食酒中,加糖泡製,一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飲用了。」
對於蘇茗雪而言,能夠快速變現才是最好的。
她對童娘道,「童娘姐姐,那你便先泡上一些來嘗嘗吧。」
童娘點了點頭,「也好,剛巧去年有南邊的商客向我訂了高粱酒,我一下子多釀了許多存在酒窖里,正好給你來泡這沙羽果。」
蘇明雪笑吟吟地道,「那這事便交給童娘姐姐你了,這沙羽果酒的生意若是能做起來,更少不了姐姐你的一杯羹。」
都是爽快人,童娘也不推辭,「你這丫頭,鬼點子就是多,我便也跟著沾光了。」
等著童娘泡製沙羽果酒的這段時日,雪玉商行又收到了一封朱有傑的請柬,丹砂郡的私塾正式落成,朱有傑邀請雪玉商行的眾人去參加私塾的揭牌儀式。
北疆嚴寒的冬天正式過去了,人們脫下了厚重的襖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
北疆的春天雖不是南方那般桃紅柳綠。但也透著些盎然的生機。
朝氣蓬勃的春天,正是適合讀書的時候。
丹砂郡的第一座私塾,坐落在離府衙不遠的一處宅院中。
朱有傑找人把宅院修繕一新,購置了幾十張嶄新的桌椅板凳,一張三尺講台端立在前,講台上還整齊的碼放著書本等物。
今日來這私塾參觀的,除了受朱有節特邀而來的為建私塾捐了銀子的富商們,還有不少普通百姓。
他們看著摸著那些自己從不曾有機會用過的桌椅課本,心中都生出了一絲嚮往。
吉時將至,朱有傑招呼著大家往私塾的門口去,他慷慨激昂地說了番場面話,號召百姓把把自家的孩子送來讀書習字。
到了吉時,朱有節同丹砂郡商會的現任會長一道揭下了私塾牌匾上的紅布,「有節私塾」四個大字印入眾人的眼帘。
蘇茗雪還是剛剛知道這新私塾是以朱有節的名字命名的,便聽到朱有節帶著些為難的傲意道,「承蒙各位厚愛,應諸位商戶當家人的要求,咱這丹砂郡的第一所私塾以朱某的大名命名,這是朱某的榮幸,朱某定不負眾望,讓這有節私塾為丹砂郡培養人才出一份力!」
蘇茗雪看了看身旁的楊之行,楊之行側頭對著她耳語道,「確實是商戶們要求以朱大人的名字命名私塾的,畢竟是朱大人牽頭開辦的私塾,商戶們也願意拍他這個馬屁。」
蘇茗雪恍然地點了點頭,想來這朱大人也不會厚臉皮到自己就給私塾起這個名兒。
揭了有節私塾的牌匾,眾人發現私塾門前還有一塊蓋著紅布的石碑。
朱有節走到石碑前,對著眾人道,「這塊碑是『桃李芳華碑』,上面記錄著每一位為有節私塾出錢出力的丹砂郡子民,丹砂郡往後世世代代的學子們都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說完他便揭開了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不少名字,為首一個便是楊之行。
朱有節說自己已經有幸占了私塾的名,便不在桃李芳華碑上刻自己的名字,為私塾出資最多的雪玉商行大掌柜便位列第一。
楊之行有些過意不去地對蘇茗雪道,「若不是你執意不願在這碑上留名,也輪不到我排這第一位。」
蘇茗雪向來不喜歡占這些虛名,她不以為意地道,「兄長別在意,雪玉商行的銀錢本就大部分都是靠你賺來的,留你的名字也是應當。」
有節私塾正式落成的第二天,眾人本以為會門庭若市,誰知竟沒見幾個人帶著自己孩子來詢問讀書的事宜。
朱有節有些愁悶,丹砂郡的百姓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家老小日日為吃飽穿暖而勞作,孩子們都是早早地就幫家裡幹活,讀書對他們來講是最沒有用處的一件事。
沒有學生來讀書,那這私塾便是白建了,朱有節不願自己這陣子的心血付諸東流,便派了何師爺去雪玉商行尋求幫助。
蘇茗雪聽了何師爺的來意,信誓旦旦地讓何師爺回去告訴朱有節等著自己的好消息。
接下來的幾日,每一個被雪玉商行僱傭的人們都接到了一個通知,為了保證所簽工契的合規性,每人都必須在工契上籤上自己的大名,只有簽好合規工契的人才能長久地在雪玉商行做工,否則都只能算作是臨時工,隨時都有可能被別的正規工頂替。
這讓那些目不識丁的佃農工人們都傻了眼,才聽說只在工契上按手印居然不合規,還必須要簽上名字才行。
僱工們紛紛犯了難,雪玉商行的待遇優渥,誰都不想因為簽不了工契而丟了這麼個好飯碗。
而此時有節私塾開設了義課,可以免費來私塾聽課習字。
僱工們把握住了這個大好的機會,在自己休工的日子都跑去私塾里跟著教書先生習字,就連女工們也同樣進了私塾學寫自己的名字。
要這麼久嗎?我以為十天半個月就夠了呢!」
童娘笑著點了一下蘇茗雪的額頭,「蘇丫頭,你說的不是釀酒是泡酒吧。」
蘇茗雪眨了眨眼,疑惑道,「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童娘向她解釋道,「釀製果酒要把果子破皮搗碎成果漿,調糖後加入酒麴,自行發酵成酒精,發酵過後還需要再貯酒待果酒成熟,這個過程就需要許久。如果是泡酒的話,那只需要把果子洗淨去皮,倒入現成的糧食酒中,加糖泡製,一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飲用了。」
對於蘇茗雪而言,能夠快速變現才是最好的。
她對童娘道,「童娘姐姐,那你便先泡上一些來嘗嘗吧。」
童娘點了點頭,「也好,剛巧去年有南邊的商客向我訂了高粱酒,我一下子多釀了許多存在酒窖里,正好給你來泡這沙羽果。」
蘇明雪笑吟吟地道,「那這事便交給童娘姐姐你了,這沙羽果酒的生意若是能做起來,更少不了姐姐你的一杯羹。」
都是爽快人,童娘也不推辭,「你這丫頭,鬼點子就是多,我便也跟著沾光了。」
等著童娘泡製沙羽果酒的這段時日,雪玉商行又收到了一封朱有傑的請柬,丹砂郡的私塾正式落成,朱有傑邀請雪玉商行的眾人去參加私塾的揭牌儀式。
北疆嚴寒的冬天正式過去了,人們脫下了厚重的襖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
北疆的春天雖不是南方那般桃紅柳綠。但也透著些盎然的生機。
朝氣蓬勃的春天,正是適合讀書的時候。
丹砂郡的第一座私塾,坐落在離府衙不遠的一處宅院中。
朱有傑找人把宅院修繕一新,購置了幾十張嶄新的桌椅板凳,一張三尺講台端立在前,講台上還整齊的碼放著書本等物。
今日來這私塾參觀的,除了受朱有節特邀而來的為建私塾捐了銀子的富商們,還有不少普通百姓。
他們看著摸著那些自己從不曾有機會用過的桌椅課本,心中都生出了一絲嚮往。
吉時將至,朱有傑招呼著大家往私塾的門口去,他慷慨激昂地說了番場面話,號召百姓把把自家的孩子送來讀書習字。
到了吉時,朱有節同丹砂郡商會的現任會長一道揭下了私塾牌匾上的紅布,「有節私塾」四個大字印入眾人的眼帘。
蘇茗雪還是剛剛知道這新私塾是以朱有節的名字命名的,便聽到朱有節帶著些為難的傲意道,「承蒙各位厚愛,應諸位商戶當家人的要求,咱這丹砂郡的第一所私塾以朱某的大名命名,這是朱某的榮幸,朱某定不負眾望,讓這有節私塾為丹砂郡培養人才出一份力!」
蘇茗雪看了看身旁的楊之行,楊之行側頭對著她耳語道,「確實是商戶們要求以朱大人的名字命名私塾的,畢竟是朱大人牽頭開辦的私塾,商戶們也願意拍他這個馬屁。」
蘇茗雪恍然地點了點頭,想來這朱大人也不會厚臉皮到自己就給私塾起這個名兒。
揭了有節私塾的牌匾,眾人發現私塾門前還有一塊蓋著紅布的石碑。
朱有節走到石碑前,對著眾人道,「這塊碑是『桃李芳華碑』,上面記錄著每一位為有節私塾出錢出力的丹砂郡子民,丹砂郡往後世世代代的學子們都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說完他便揭開了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不少名字,為首一個便是楊之行。
朱有節說自己已經有幸占了私塾的名,便不在桃李芳華碑上刻自己的名字,為私塾出資最多的雪玉商行大掌柜便位列第一。
楊之行有些過意不去地對蘇茗雪道,「若不是你執意不願在這碑上留名,也輪不到我排這第一位。」
蘇茗雪向來不喜歡占這些虛名,她不以為意地道,「兄長別在意,雪玉商行的銀錢本就大部分都是靠你賺來的,留你的名字也是應當。」
有節私塾正式落成的第二天,眾人本以為會門庭若市,誰知竟沒見幾個人帶著自己孩子來詢問讀書的事宜。
朱有節有些愁悶,丹砂郡的百姓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家老小日日為吃飽穿暖而勞作,孩子們都是早早地就幫家裡幹活,讀書對他們來講是最沒有用處的一件事。
沒有學生來讀書,那這私塾便是白建了,朱有節不願自己這陣子的心血付諸東流,便派了何師爺去雪玉商行尋求幫助。
蘇茗雪聽了何師爺的來意,信誓旦旦地讓何師爺回去告訴朱有節等著自己的好消息。
接下來的幾日,每一個被雪玉商行僱傭的人們都接到了一個通知,為了保證所簽工契的合規性,每人都必須在工契上籤上自己的大名,只有簽好合規工契的人才能長久地在雪玉商行做工,否則都只能算作是臨時工,隨時都有可能被別的正規工頂替。
這讓那些目不識丁的佃農工人們都傻了眼,才聽說只在工契上按手印居然不合規,還必須要簽上名字才行。
僱工們紛紛犯了難,雪玉商行的待遇優渥,誰都不想因為簽不了工契而丟了這麼個好飯碗。
而此時有節私塾開設了義課,可以免費來私塾聽課習字。
僱工們把握住了這個大好的機會,在自己休工的日子都跑去私塾里跟著教書先生習字,就連女工們也同樣進了私塾學寫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