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瑤華宮的蘇琬兒。
不出意外的,有諫臣奮起直諫:歷代帝國皇后, 不是來自三品以上高官之家, 便祖上就是宗親或權臣。蘇琬兒一官婢,何德何能做得了皇后?
李韌淡然, 要說高官, 他蘇家的官職, 在惠帝時期還不夠高嗎?不僅高, 人蘇家在隴北可是大世家。
可蘇琬兒的「黑歷史」實在太多,樁樁件件都能讓諫官說上三天三夜。
在世人眼裡, 光蘇琬兒比李韌大十歲就已經很挑戰人底線了, 更何況蘇琬兒宦海沉浮十數年,早已不是一個「純粹」的閨秀了。
諫官、群臣、李氏宗親,輪番上陣,對李韌開展車輪戰、攻堅戰。轟得李韌終日腦袋裡都塞滿了「祖制」、「賢德」、「忠貞」,與「正道」。
可是李韌能從大西北把皇位給打了回來, 就不怕再來一場戰役, 把眾人的非議給壓下去。
幾個月過去了, 李韌依舊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不鬆口,非要冊立蘇琬兒為皇后。大家若是不答應, 那麼他便不立皇后了,要不然,妃嬪們他也不要選了。
一堆老臣工被氣的白鬍子直抖,無不痛心疾首地出了大殿便捶胸頓足。我李氏子弟為何都被這一女子迷了心啊?我堂堂李家天下為何就走得這樣難啊!
春去秋來,諫官、群臣、李氏宗親終於歇了菜,大家都累了。折騰了大半年,他李韌拖了這麼久,只要肯冊立皇后就行,冊立了皇后,妃嬪們還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麼多位置,總會有人脫穎而出,最終抵消蘇琬兒的「不良影響」的。
待到一切終於塵埃落定,時間已至深秋,琬兒的身子也調養得好了許多。這一日,在一干婢女、僕婦的陪同下,她要親自出宮採買點自己需要備嫁的東西。
一行人從日出行到日暮,滿載而歸。在回宮的路上,行至長安路一道小路口時,琬兒喚住了車夫。
「右行至巷中,晚些回宮。」
車夫驚訝,李韌規定了回宮時間,這麼一耽誤,不就回不去了嗎?
果然身側有嬤嬤立馬出頭制止蘇琬兒的這種企圖,「蘇姑娘究竟要去巷中尋什麼?不是奴婢多嘴,陛下說了酉時得回,這眼下時辰快到了,可禁不得如此耽擱了。」
馬車裡傳來琬兒平淡無波的聲音,「嬤嬤若是急,便先回去,琬兒看完了便回。」
一干僕婦皆愕然,琬兒做官多年,從來都是她決定別人,哪有別人決定她的?大家熬不過她,便只能由她去了。
馬車磔磔,進得巷中,巷內風卷落葉,落木蕭蕭,諾大個巷道竟也沒幾個人。
隨行的女官想問這裡究竟有什麼,值得琬兒專程進來看。可是琬兒不說話,也沒人敢去問。
馬車經過一所大宅時,被琬兒喚停了。
青磚牆樸素又內斂,內里可見有樓宇亭閣參差錯落,磚瓦歇山頂布滿斑駁青苔。唯有屋脊檐際那精美絕倫的石雕瓦當和正吻,提示著在場諸人,這裡曾經住著一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高門貴胄。
「你們都在這兒侯著,玳瑁和佩蘭隨我過去。」
主僕三人走到那朱漆門外立定了腳,琬兒只定定地望著那不大的門臉兒發呆。
銅鑄的門釘和青銅獸面鋪首都已鏽跡斑斑,原本高懸門楣的額匾已被取下,只剩下幾根空蕩蕩的蛛絲飄蕩其間……
這裡是呂府,曾經最煊赫一時的皇親世家。
琬兒知道這裡已經沒人了,在她向李韌「求情」後,李韌果然放呂吉海辭官歸田了。
呂吉海甚至還不知曉自己的免職書曾經被李韌扣下過,便被門下省直接通知可以不必再去帝陵了。呂吉海如釋重負,他千恩萬謝地辭了自己的上司,托人朝宮裡的琬兒送來了一隻紫檀帛畫鏡錦妝匛表示紀念後,便迫不及待地帶上全家老小離開了京城。
以呂皇為代表的呂家,在呂皇死去後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在京城的貴胄圈內銷聲匿跡了……
可琬兒依然忍不住想轉過來看看,似乎在這裡,她還能找到一點過往熟悉的味道和念想。
「姑娘,門房裡沒人欸!」
玳瑁沒來過呂府,她非常詫異琬兒為何非要來這人都沒有的廢宅子發呆。
佩蘭卻沖玳瑁使勁使眼色,讓她住嘴。自己則緊趕幾步要去推那虛掩的大門:「姑娘,來,要去瞧,咱們便趕緊些,別讓陛下擔心了。」
不等佩蘭的手碰到那斑駁的木門,這扇門卻被人自內打開了,幾名面生的錦袍男子有說有笑地走了出來。
為首一位,錦衣華服,簇新皂靴。腫泡眼,塌鼻樑,寬嘴巴,笑起來嘴巴直扯耳後根,活像一隻正在吐泡的蟾蜍。
這個人琬兒認識,他是周升,原太常寺卿周尚安家的公子。李韌回來後,這周升的爹便被調至禮部司祭享。
周升滿面紅光,意氣風發地剛走出門,便看見門邊立了一個一臉驚訝的宮女。再往廊下一看,一名身著普通交領窄袖宮衣的美艷女子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眉間一朵妖嬈的紅梅花鈿襯得人如明珠般光彩奪目。
周升一凜,覺得這女子眼熟得緊,想了許久卻想不起在哪裡見過。看她這通身的攝魄的氣場,分明不同於深鎖大院的普通女子,可看服飾,沒有錦緞寬袖大袍,似乎又是普通的宮娥。
就在周升冥思苦想,究竟這立在自己新買的宅子跟前不走的人是誰時,自他身後衝出來另一位錦袍男子。白麵皮,羽玉眉,桃花眼,是他才進京不久的茶商朋友衛墨。
不出意外的,有諫臣奮起直諫:歷代帝國皇后, 不是來自三品以上高官之家, 便祖上就是宗親或權臣。蘇琬兒一官婢,何德何能做得了皇后?
李韌淡然, 要說高官, 他蘇家的官職, 在惠帝時期還不夠高嗎?不僅高, 人蘇家在隴北可是大世家。
可蘇琬兒的「黑歷史」實在太多,樁樁件件都能讓諫官說上三天三夜。
在世人眼裡, 光蘇琬兒比李韌大十歲就已經很挑戰人底線了, 更何況蘇琬兒宦海沉浮十數年,早已不是一個「純粹」的閨秀了。
諫官、群臣、李氏宗親,輪番上陣,對李韌開展車輪戰、攻堅戰。轟得李韌終日腦袋裡都塞滿了「祖制」、「賢德」、「忠貞」,與「正道」。
可是李韌能從大西北把皇位給打了回來, 就不怕再來一場戰役, 把眾人的非議給壓下去。
幾個月過去了, 李韌依舊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不鬆口,非要冊立蘇琬兒為皇后。大家若是不答應, 那麼他便不立皇后了,要不然,妃嬪們他也不要選了。
一堆老臣工被氣的白鬍子直抖,無不痛心疾首地出了大殿便捶胸頓足。我李氏子弟為何都被這一女子迷了心啊?我堂堂李家天下為何就走得這樣難啊!
春去秋來,諫官、群臣、李氏宗親終於歇了菜,大家都累了。折騰了大半年,他李韌拖了這麼久,只要肯冊立皇后就行,冊立了皇后,妃嬪們還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麼多位置,總會有人脫穎而出,最終抵消蘇琬兒的「不良影響」的。
待到一切終於塵埃落定,時間已至深秋,琬兒的身子也調養得好了許多。這一日,在一干婢女、僕婦的陪同下,她要親自出宮採買點自己需要備嫁的東西。
一行人從日出行到日暮,滿載而歸。在回宮的路上,行至長安路一道小路口時,琬兒喚住了車夫。
「右行至巷中,晚些回宮。」
車夫驚訝,李韌規定了回宮時間,這麼一耽誤,不就回不去了嗎?
果然身側有嬤嬤立馬出頭制止蘇琬兒的這種企圖,「蘇姑娘究竟要去巷中尋什麼?不是奴婢多嘴,陛下說了酉時得回,這眼下時辰快到了,可禁不得如此耽擱了。」
馬車裡傳來琬兒平淡無波的聲音,「嬤嬤若是急,便先回去,琬兒看完了便回。」
一干僕婦皆愕然,琬兒做官多年,從來都是她決定別人,哪有別人決定她的?大家熬不過她,便只能由她去了。
馬車磔磔,進得巷中,巷內風卷落葉,落木蕭蕭,諾大個巷道竟也沒幾個人。
隨行的女官想問這裡究竟有什麼,值得琬兒專程進來看。可是琬兒不說話,也沒人敢去問。
馬車經過一所大宅時,被琬兒喚停了。
青磚牆樸素又內斂,內里可見有樓宇亭閣參差錯落,磚瓦歇山頂布滿斑駁青苔。唯有屋脊檐際那精美絕倫的石雕瓦當和正吻,提示著在場諸人,這裡曾經住著一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高門貴胄。
「你們都在這兒侯著,玳瑁和佩蘭隨我過去。」
主僕三人走到那朱漆門外立定了腳,琬兒只定定地望著那不大的門臉兒發呆。
銅鑄的門釘和青銅獸面鋪首都已鏽跡斑斑,原本高懸門楣的額匾已被取下,只剩下幾根空蕩蕩的蛛絲飄蕩其間……
這裡是呂府,曾經最煊赫一時的皇親世家。
琬兒知道這裡已經沒人了,在她向李韌「求情」後,李韌果然放呂吉海辭官歸田了。
呂吉海甚至還不知曉自己的免職書曾經被李韌扣下過,便被門下省直接通知可以不必再去帝陵了。呂吉海如釋重負,他千恩萬謝地辭了自己的上司,托人朝宮裡的琬兒送來了一隻紫檀帛畫鏡錦妝匛表示紀念後,便迫不及待地帶上全家老小離開了京城。
以呂皇為代表的呂家,在呂皇死去後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在京城的貴胄圈內銷聲匿跡了……
可琬兒依然忍不住想轉過來看看,似乎在這裡,她還能找到一點過往熟悉的味道和念想。
「姑娘,門房裡沒人欸!」
玳瑁沒來過呂府,她非常詫異琬兒為何非要來這人都沒有的廢宅子發呆。
佩蘭卻沖玳瑁使勁使眼色,讓她住嘴。自己則緊趕幾步要去推那虛掩的大門:「姑娘,來,要去瞧,咱們便趕緊些,別讓陛下擔心了。」
不等佩蘭的手碰到那斑駁的木門,這扇門卻被人自內打開了,幾名面生的錦袍男子有說有笑地走了出來。
為首一位,錦衣華服,簇新皂靴。腫泡眼,塌鼻樑,寬嘴巴,笑起來嘴巴直扯耳後根,活像一隻正在吐泡的蟾蜍。
這個人琬兒認識,他是周升,原太常寺卿周尚安家的公子。李韌回來後,這周升的爹便被調至禮部司祭享。
周升滿面紅光,意氣風發地剛走出門,便看見門邊立了一個一臉驚訝的宮女。再往廊下一看,一名身著普通交領窄袖宮衣的美艷女子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眉間一朵妖嬈的紅梅花鈿襯得人如明珠般光彩奪目。
周升一凜,覺得這女子眼熟得緊,想了許久卻想不起在哪裡見過。看她這通身的攝魄的氣場,分明不同於深鎖大院的普通女子,可看服飾,沒有錦緞寬袖大袍,似乎又是普通的宮娥。
就在周升冥思苦想,究竟這立在自己新買的宅子跟前不走的人是誰時,自他身後衝出來另一位錦袍男子。白麵皮,羽玉眉,桃花眼,是他才進京不久的茶商朋友衛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