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些雜事選擇自己做,一方面是為了守住自身的秘密,另一方面是他的領地意識太強,不喜歡自己的東西沾染上外人的氣息,小鮫人的存在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麻煩。

  他往門口走,那條詭計多端的小鮫人還在身後問:「江……恩公這是要出門嗎?什麼時候回來呢?」

  江潮生腳步一頓:「我去把你的珍珠賣了,等我想回的時候自然會回來。」

  一碗米粉下肚,被姬玄冰打擾後的腦子有了能量,總算正常運轉了。他深刻反省過了,自己要把對方趕走,就不應該對這條小鮫人太好了。

  鮫人本該待在廣闊無垠的深海之中,自由自在地在海中遨遊,而不是被困在海島上的小院子裡,這世上哪有猛獸喜歡被圈養的。蓄水池這麼點地方,姬玄冰隨便游兩下就能撞到尾巴。

  池水是比江潮生的床大,可是他還能在院子隨意走動,想出門就出門,高山、河流、沙灘、海岸,只要是能呼吸的地方,他都可以用一雙腳走到。

  鮫人呢,只有一條在陸地上慢吞吞的魚尾巴,尾巴還不能穿鞋子,鱗片直接在地上摩擦,江潮生不覺得姬玄冰不會疼,對方肯定像海的女兒里那條美人魚一樣,踩在刀尖上都要微笑跳舞,傻得冒泡。

  既然決定讓姬玄冰認識到人間險惡,江潮生臨時和對方約法三章:「你只能在蓄水池裡待著,哪裡都不能去。沒有我的准許,什麼食物都不能碰。」餓上兩頓,這條小鮫人就知道餓,該回海里去討生活了。

  他提了這樣的要求,姬玄冰居然一點抗議都沒有,乖巧應聲:「好,我等恩公回來。」

  世上怎麼會有這種笨笨的小鮫人,江潮生怕自己被對方的漂亮臉蛋迷惑,頭也不回的出了門。

  圍著他建起來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石屋或者木屋,外觀四四方方,內外都算得上簡陋。目前住的最好的人,除了江潮生之外,就是他之前帶來的那些住的小木屋。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高升,江潮生走出門去,從同樣簡陋的馬廄里牽出一匹毛髮雪白的駿馬,順著宅子外頭順延出去的石子路走出去沒多遠,就看到一排排熱火朝天在鋪路的士兵。

  「王爺好。」

  目前的鄴城就這麼些人,幾乎沒有誰不認識江潮生,見他紛紛停下手裡動作行禮。

  江潮生擺了擺手:「不用多禮,你們忙你們的。」

  他翻身上馬,順著標牌的方向約莫騎了幾公里,抵達了一塊十分巍峨氣派的石碑,這才拉了韁繩,把駿馬交給牌坊邊上負責看管馬匹的小兵。

  馬兒是隨著物資船一起下來的,滿打滿算才二十來匹,一路隨著船隻運過來,精心伺候了好些天,才讓這些金貴的小馬適應了瓊洲炎熱的氣候。

  馬匹作為戰略物資,向來十分昂貴,不過他那三哥設法弄來的都是良種好馬,而且大部分都是母馬。當中最神駿的一匹給了江潮生作出行的坐騎,剩下的大多懷著崽,沒有休息待遇的公馬每日除了拖運一些貨物,還要負責配合士兵訓練。

  這石頭牌坊是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直接從瓊洲自個的地盤取的材,上面四個鮮紅大字——瓊洲新城,自然是出自江潮生之手。

  除了樓戰之外,三皇子還給江潮生送了一位軍師,姓名卷耳。對方膚色黝黑,看上去一點都沒有文人樣,據他的三皇兄所言,對方出身墨家,是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實幹家。

  對方抵達之後,先騎著馬往內部轉了一圈,帶著一群人勘探了地形,把未來的瓊洲城定在了牌坊所在的位置:「王爺在的宅院離海太近了,容易被海嘯或者颱風侵襲,瓊洲城不能圍著這一處建成,要搬。」

  江潮生當然沒意見:「搬。」

  這位卷大師的作風硬派,說話也很直接:「王爺的宅子還能住,若是要按照皇室園林的建法,沒有一兩年是建不成,微臣打算先修路,再修民居,最後修您的城主府。」

  這其實是一次試探,畢竟以前十一皇子的口碑不好,卷耳是欠了三皇子人情過來的,倘若江潮生驕奢淫逸,又剛愎自用,那他建好江潮生的宅子就走,頂多給這位安王丟些圖紙。就算拿同樣的圖紙,卷耳也自信,自己能用最少的預算建出最好的房子。

  江潮生樂得在這種專業人士才能幹的事情上當甩手掌柜,他只有一個要求:「預算之內,只管按你的想法來,超一些可以,超太多不行。」

  想要建一座城,哪怕是一座不大的城,也絕對不是十天半個月能幹成的事情,所以江潮生外頭的還是小木屋。按照這位工匠大師的想法,他們會儘量在半年內把城池的雛形建好,後面需要發展的地方,等什麼時候瓊洲的百姓多了,可以慢慢往外修。

  瓊洲城目前登記在冊的戶口不過一千人,其中七百是江潮生自帶人手,三百是小海村原住民。

  算士兵以一當十,江潮生足足招了一千七百人建城的人。他是不嫌棄人多的,來多少人都要,只是太遠的匠人不會跋山涉水過來,還有不少手裡有活,江潮生不是冤大頭,總不至於開四倍,五倍的市場價來挖他們。兩千人半年建一座城,只要不出意外,怎麼都能建起來。

  樓戰的人要負責維護治安,還要負責盯著這些工匠,不聽話,喜歡自作主張的,還有偷奸耍滑的人統統攆走。

  牌坊附近是最熱鬧的,有一處石板鋪成的廣場,擺了很多臨時的攤子,都是來做小生意的人。干苦力活的工匠是包吃住的,但當地那些做手工活的百姓不包,而且這些工匠來自各地,口味不一樣,偶爾嘴饞了,吃點好東西總是應該的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