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福安看了眼這位公子,心裡嘆了口氣,但是還是一絲不苟的給他回話:「公子,文家那位,已經接到了。」

  楊如瑾點了點頭:「接到了就好,送到準備好的地方去就是。」

  福安點頭應了,又道:「袁家那邊,仿佛還沒什麼動靜。」

  楊如瑾聽了這話卻只是一聲冷笑:「沒有動靜才是最大的動靜,繼續盯著。」

  福安點了點頭應下。

  楊如瑾則是繼續道:「讓人盯著南、北、東三處兵馬司,還有兵部也要盯緊了,若有什麼動靜,必然是從這幾個地方開始。」

  福安聽著這話心下一驚,負責京中治安的五城兵馬司,竟然有三司都捏在袁成壁的手裡嗎?那位身在皇城的九五之尊知道這一點嗎?

  福安心下咋舌,卻並不敢多想,急忙退了出去。

  而楊如瑾則是目光沉沉的看著外頭還有些昏暗的天,心中心思翻湧。

  且不說兵部那邊,就這三司,雖然被他查出來都是袁成壁的人,卻不一定都會為了袁成壁火中取栗,南城那位,勛貴出身,祖上還有爵位傳承,只是到了他這一輩,家業敗落了,這才不得已投靠袁成壁。

  為他搖旗吶喊或許可以,但是要真做什麼大逆不道之舉,只怕很難。

  東、北兩城的都指揮使倒是袁成壁的親信,可是東城的那位平日裡只知吃喝玩樂,混到這個位置,也不過是應付差事,底下的幾位副指揮使都各存心思,不一定願意為他所驅使。

  也就只有北城那個,有點東西在身上,也算是袁成壁鐵桿中的鐵桿,行事也很縝密,需要重點防範。

  想到這兒,楊如瑾又讓人叫了張懷進來。

  張懷見到舊主難免激動,嘰嘰咕咕的問了一大堆,把楊如瑾問的心中好笑,急忙打斷他,交代了他幾句話,張懷神色這才凝重了些許,急忙出去了。

  而此時的京郊,皇帝一行人還在往祭壇趕路,皇帝坐在御駕上還算得體,但是大臣們卻是老老實實的在底下走路,徐中行年輕,還算撐得住,蔣珩現在已經是有些上氣不接下氣了。

  蔣明昭扶著父親,滿臉凝重:「父親再有半個時辰就到了,您要不要歇歇?」

  蔣珩白著臉搖了搖頭:「歇不得,繼續走。」

  蔣明昭心中不忍,卻也知道此時情形,容不得他們放肆,只能繼續扶著父親往前去。

  而蔣珩此時卻是緊緊的盯住了走在最前面的袁成壁。

  他看起來十分輕鬆,甚至還能與身側的人談笑,仿佛一點心事也無。

  蔣珩皺著眉嘆了口氣,如今他倒是不知道該痛恨他還是佩服他了。

  蔣珩的眼神又移向皇子皇孫的隊伍,睿王昂頭挺胸走在惠王后頭,看那架勢仿佛並不把這個哥哥放在眼裡,他身後跟著兩個兒子……

  等等,兩個?

  除了死去的長子和次子,睿王不是還有三個兒子嗎?

  蔣珩又掃了一眼,卻發現那位新晉的睿王世子,並不在其中。

  他心下一沉,又看了眼惠王,他神色平靜,仿佛並未察覺到什麼,時不時還和身邊的獨子說上幾句什麼,而惠王世子,看著也不過十二三歲,年幼青澀,不過是個孩子罷了。

  蔣珩又看了一眼御輦中只隱隱透出一個身形的皇帝,心中情緒越發複雜,真不知道今日的事情到底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祭天是件大事兒,皇帝出動,文武百官隨行,京城的老百姓們也格外重視,今日許多有條件的老百姓,自個在家裡也設了祭壇,只盼著老天爺能長長眼落幾滴雨下來。

  蔣明菀用完早膳之後,也讓家裡人擺設了香案,自己親自上了一炷香。

  幾個兒女也都一一上來上了香。

  揚哥兒知道今日的情形,因此顯得格外鄭重,而擢哥兒還是不太知道發生了什麼,鬧著要和哥哥去街上逛逛,最後卻被揚哥兒嚴詞拒絕。

  擢哥兒有些生氣,上完香之後,就賭氣去了書房讀書。

  揚哥兒看著弟弟彆扭的背影,輕笑了一聲,搖了搖頭。

  蔣明菀道:「你別和他一般計較,等今日過去了,我再教訓他,你也去歇著吧,今日若是無事,不要出去。」

  揚哥兒擰著眉點了點頭:「母親不必操心我,我知道該怎麼做,至於弟弟,我會好好看著他的。」

  蔣明菀在這方面當然是信兒子的,她又叮囑了幾句,便目送兒子去了前院,而自己則是轉身回了正房。

  孟文茵也跟著來了正房,來的時候,懷裡還抱著大姐兒。

  大姐兒滿月的時候,徐中行親自給她起了名字,叫徐妙瑩。

  如今都叫她瑩姐兒。

  瑩姐兒養的白胖,人也活潑,一被孟氏抱過來,就對著蔣明菀伸手要抱,蔣明菀笑著將孫女接了過來,點了點她的小鼻子逗她:「我們瑩姐兒昨晚睡得好不好啊?」

  瑩姐兒啊啊的回應她,小模樣還挺認真,樂的蔣明菀直笑。

  孟文茵在邊上看著婆母和女兒互動,也是一臉的笑。

  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很敏銳的察覺到今日家裡情形不對,可是她卻沒有多問,只是抱著孩子來了正房,因為她心理清楚,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兒,整個徐家,最安全的可能就是正房,既然婆母不慌,那她也沒有必要驚慌。

  蔣明菀哄了一會兒瑩姐兒,看著時間不早了,竟也沒有讓孟氏母女離開,而是留她們用午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