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灼華分毫不知,她仍舊被人惦記著,自覺歲月靜好。

  至少為人婦的辛勞,她倒是沒體會到。

  關於政務,確實是在忙的,偶爾插兩句嘴出出主意。

  插不上話的時候,就旁聽,原本是覺著姜濯川太辛苦,打算了解一下他都在忙什麼,這樣安慰他的時候,話還能說到點子上。

  雖然大多數時候,是姜濯川開解她——

  灼華:「氣死我了,說得好聽是為舊主報仇,其實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群人渣,敗類,土匪!」

  姜濯川:「沒錯,就是土匪,但他們就算沒這個由頭,也還是不會走正路,照樣會禍害百姓,倒不如如今都匯聚到一起,好一網打盡。」

  灼華:……好有道理。

  遂化憤怒為食量,多吃了一碗飯。

  除此之外,就很清閒了,沒人教過她怎麼管家,所以東宮的內務,她也插不進手。

  姜濯川在外,禮數周全得很,也經常提醒灼華不要忘了宮內的規矩,但那些,都只在東宮宮門之外,而在宮內,哪有什麼舉案齊眉的說法,怎麼高興怎麼來。

  所以,灼華不用宮女布菜,甚至將宮女太監都直接打發走,有時候是跟姜濯川二人對坐,各自大快朵頤,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將菜都扒拉到飯上,自製蓋澆飯,端著窩在床上,一邊看話本子一邊吃,這才是常態。

  跟著灼華進宮來的晴雨,每每在門外見到這一幕,心內都不由感嘆,這太子殿下還真是縱著小姐呀,她早先還擔心,自家小姐進了宮,會被拘束的受不住呢!

  結果全是白擔心,她比在府里的時候,還不守規矩,不在乎形象。

  話說回來,她有沒有過形象,都是個問題……

  第72章 . 側妃 我會讓那玩意兒存在?

  一轉眼, 就到了除夕。

  貴妃娘娘差人來要東宮新一年各項用度的單子,宮人自己做不了主來管灼華要,灼華表示:這啥玩意, 我沒有, 不會做,找趙回要去!

  趙回此刻碰巧也在東宮內, 還真變戲法似的, 掏出了兩份清單。

  沒錯, 兩份,然後將這兩份都交給了灼華,讓她挑一個去應付貴妃娘娘。

  從前東宮沒有女主人的時候, 幕僚趙公子就要兼職管內務,否則他出去外頭尋花問柳不好麼, 還得時常在東宮住, 還不是怕自己那個發小什麼都親力親為,最後龍椅都沒坐一坐就猝死了!

  原本趙回以為,殿下娶了太子妃進門, 他肩上的擔子就能卸下來,結果根本沒有。

  不, 還是卸了點,在當狗頭軍師出主意方面的擔子……

  還好,這也是東宮內部的事, 不至於傳到外頭,給稀奇古怪的傳言再添一筆。

  新年過後,老皇帝的病,到底是瞞不住了。

  他不再上朝,一切交給儲君代理, 但朝堂上,意外的沒發生什麼動盪。

  這也是跟原文中不一樣的地方,但灼華這次沒有一絲絲意外。

  她人都在東宮,哪裡看不出,大鄴朝暗地裡的決策權其實早就在姜濯川手上了,否則他跟老皇帝針鋒相對時,也不會那麼硬氣。

  無欲則剛,姜濯川本人不追求權力,當不當皇帝都行,說實話甚至可能覺著不當皇帝更輕鬆,只是生在帝王家,享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待遇,以他的責任心總不好強行推脫責任罷了。

  反倒是老皇帝,只他這麼一個堪當大任的兒子,若不給他繼承,怕是眼看著就要被別人篡奪了去,等過上兩三代,還姓不姓姜都難說。

  但就算交接再平順,也總會有人暗地裡生事。

  這半個冬日過去,身為泰王舊部的叛黨只抓住一部分,正主姜和玉,甚至是曾經親自劫持過灼華的那個老頭子,都始終不見蹤影。

  與此同時,北疆是越來越不太平了。

  偏偏年輕的將領被打壓多年,如今趙家親自訓練出的隊伍倒是聽話,可朝廷派去支援的隊伍,卻未必服此統帥。主將樹立起充足的威信需要時間,可拖的越久,就越是勞民傷財——

  守到春天,是更適宜作戰了,可兵禍不息,百姓又怎麼安心過日子?

  如果想要快速平定外患,御駕親征是最好的方式。

  老皇帝這紙糊的身體肯定是不行了。

  姜濯川這個已經代理朝政的儲君去,幾乎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他對此沒什麼異議。

  雖然灼華很生氣——

  那些上書大寫特寫親征好處的,都特麼是打仗打到金陵城都不需要提劍殺敵的文官!他們這輩子可能都沒親眼見過殺人的場景,怎麼就理直氣壯的讓別人去呢!

  姜濯川是文武雙全,這要換了個武功不行的呢?去了真就是當吉祥物活受罪啊!

  她委婉規勸:「萬一,我是說萬一哈……你在北疆的時候,父皇病逝了,這怎麼辦?」

  灼華覺著,沒個壓得住的人,金陵城容易出問題。

  始終沒被抓到的姜和玉,在南疆雖然老實了很久但仍舊不讓人放心的姜慕白,還有宮裡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為了權勢六親不認,隨便拎個小皇子上位的大臣和內侍們……

  偏偏她的風評,根本不足以控場。

  撲朔迷離的黑歷史太多了,不是一時片刻洗的乾淨的。

  姜濯川笑了笑,抬手拍著灼華的後輩,猶如安撫一個小嬰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