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知道是宣王謀逆後,有些大臣罵了起來,罵宣王亂臣賊子,豬狗不如,人人得而誅之。

  可他們從天黑罵到天明,不管他們怎麼罵,都沒有人理他們。

  整個宮殿,所有的門窗都被鎖死了,裡面連床榻坐具都沒有,被關在裡面的人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坐在地上,要麼站著。

  可坐在地上罵人哪有威勢,而人站久了也會累啊,尤其這些大臣年紀都不小了,受了一夜的驚嚇,哪有這個體力,又一夜水米未沾。

  「來人,來人!」

  「他這是打算把我們永遠關著?!他怎麼敢?!」

  開始還有人附和,等到中午時,也沒見有人送來水和食物,很多人都不願說話,靜靜地坐在角落裡。

  又過了一夜,這裡的罵聲終於消失了。

  隨著一道低沉的嘎吱聲響起,外面大片的陽光卷了進來,讓裡面的人不禁伸手擋在眼前。

  一道高大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眼前,是宣王。

  「宣王,你竟敢謀逆……」

  「你這個亂臣賊子!」

  宣王淡淡道:「本王可不是謀逆,本王只是拿回應屬於自己的皇位。」

  「當年先皇不滿太子驕奢淫逸,結黨營私,準備廢掉太子,誰知先皇突然暴斃,廢太子無疾而終,太子登基即位。當時先皇協同心腹大臣準備廢掉太子時,曾在密函中屬意改立本王為太子。

  「……可當時本王在外打仗,得知先皇駕崩的消息後,已經趕回不急了。在路上時,太子已登基,又得知當時事發突然,太子曾協其黨羽關閉九門,全城戒嚴,直至登基大典完成,才開啟九門。

  「本王心知若此時趕回京城,定然不討好,只能掉頭回去。多年來本王謹小慎微,伏低做小,常年駐守邊關,不過是為了自保。這些事雖過去了很久,但一些在朝多年的大人們應該知曉,怎好在此時指責本王謀逆?」

  「本王是謀逆?本王不是,本王不過是歷經多年拿回自己應有的東西罷了。」

  第36章

  這一番話讓一眾大臣面面相覷起來。

  有人道:「你說先皇曾屬意改立你為太子,就是先皇屬意了?宣王你未免太自作多情。」

  此人言語如此生猛,讓眾人不禁看了過來。

  是忠武侯,也是元豐帝的親舅舅。

  如今元豐帝已死,忠武侯與他這等關係,自然也活不成,昨兒罵宣王最狠的也是他,可惜是個酒囊飯袋,身子骨早已被酒色掏空,罵兩句歇三下,此時看似義正辭嚴,可所有人都看得出是色厲內荏。

  宣王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讓身旁侍衛遞給了人群中稍顯比較冷靜的大臣。

  對方看了下後,對其他人道:「是寫給喬首輔的密函。」

  密函是宮裡密函的式樣,看信封及其中紙張,也是有些年頭了。打開一看,正是先皇的親筆,其上還有先皇的小印。

  信是寫給喬首輔的,其中所商議的正是改立太子之事,也確實有提到打算改立宣王為太子一事。只因太子還未被廢掉,只兼帶著提了一句,大多說的是讓喬首輔聯合朝臣,以及注意太子黨羽之事。

  這位喬首輔,姓喬,名其章。

  乃先皇心腹,如果算上元豐朝,算是三朝元老。只可惜晚年未得善終,元豐帝登基後沒多久,就受朝中黨派攻訐,飲憾告老,最終死在了還鄉的路上。

  此事雖過去了十幾年,但朝中依舊有人記憶猶新,當年元豐帝登基時,朝堂上亂了一陣,被攻訐抑或是落馬的朝臣不在少數。

  若宣王此言為真,這封信也是真的,那麼當年喬首輔為何突然提出要告老,也就不難理解了。

  信在數個大臣手裡傳遞,最終又回到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孟河手中,他捧著信,老淚橫流,道:「沒想到恩師當年竟是因此才……」

  眾人這才想起,這位孟閣老當年正是那位喬首輔的學生。

  一時間,殿中寂靜至極。

  只有忠武侯還在跳囂說這信是假的,一切都是宣王胡編亂造,說宣王弒君,如今先皇和陛下都死了,自然黑白由他說。

  他甚至還要上前去搶那信,被宣王身後的侍衛制服在地,又將其拖了出去。

  這一番局勢轉變讓人目不暇接,孟閣老說出那番話,顯然是默認了宣王所言。可此事到底是真是假,眾大臣心中依舊有疑慮。

  畢竟他們這些人多年來在朝為官,見過太多太多的事,此事如若造假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宣王偽造出一封書信,再把孟閣老埋進來當釘子即可。

  「那宣王你是怎麼拿到這封信的?」有人道。

  此人也提出了異議,但言語之間比方才忠武侯要客氣了太多。

  「此信是喬家人送到本王手中的,當年喬首輔病死在還鄉路上,臨死之前怕家人受到牽連,讓喬家人將此信送到了本王手上。若各位大人不信,本王可命人把喬家當年經手此事的人送來,不過人不在承德,恐怕要等些日子。」

  宣王說得風淡雲輕,似不懼任何異議。

  可不管眾人心中是否還有疑慮,此時也不敢當面道出。

  「孰是孰非,本王皆已道明,還望諸位大人提早做出決斷,以免橫生是非。」

  說完,宣王便走了。

  大門再度被關了起來,不過在被關閉之前,有人送來了許多白面饅頭,和一些清水,還有兩個馬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