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婧嘆氣,「還是應該多讀書,降低失學率。」

  「可是就學率也不僅僅是一個觀念的事情,還是一個由上而下並且又還是由下而上的系統的問題。你得讓農民有地種、有錢吃飯、有餘錢能讓孩子上學,而不是讓孩子待在家裡做事。還必須改變陳舊的傳宗接代的觀念,大力推行『男女都一樣』,鼓勵女孩就學。」

  吳婧深有感觸,「能讀書的女孩子太少了。高中女生很少,即使在長安這樣的大城市。」

  「是啊,女孩太難了,女孩的失學率比男孩高,很多家庭頂多讓女孩上到初中畢業。這些女孩能幹什麼呢?進工廠?可工廠的崗位是有限的,有人退休才有崗位空缺。」

  「你這麼說的話,似乎從上到下都做的不太好,我們缺少學校,缺少老師,缺少學生,缺少工作崗位。」

  「今年是建國30周年,要是能正常進行基礎建設,30年怎麼都能建設的不錯了。」

  吳婧默然:是啊,到底是為什麼基礎建設幾乎停頓了呢?建國30年了,實際真正搞基礎建設的年頭只有10年。

  姜明光又說:「不過問題也有兩面性,我們正好趕上了最好的時機,可以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建設時代。咱們可以用20年的時間來彌補之前的損失,要追上這20年的損失,必須要更快更好的發展。」

  吳婧笑著說:「怎麼什麼到你嘴裡都會變得更好?你真是樂觀。」

  「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而已,時代在進步嘛,世界總體而言是越來越好的——怎麼說呢?應該是越來越少的戰爭、越來越富裕的民眾、越來越強大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性』。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隔只有20多年,而現在已經30多年沒有全球性的戰爭了,以後也很難再發生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進步。」

  吳婧糊塗了,「這跟世界大戰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戰爭只會導致經濟下滑,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都很大。其實所有東西的本質到最後都是為了經濟服務的,就說上學吧,蓋學校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地方上學,從而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崗位;建造學校會帶動當地建築業的發展,還會讓很多建築工人有工作;你有一所學校,附近就會有居民區,還會需要很多早點攤,居民、學生、建築工人都需要早點攤,這也是工作崗位;學校附近還會需要文具店、書店等等;孩子們都能上學、上大學,大學畢業後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建設國家的同時也需要吃喝玩樂,結婚生孩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樣樣都需要花錢,這不就是經濟嗎?」

  吳婧哈哈大笑,「怎麼經濟被你這麼一說好像很簡單。」

  「『治大國如烹小鮮』嘛,道理是一樣的。」姜明光一揮手。

  吳婧笑著搖搖頭,「我不懂那麼多大道理,我啊,以後有一份踏踏實實的工作,就算是為社會主義祖國添磚加瓦了。」

  「事業心」人人都有,要說誰不曾有什麼遠大理想,那不可能,目不識丁的文盲也知道有錢可以吃香喝辣,過上好日子。學歷教育和知識水平並不劃等號,但當然,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區別。絕大部分人也只是想讓自己過的好一點,但「過得好」和「建設國家」也沒有衝突,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前提下「過得好」,就是為建設國家添磚加瓦啦。

  宗齊光不是很理解她為什麼執著四合院,但理解她想花錢的需求,於是跟父母說了這事,又找了自己少年時的小夥伴問了一圈。

  宗家搬過幾次家,早先住在東交民巷附近的一個四合院,宗齊光出生後不久,四合院被收公,宗家搬去大雜院;宗齊光上小學後,住在西直門附近一個小區;幾年後搬進地質部大院。

  所以他的髮小不少,階層跨越大,從大雜院勞動階級到部委大院官二代都有。

  首都這會兒四合院不少,還有數千個,大多成了住了很多戶人家的大雜院,少部分還給了原主人。

  大雜院顧名思義,雜亂無章,亂搭亂建,不然怎麼能住得下十幾戶人家呢。還給原主人之後,要花大力氣才能整修如前,但修房子要錢,還要不少錢,有人就甩著不管。有工作的話,單位會分房子,可比亂七八糟的大雜院好多了。

  有沒有人想賣四合院?別說,還真有!

  國慶節之後,首都的天氣明顯轉涼,需要穿薄外套了。快到月底的一天,宗齊光帶著姜明光去了安定門。

  阜成門在首都西面,安定門在北面,距離故宮都不算遠,安定門稍遠一點,在地壇附近,阜成門附近則是月壇。

  這時候首都也就住到三環,三環往外就算郊區了,二環內當然是好地方,治安又好,沒有特別差的地帶。

  尤其姜明光想起來安定門外再往北,將來會是亞運村和奧運村,奧體中心也建在那附近,將來這一片會發展的很不錯。

  不過四合院本身不咋地。

  因為是在安定門外快接近安貞橋了,已經在二環邊上快到三環,在1979年來說算是比較偏僻,又是大雜院,沒有修葺過,裡面搭建的房間居然有一間倒塌了。

  房東是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膚色黝黑,抽著「大前門」香菸。

  「瞧著吧,就這房子,破得很!我也沒時間來收拾,也沒錢。不過這麼大一房子呢,給少了,我也不願意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