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趙國公詫異,“陛下?”
寧帝輕嘆,“早前動盪,朕自身難顧,恆兒剛出生就沒了娘親,也落了一身病根。那時朕在勺城,覺得皇位之爭多無希望,也厭倦了宮中奪嫡之爭。那時坦兒剛出生,就似一切都是新的,他陪著朕,朕看著他一天天長大,一日一個模樣,慢慢會笑,會皺眉頭,會有情緒,會手舞足蹈,也會開口喚一聲爹,就似泥沼之中的一縷陽光,所以朕給他取名叫李坦……”
“替朕多照看他,他很聰明,也很敏感,但朕不能像旁的孩子一樣寵著著他,你替朕多照拂他,等事情都過去,朕也就放心了。”
趙國公拱手,“陛下,老臣自當竭盡全力。”
……
寧帝鼻尖微紅,迎著風,劇烈得咳嗽幾聲,似是許久以來積壓在心中的,都通通化作濁氣。
大監連忙上前,“陛下,起風了,我們先回殿中吧。”
***
算上這一晚,李裕已經接連三天兩夜沒合過眼。
白日處理完宮中和城中緊要的事,李裕靠在明和殿一側睡著了。
旁人上前尋他,江之禮搖頭示意等等,三天兩夜,殿下是到極限了,眼下打盹兒一會兒,晚些還要繼續。
長風內亂終於結束,一夜之間長風終于歸於平靜。
只剩李坦和早前蔣家剩餘的黨羽要清理。
李坦燒死在殿中,消息很快就會傳到前線,這場仗也很快就會結束,屆時,長風才是真正歸於平靜。
這兩年來的時間,殿下終於可以睡一個好覺。
哪怕只是先闔眸小寐一段……
江之禮就守在殿中。
最後這場仗,江之禮跟來,但殿下沒讓洛銘躍跟來。無論是攻城,還是京中清理其實都有危險,所以讓洛銘躍遲兩日入京。
眼下,駐軍已經接管了京中,宋時遇也接管了禁軍。
殿下早前交待過,這次攻城,傷亡越小越好,勿擾百姓。整個昨晚,城中雖然人心惶惶,但今晨起,便聽說太子帶兵入京,拎劍登上天子殿堂,持續兩年多的動亂,也終於結束……
李裕睜眼,差不多是入夜了。
他記得他正聽著江之禮說話,然後就睡著了,是這幾日太累,終於熬不動了。
李裕起身,內侍官入內。
內侍官年紀不大,李裕有些印象,但記不住他的名字。應當是以前就在宮中當差,當沒怎麼在父皇跟前露面太多。李坦在宮中兩年,信得過的面孔早就沒了,大監是從剩下的人里挑出的保靠的。
“利安見過殿下。”內侍官拱手。
李裕頷首,“父皇呢?”
利安低頭道,“天家歇下了,也傳太醫來看過,太醫叮囑天家多休息。大監在天家身側守著,等天家醒了,會讓人來明和殿送消息。”
利安很乾練,也清楚。
李裕點頭,“替孤取筆墨來吧。”
“是。”利安應聲。
利安在一側磨墨,李裕撩起衣袖,溫和落筆。
事情結束了,他該給她寫信了。
溫印吾妻卿卿……
抬頭是這麼寫的,寫完自己便笑了笑,都能想像溫印拆信時,一見抬頭,便是一幅好氣好笑的表情。
溫印也的確如此。
—— 溫印吾妻卿卿……
溫印是好氣好笑,但好氣好笑之餘,還在咳嗽。
這場病,斷斷續續兩月都沒好。
大夫看了多少,都說要調養,不要著涼受風,她在定州足足兩月,哪裡都沒去。
動亂真的在正月平定了,李裕為之努力的事情終於實現。
東宮的書信,快馬加鞭,飛鴿傳書,什麼都是最優先的,溫印收到第一封信的時候,是正月中下旬。
李裕在信上同她說起密道之事,攻城之事,貴平同李坦一道點火燒了大殿自盡,還同她說起他見到父皇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走向圓滿和結局。
在看到貴平同李坦一道燒死在大殿中的時候,溫印還是怔了許久。
—— 為什麼幫我?
—— 二小姐,就當在逃命途中,忽然搭上了一輛馬車,舉手之勞而已,不足掛齒。
溫印微微蹙眉,想起那時同雲陶一道離開時,貴平一直朝她躬身拱手。
而眼下看到貴平殉主的消息,溫□□底複雜幾許。
信的最後,李裕是說,夫人可啟程了,緩緩歸京……
溫印咳嗽兩聲,嘴角微微勾起,但想起大夫千叮嚀萬囑咐,讓她多修養一段時日,哪裡都不要去,怕風寒加重,等於又來一次。
溫印唏噓,有些頭疼。
……
但溫印沒想到的是,第二日還有李裕的書信送來,不止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每日都有他的信,他好像成習慣了,每日都有話同她說,好像她沒回去,他就一直寫信,也不催,就是說些日常的事,像他平日裡在身邊念叨一樣。
溫印莞爾。
雖然她不在京中,但也仿佛在京中陪著他經歷和見證。
一日的書信里,他同她說起,又與父皇徹夜長談了一次,父皇讓他登基,因為接亂動亂,民心不穩,需要儘快穩定朝堂,穩定民心,也要穩定軍心。他就要擇日登基了,有些快,她還不在京中,等她回來,他是天子了……
寧帝輕嘆,“早前動盪,朕自身難顧,恆兒剛出生就沒了娘親,也落了一身病根。那時朕在勺城,覺得皇位之爭多無希望,也厭倦了宮中奪嫡之爭。那時坦兒剛出生,就似一切都是新的,他陪著朕,朕看著他一天天長大,一日一個模樣,慢慢會笑,會皺眉頭,會有情緒,會手舞足蹈,也會開口喚一聲爹,就似泥沼之中的一縷陽光,所以朕給他取名叫李坦……”
“替朕多照看他,他很聰明,也很敏感,但朕不能像旁的孩子一樣寵著著他,你替朕多照拂他,等事情都過去,朕也就放心了。”
趙國公拱手,“陛下,老臣自當竭盡全力。”
……
寧帝鼻尖微紅,迎著風,劇烈得咳嗽幾聲,似是許久以來積壓在心中的,都通通化作濁氣。
大監連忙上前,“陛下,起風了,我們先回殿中吧。”
***
算上這一晚,李裕已經接連三天兩夜沒合過眼。
白日處理完宮中和城中緊要的事,李裕靠在明和殿一側睡著了。
旁人上前尋他,江之禮搖頭示意等等,三天兩夜,殿下是到極限了,眼下打盹兒一會兒,晚些還要繼續。
長風內亂終於結束,一夜之間長風終于歸於平靜。
只剩李坦和早前蔣家剩餘的黨羽要清理。
李坦燒死在殿中,消息很快就會傳到前線,這場仗也很快就會結束,屆時,長風才是真正歸於平靜。
這兩年來的時間,殿下終於可以睡一個好覺。
哪怕只是先闔眸小寐一段……
江之禮就守在殿中。
最後這場仗,江之禮跟來,但殿下沒讓洛銘躍跟來。無論是攻城,還是京中清理其實都有危險,所以讓洛銘躍遲兩日入京。
眼下,駐軍已經接管了京中,宋時遇也接管了禁軍。
殿下早前交待過,這次攻城,傷亡越小越好,勿擾百姓。整個昨晚,城中雖然人心惶惶,但今晨起,便聽說太子帶兵入京,拎劍登上天子殿堂,持續兩年多的動亂,也終於結束……
李裕睜眼,差不多是入夜了。
他記得他正聽著江之禮說話,然後就睡著了,是這幾日太累,終於熬不動了。
李裕起身,內侍官入內。
內侍官年紀不大,李裕有些印象,但記不住他的名字。應當是以前就在宮中當差,當沒怎麼在父皇跟前露面太多。李坦在宮中兩年,信得過的面孔早就沒了,大監是從剩下的人里挑出的保靠的。
“利安見過殿下。”內侍官拱手。
李裕頷首,“父皇呢?”
利安低頭道,“天家歇下了,也傳太醫來看過,太醫叮囑天家多休息。大監在天家身側守著,等天家醒了,會讓人來明和殿送消息。”
利安很乾練,也清楚。
李裕點頭,“替孤取筆墨來吧。”
“是。”利安應聲。
利安在一側磨墨,李裕撩起衣袖,溫和落筆。
事情結束了,他該給她寫信了。
溫印吾妻卿卿……
抬頭是這麼寫的,寫完自己便笑了笑,都能想像溫印拆信時,一見抬頭,便是一幅好氣好笑的表情。
溫印也的確如此。
—— 溫印吾妻卿卿……
溫印是好氣好笑,但好氣好笑之餘,還在咳嗽。
這場病,斷斷續續兩月都沒好。
大夫看了多少,都說要調養,不要著涼受風,她在定州足足兩月,哪裡都沒去。
動亂真的在正月平定了,李裕為之努力的事情終於實現。
東宮的書信,快馬加鞭,飛鴿傳書,什麼都是最優先的,溫印收到第一封信的時候,是正月中下旬。
李裕在信上同她說起密道之事,攻城之事,貴平同李坦一道點火燒了大殿自盡,還同她說起他見到父皇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走向圓滿和結局。
在看到貴平同李坦一道燒死在大殿中的時候,溫印還是怔了許久。
—— 為什麼幫我?
—— 二小姐,就當在逃命途中,忽然搭上了一輛馬車,舉手之勞而已,不足掛齒。
溫印微微蹙眉,想起那時同雲陶一道離開時,貴平一直朝她躬身拱手。
而眼下看到貴平殉主的消息,溫□□底複雜幾許。
信的最後,李裕是說,夫人可啟程了,緩緩歸京……
溫印咳嗽兩聲,嘴角微微勾起,但想起大夫千叮嚀萬囑咐,讓她多修養一段時日,哪裡都不要去,怕風寒加重,等於又來一次。
溫印唏噓,有些頭疼。
……
但溫印沒想到的是,第二日還有李裕的書信送來,不止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每日都有他的信,他好像成習慣了,每日都有話同她說,好像她沒回去,他就一直寫信,也不催,就是說些日常的事,像他平日裡在身邊念叨一樣。
溫印莞爾。
雖然她不在京中,但也仿佛在京中陪著他經歷和見證。
一日的書信里,他同她說起,又與父皇徹夜長談了一次,父皇讓他登基,因為接亂動亂,民心不穩,需要儘快穩定朝堂,穩定民心,也要穩定軍心。他就要擇日登基了,有些快,她還不在京中,等她回來,他是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