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頁
孫翊:「……」
好像也有點道理。
宋恂交代道:「我明天要到省城去一趟,如果有參觀學習的客人,就讓鄔經理安排人接待吧。」
*
宋恂這次是被兩通電話喊回省城的。
一通來自早就調任省人大的袁書記,另一通來自親爹老宋。
他下火車以後先跟袁書記的秘書聯繫,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去拜訪了袁書記。
袁正清見到他,仔細打量片刻便點頭說:「還行,沒怎麼變樣。」
「咱們才兩三個月沒見,我能變成啥樣啊?」宋恂每次來省城出差,都會到曾經的袁書記,現在的袁主任這裡坐坐。
他對辦公室的陳設還算熟悉,自顧自在柜子里翻出一罐六安瓜片,給自己沏杯茶。
「我是怕你被突如其來的關注弄得找不著北了。」袁正清盯著他往自己的茶杯里續水。
「真正應該得到關注的是漁業公司的發展,我只算發展中的一環,」宋恂笑道,「將大家對我的好奇轉移到漁業公司上就行了。」
袁正清頷首:「你能正確認識這件事就很好,最近行事一定要謹慎,不要過度張揚高調。平時還是得將工作重心放在漁業公司的發展上,漁業公司好了,成績自然會算在你身上。高知名度和關注度是一把雙刃劍,你以後前進的每一步都會被人用放大鏡審視,所以工作一定要做紮實,不要浮躁。」
宋恂虛心接受了袁書記的建議,但他總覺得今天袁書記有點心不在焉的,便直接問對方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跟他說。
將茶杯放到茶几上,袁正清琢磨了一會兒才開口說:「前天省里的一位領導跟我打聽了你的情況,似乎有意讓你去省海洋漁業公司工作。上級領導可能是對這兩年省漁的發展不太滿意……」
宋恂快速回想了一下省漁的情況。
省漁這幾十年來一直在近海作業,如果只看近海成績,它是當之無愧的全省漁業一哥。
但是在外海捕撈方面,省漁一步慢步步慢,錯過了國家對漁業外匯貸款政策最寬鬆的時期,這兩年只在國內購買了三四對外海漁輪。
在企業改革方面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亮眼的成績。
與海浦漁業公司相比,省漁的最大優勢是體量大,背景硬。
人家是受水產部和省委雙重領導的副廳級單位。
「省里最近在研究省漁新任領導班子的人選,經理和書記可能都要動。」袁正清提醒道,「你有個心理準備吧,組織部有可能會派人跟你談話。」
宋恂蹙眉問:「這事已經定了麼?我在漁業公司當書記才一年多,現在到省漁去並不合適吧?我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呢。」
雖然去了省漁就是副廳待遇,但他心裡其實並不想來省城工作。
領導能注意到他,多半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的宣傳熱度,想讓他將這套配套改革的方案複製到省漁去。
但是,兩個業務範圍相似的漁業公司,改革的步驟也是大同小異的,他不想去做重複的工作。
如果省漁真的有心改革,讓現有人馬照搬海浦的改革方案,多半也能成功。
袁正清看出了宋恂的牴觸,其實他內心也不認同將宋恂放到省城來。
這一步看似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對他的長遠發展而言,說不上有多好。接連在兩個漁業公司工作的話,以後很有可能會一直在水產系統里發展。
「事情還沒定,組織部門想調人,還得先跟海浦那邊商量,」袁正清呵呵一笑,「你現在出名了,老王他們未必捨得放你走。你自己也回去好好考慮一下吧。」
*
宋恂從袁主任的辦公室告辭離開,尚未來得及消化剛收到的消息,回家以後又被老宋敲打了一通。
「你這幾年的工作雖然做得不錯,但也沒好到讓全國上下都吹捧的地步。」宋成鈞剛想伸手掏煙,瞄一眼旁聽的孟團長,又儘量自然地將手抽了出來。
「我雖然不懂搞經濟那一套,但也知道這幾年上面一直在推動改革,只是近段時間步子有些保守了,才需要及時推出一個改革的急先鋒,給大家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沒有宋恂也會有李恂王恂,你只是在正確的時間被人挑中了而已。」
孟玉裁覺得這老頭子說話真是難聽,承認他兒子很優秀就那麼難嘛?
反正她覺得兒子挺好的。
眼瞅著親娘開始瞪眼睛了,宋恂拍了拍她的手,安撫地笑笑。
「我爸說得沒錯。其實那些報紙我都挨個看過了,報導的重點確實是推動改革。而且人家也不是只報導我一個人的,外省也有一位廠長被拿出來報導了。我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在推進改革。」
宋成鈞這些日子沒少被人恭維,報紙上天天宣傳他兒子的改革創新精神,省委甚至還發動全省幹部聯繫實際提高改革的認知。
這些誇讚他兒子的報紙,他每天都要翻一翻的。
但他內心驕傲的同時,也有深深的擔憂。
宋恂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當這麼多的讚譽一股腦地砸下來時,他真的能不受干擾嗎?
「你知道就好,可千萬別把報紙上的話當真。」宋成鈞趁機敲打道,「這樣的恭維話你這些年應該也沒少聽,不會這麼輕易就被動搖了吧?」
宋恂心說,那不能,他媳婦的漂亮話說得比報紙露骨多了,還不帶重樣,時常創新。
好像也有點道理。
宋恂交代道:「我明天要到省城去一趟,如果有參觀學習的客人,就讓鄔經理安排人接待吧。」
*
宋恂這次是被兩通電話喊回省城的。
一通來自早就調任省人大的袁書記,另一通來自親爹老宋。
他下火車以後先跟袁書記的秘書聯繫,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去拜訪了袁書記。
袁正清見到他,仔細打量片刻便點頭說:「還行,沒怎麼變樣。」
「咱們才兩三個月沒見,我能變成啥樣啊?」宋恂每次來省城出差,都會到曾經的袁書記,現在的袁主任這裡坐坐。
他對辦公室的陳設還算熟悉,自顧自在柜子里翻出一罐六安瓜片,給自己沏杯茶。
「我是怕你被突如其來的關注弄得找不著北了。」袁正清盯著他往自己的茶杯里續水。
「真正應該得到關注的是漁業公司的發展,我只算發展中的一環,」宋恂笑道,「將大家對我的好奇轉移到漁業公司上就行了。」
袁正清頷首:「你能正確認識這件事就很好,最近行事一定要謹慎,不要過度張揚高調。平時還是得將工作重心放在漁業公司的發展上,漁業公司好了,成績自然會算在你身上。高知名度和關注度是一把雙刃劍,你以後前進的每一步都會被人用放大鏡審視,所以工作一定要做紮實,不要浮躁。」
宋恂虛心接受了袁書記的建議,但他總覺得今天袁書記有點心不在焉的,便直接問對方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跟他說。
將茶杯放到茶几上,袁正清琢磨了一會兒才開口說:「前天省里的一位領導跟我打聽了你的情況,似乎有意讓你去省海洋漁業公司工作。上級領導可能是對這兩年省漁的發展不太滿意……」
宋恂快速回想了一下省漁的情況。
省漁這幾十年來一直在近海作業,如果只看近海成績,它是當之無愧的全省漁業一哥。
但是在外海捕撈方面,省漁一步慢步步慢,錯過了國家對漁業外匯貸款政策最寬鬆的時期,這兩年只在國內購買了三四對外海漁輪。
在企業改革方面也沒聽說有什麼特別亮眼的成績。
與海浦漁業公司相比,省漁的最大優勢是體量大,背景硬。
人家是受水產部和省委雙重領導的副廳級單位。
「省里最近在研究省漁新任領導班子的人選,經理和書記可能都要動。」袁正清提醒道,「你有個心理準備吧,組織部有可能會派人跟你談話。」
宋恂蹙眉問:「這事已經定了麼?我在漁業公司當書記才一年多,現在到省漁去並不合適吧?我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呢。」
雖然去了省漁就是副廳待遇,但他心裡其實並不想來省城工作。
領導能注意到他,多半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的宣傳熱度,想讓他將這套配套改革的方案複製到省漁去。
但是,兩個業務範圍相似的漁業公司,改革的步驟也是大同小異的,他不想去做重複的工作。
如果省漁真的有心改革,讓現有人馬照搬海浦的改革方案,多半也能成功。
袁正清看出了宋恂的牴觸,其實他內心也不認同將宋恂放到省城來。
這一步看似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對他的長遠發展而言,說不上有多好。接連在兩個漁業公司工作的話,以後很有可能會一直在水產系統里發展。
「事情還沒定,組織部門想調人,還得先跟海浦那邊商量,」袁正清呵呵一笑,「你現在出名了,老王他們未必捨得放你走。你自己也回去好好考慮一下吧。」
*
宋恂從袁主任的辦公室告辭離開,尚未來得及消化剛收到的消息,回家以後又被老宋敲打了一通。
「你這幾年的工作雖然做得不錯,但也沒好到讓全國上下都吹捧的地步。」宋成鈞剛想伸手掏煙,瞄一眼旁聽的孟團長,又儘量自然地將手抽了出來。
「我雖然不懂搞經濟那一套,但也知道這幾年上面一直在推動改革,只是近段時間步子有些保守了,才需要及時推出一個改革的急先鋒,給大家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沒有宋恂也會有李恂王恂,你只是在正確的時間被人挑中了而已。」
孟玉裁覺得這老頭子說話真是難聽,承認他兒子很優秀就那麼難嘛?
反正她覺得兒子挺好的。
眼瞅著親娘開始瞪眼睛了,宋恂拍了拍她的手,安撫地笑笑。
「我爸說得沒錯。其實那些報紙我都挨個看過了,報導的重點確實是推動改革。而且人家也不是只報導我一個人的,外省也有一位廠長被拿出來報導了。我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在推進改革。」
宋成鈞這些日子沒少被人恭維,報紙上天天宣傳他兒子的改革創新精神,省委甚至還發動全省幹部聯繫實際提高改革的認知。
這些誇讚他兒子的報紙,他每天都要翻一翻的。
但他內心驕傲的同時,也有深深的擔憂。
宋恂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當這麼多的讚譽一股腦地砸下來時,他真的能不受干擾嗎?
「你知道就好,可千萬別把報紙上的話當真。」宋成鈞趁機敲打道,「這樣的恭維話你這些年應該也沒少聽,不會這麼輕易就被動搖了吧?」
宋恂心說,那不能,他媳婦的漂亮話說得比報紙露骨多了,還不帶重樣,時常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