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在奢侈品里徜徉了半天,最後定下來,以一整船的香料,加一千個金幣的價格,換了三十瓶香水,五十瓶精油,外加口紅妝粉護膚品若干。
這場交易,雙方都覺十分圓滿,喬治一行人看章玉和的眼神,跟看上帝沒什麼區別了。
怎麼會有這麼慷慨大方的人,花了原計劃一半多的錢,就買回去遠超過預想之外的好東西,還剩下的錢,足夠他再買其他的了。
約定好雙方交貨的時間,喬治就帶著人喜氣洋洋地離開了。
沒過多久,丁原又折回來,他逕自走到椅子旁坐下,微微笑道:「少東家看上去很高興?」
章玉和粲然一笑:「自然要高興的,還得多謝丁兄,將人帶到我這裡來。」
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一個信封,放在丁原面前的桌子上,低聲道:「這是丁兄應得的,還請切勿推辭,一定要收下,否則在下就得寢食難安了。」
看了眼周圍,這會店裡沒旁的人,丁原動作自然地拿起信封雙手一撮,隨即驚訝地雙眼微睜:「這麼多?」
章玉和笑眯眯道:「區區薄禮,不成敬意,比起丁兄為我章家做的,這點錢又算得了什麼。」
丁原低聲一笑,將信封揣到懷裡,同樣笑著道:「那,在下就不客氣地笑納了。」
兩人說笑一番,等人離去後,店裡同時進來兩撥人,一夥是方才喬治一行人,將談好的香料和金幣送過來,一夥是從章家本家過來的夥計,大約七八人,各捧著一個精緻的木箱,裡面放的就是此次要交易的貨物。
關上大門,暫停營業,喬治和章玉和各自檢查著貨物,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交易順利完成。
圍觀了一會這時代的外國人,鍾熒就不再感興趣,重新將目光轉回每天必看的蒸汽機項目小組。
在朝廷又派了幾個骨幹精英,撥了一筆款後,研究進度一下子加快很多。
從18年9月份開始立項至今,已過去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自然是不可能研究出個什麼名堂,但從外形上來看,大致的模樣已經有了,讓不知其中內情的人看了,還以為馬上就要做出來了,至少每回來打聽進度的那個小太監就是這麼以為的。
但現在已經搞定的,都是最簡單的部分,最難的幾處,安全閥、壓力表等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多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打擊信心的事,他們成日對著畫布上的圖紙,擺弄著跟書本無關的東西,放棄了清閒受人尊敬的職位,成天不修邊幅地窩在這裡當匠人,一雙雙握筆捉書的手,早已粗糙得看不出舊日半分痕跡。
更要命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他們半點指導,唯一能靠得上的鐘娘子,還是個文科生,只知理論,卻不知實際操作,他們每回在彈幕上問的問題,都以找不到資料,或史書上沒記載得以回復,再多的忙就半點幫不上了。
讓人失落的不是忙碌的研究日常,而是不知道成功什麼時候才會到來,自己的研究到底是不是有用的,方向到底對不對,他們做的會不會全都是無用功。
還有困擾了項目組一整年的最大的問題,密封,到現在都沒想出什麼好的辦法。
鍾熒早前提議過用橡膠,想著等南邊的橡膠樹長起來,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但在實際應運中,橡膠是萬萬不能用於蒸汽機的密封的。
過高的溫度會直接將它融化,再深入研究歷史資料才發現,瓦特在改良蒸汽機時,也從來沒用過橡膠這一材料。
網上找了許多資料,她突然發現一個文檔里這麼寫著:蒸汽機活塞杆密封常用鑄鐵環、石墨環、石棉繩,以及麻絲浸油。
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她立即就通過周家父子的口,將此事告知了項目小組,得到消息的一眾人一掃萎靡,精力滿滿地重新投入於研究。
怕什麼,那啥愛迪生改良燈絲不都試了最少一千種材料嗎,他們這才研究了多長時間,只要還活著,早晚能把這個大傢伙給搞出來。
第112章
冬去春來,七月流火,收穫在望。
封縣是個規模中等的小縣城,位於京城一千多里外的中南部,因著距離不算太遠,在開春耕種時,這裡也被朝廷下撥了各類糧食種子,而今,到了收穫的季節。
天還沒亮,人們陸續提著農具走出家門,三五成群往城外走去,熙熙攘攘的腳步聲,獨輪車碾過地面的沙沙聲,高聲交談的說笑聲,將這個小縣城從睡夢中驚醒。
一路向西出了城,找到各自的田地,開始埋頭苦幹。
一家老小齊上陣,有鋤頭的就揮鋤頭,沒有鋤頭的就用木鏟刨,力氣尚小的孩子則提著竹筐麻袋,把刨出來的糧食往裡裝。
糧種數量有限,因此每家只分了兩畝地大小的量,這點活不多,半天時間就幹完了。
陽光越發酷烈,曬得人睜眼都困難,地里還不時有蚊蟲,冷不丁叮上一口,再被汗水打濕,難受得渾身都癢。
不過這裡的人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只要能順利把田裡的莊稼收上來,這點苦算得了什麼,就是再難熬,他們也頂得住。
中午過後,農民們滿載而歸,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興奮過頭的紅暈。
聽別人說出來,和自己親眼見到,完全是兩碼事。
自己不看一看,總覺得別人說出來的那個數字,多少有誇大的成分,誰知道是不是出於炫耀的心理,故意把產量多報一些,好讓他們這些還沒分到糧種的人眼饞呢。
這場交易,雙方都覺十分圓滿,喬治一行人看章玉和的眼神,跟看上帝沒什麼區別了。
怎麼會有這麼慷慨大方的人,花了原計劃一半多的錢,就買回去遠超過預想之外的好東西,還剩下的錢,足夠他再買其他的了。
約定好雙方交貨的時間,喬治就帶著人喜氣洋洋地離開了。
沒過多久,丁原又折回來,他逕自走到椅子旁坐下,微微笑道:「少東家看上去很高興?」
章玉和粲然一笑:「自然要高興的,還得多謝丁兄,將人帶到我這裡來。」
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一個信封,放在丁原面前的桌子上,低聲道:「這是丁兄應得的,還請切勿推辭,一定要收下,否則在下就得寢食難安了。」
看了眼周圍,這會店裡沒旁的人,丁原動作自然地拿起信封雙手一撮,隨即驚訝地雙眼微睜:「這麼多?」
章玉和笑眯眯道:「區區薄禮,不成敬意,比起丁兄為我章家做的,這點錢又算得了什麼。」
丁原低聲一笑,將信封揣到懷裡,同樣笑著道:「那,在下就不客氣地笑納了。」
兩人說笑一番,等人離去後,店裡同時進來兩撥人,一夥是方才喬治一行人,將談好的香料和金幣送過來,一夥是從章家本家過來的夥計,大約七八人,各捧著一個精緻的木箱,裡面放的就是此次要交易的貨物。
關上大門,暫停營業,喬治和章玉和各自檢查著貨物,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交易順利完成。
圍觀了一會這時代的外國人,鍾熒就不再感興趣,重新將目光轉回每天必看的蒸汽機項目小組。
在朝廷又派了幾個骨幹精英,撥了一筆款後,研究進度一下子加快很多。
從18年9月份開始立項至今,已過去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自然是不可能研究出個什麼名堂,但從外形上來看,大致的模樣已經有了,讓不知其中內情的人看了,還以為馬上就要做出來了,至少每回來打聽進度的那個小太監就是這麼以為的。
但現在已經搞定的,都是最簡單的部分,最難的幾處,安全閥、壓力表等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多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打擊信心的事,他們成日對著畫布上的圖紙,擺弄著跟書本無關的東西,放棄了清閒受人尊敬的職位,成天不修邊幅地窩在這裡當匠人,一雙雙握筆捉書的手,早已粗糙得看不出舊日半分痕跡。
更要命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他們半點指導,唯一能靠得上的鐘娘子,還是個文科生,只知理論,卻不知實際操作,他們每回在彈幕上問的問題,都以找不到資料,或史書上沒記載得以回復,再多的忙就半點幫不上了。
讓人失落的不是忙碌的研究日常,而是不知道成功什麼時候才會到來,自己的研究到底是不是有用的,方向到底對不對,他們做的會不會全都是無用功。
還有困擾了項目組一整年的最大的問題,密封,到現在都沒想出什麼好的辦法。
鍾熒早前提議過用橡膠,想著等南邊的橡膠樹長起來,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但在實際應運中,橡膠是萬萬不能用於蒸汽機的密封的。
過高的溫度會直接將它融化,再深入研究歷史資料才發現,瓦特在改良蒸汽機時,也從來沒用過橡膠這一材料。
網上找了許多資料,她突然發現一個文檔里這麼寫著:蒸汽機活塞杆密封常用鑄鐵環、石墨環、石棉繩,以及麻絲浸油。
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她立即就通過周家父子的口,將此事告知了項目小組,得到消息的一眾人一掃萎靡,精力滿滿地重新投入於研究。
怕什麼,那啥愛迪生改良燈絲不都試了最少一千種材料嗎,他們這才研究了多長時間,只要還活著,早晚能把這個大傢伙給搞出來。
第112章
冬去春來,七月流火,收穫在望。
封縣是個規模中等的小縣城,位於京城一千多里外的中南部,因著距離不算太遠,在開春耕種時,這裡也被朝廷下撥了各類糧食種子,而今,到了收穫的季節。
天還沒亮,人們陸續提著農具走出家門,三五成群往城外走去,熙熙攘攘的腳步聲,獨輪車碾過地面的沙沙聲,高聲交談的說笑聲,將這個小縣城從睡夢中驚醒。
一路向西出了城,找到各自的田地,開始埋頭苦幹。
一家老小齊上陣,有鋤頭的就揮鋤頭,沒有鋤頭的就用木鏟刨,力氣尚小的孩子則提著竹筐麻袋,把刨出來的糧食往裡裝。
糧種數量有限,因此每家只分了兩畝地大小的量,這點活不多,半天時間就幹完了。
陽光越發酷烈,曬得人睜眼都困難,地里還不時有蚊蟲,冷不丁叮上一口,再被汗水打濕,難受得渾身都癢。
不過這裡的人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只要能順利把田裡的莊稼收上來,這點苦算得了什麼,就是再難熬,他們也頂得住。
中午過後,農民們滿載而歸,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興奮過頭的紅暈。
聽別人說出來,和自己親眼見到,完全是兩碼事。
自己不看一看,總覺得別人說出來的那個數字,多少有誇大的成分,誰知道是不是出於炫耀的心理,故意把產量多報一些,好讓他們這些還沒分到糧種的人眼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