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
以池儀等人的定力,對這些事情早就能做到波瀾不驚,不過眼下還是垂下頭,眼觀鼻鼻觀心,假裝沒有留意國師此刻的神情。
一些朝官更是體貼地放慢腳步,儘量走在聽不見君主話語的位置,免得遇見該不該把皇帝的話記在起居註上的為難事件。
溫驚梅凝視著身邊天子。
溫晏然並不是第一回這麼做,早在她剛登基的時候,就曾經刻意誤導旁人,讓某些地方勢力以為那些中樞政令其實是由天桴宮或者袁太傅在幕後操縱,以溫晏然今時今刻的威信,不管想做什麼,都不用瞞人耳目,但依舊會時不時讓身邊人有機會回憶往日情景。
站在她身邊,溫驚梅總能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溫暖。
從長興十一年末便是如此,直到今天,也依舊是這樣。
其實厲帝末年,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大周國祚將盡,當日溫驚梅已經在心裡暗暗做好打算,準備在最後的時間裡,一心一意地守在小皇帝身邊,至死不離,此後種種情況雖然出乎意料,倒也能夠算是……不改初衷。
第175章
許多禮儀性事務都有著複雜的流程,為了方便自己並降低他人的工作難度,溫晏然通常會下令從簡,不過近來北邊捷報頻傳,在朝廷缺乏更好的宣傳方式的時候,只能由天子親自上場,擺一擺大戰勝利,國威遠揚的架勢。
朝臣們算了一下時間,覺得光是從預告出發到正式離開太康這個步驟,皇帝就得走上十天半個月的功夫。
同樣算明白此事的任飛鴻選擇出門摸魚,她身上有著中大夫的加官,享受著四品大員的待遇,但實職不高,十分方便在某些時刻從朝臣的隊伍中偷溜出來,隨意閒逛。
任飛鴻本在景苑為官,是後來才被調到南地來的,然而在跟隨天子到此之後,她卻愈發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太康城最初是按照建平的模樣所建設,如今卻慢慢顯露出自己獨特的地方。
陪都的宵禁時間比建平更晚一些,城內除了固定的集市地點外,也出現了不少沒有特定區域的草市,一些專門售賣吃食的食肆也隨之湧現出來。
任飛鴻今天睡過了頭,看著時辰不早不午,索性跑去里坊外頭的攤子上買抄手。
城中有傳言稱,抄手乃是宮廷美食,連皇帝本人都十分喜愛,不過陪天子用過膳的任飛鴻卻清楚,這個傳言的前半段是真的,至於特別受皇帝喜愛云云,則完全是外人的想像——當今皇帝似乎沒什麼特別喜歡的食物,對待大部分珍饌的態度都是「也就那樣」。
攤子邊上有藥店,而藥店的出現則跟太醫署有關。
皇帝登基後,遇見過幾場時疫,然後便在各個裡坊中劃出一塊區域專門安置醫生,方便百姓尋醫問藥,各個裡坊又以醫生所在之地為中心,衍生出了一些配套的商業機構。
任飛鴻瞧見有里坊中的人過來買延年保命丸,此物本來叫木中丹,然而等傳入民間後,卻有了另一個流傳度更廣的名字。
南邊的商業發展速度快得令人咋舌,為了方便前往此地參加選賢試的學生,太康城中甚至出現了早期的旅館,名叫客舍。
抄手攤子上的人太多,任飛鴻並不擠在那裡用飯,而是讓人送到旁邊的食肆里,準備配幾樣面點跟酒水一起用。
——因為這幾年糧食不缺,朝廷再度放開了禁酒令,南邊一帶還有葡萄酒流行,據說也是宮廷中傳出來的做法,釀酒者先擇取新鮮葡萄洗乾淨了捏碎,跟柘糖一快封起來放好,不用額外加酒麴,只要耐心地等些日子,便能釀出酒水來。
被任飛鴻選中的食肆名叫孫家食肆,名稱上充滿了飲食業剛剛發展起來時的古樸風格,然而對於大周土著來說,這絕對算是一樣新鮮事物,食肆里的人甚至會給客人提供擦手的熱毛巾,這件事甚至被御史台拿出來,作為批評太康城內奢靡之風日益盛行的重要佐證,只是城中百姓並不介意此事,陪都食肆的名聲反而因此大大傳播開去。
任飛鴻是孫家食肆的老客,一進門便直奔二樓雅座而去。
「……」
在瞧見任飛鴻的時候,溫晏然很是懷疑,自己有什麼微服出門必定遇見熟人的buff在身上,便向著來人微微頷首道:「既然來了,任君但坐無妨。」
迅速完成心態調整的任飛鴻淡定坐下,甚至把座椅往頂頭上司的方向拉近了一點,問:「您今日如何自己出門了?」
溫晏然笑:「任君今日為何能出門,我就為何能出門。」
——出城的禮儀繁雜,皇帝身為理論上的主角,周圍反而沒那麼多人一直盯著看。
任飛鴻:「沒想到您也會來此地。」
溫晏然:「這家店是阿絡名下的生意,今日無事,索性就過來看看。」
任飛鴻若有所思——如今坊市中的許多東西,大多倒是出自內廷。
天子左右食桌上都坐了禁軍,甚至去了兵部為官的楊東溪也在,她與任飛鴻也是熟人,只是此刻不便相談,只跟來人隔空點了點頭。
孫家食肆的人手腳麻利,很快就把溫晏然點的東西送上,乃是一道鯉魚,將盤子放下後,又笑嘻嘻地作了揖:「鯉躍龍門,祝少君得中賢才。」
因為朝廷開設擢才試跟選賢試的緣故,民間慢慢將通過之人稱為「賢才」。
以池儀等人的定力,對這些事情早就能做到波瀾不驚,不過眼下還是垂下頭,眼觀鼻鼻觀心,假裝沒有留意國師此刻的神情。
一些朝官更是體貼地放慢腳步,儘量走在聽不見君主話語的位置,免得遇見該不該把皇帝的話記在起居註上的為難事件。
溫驚梅凝視著身邊天子。
溫晏然並不是第一回這麼做,早在她剛登基的時候,就曾經刻意誤導旁人,讓某些地方勢力以為那些中樞政令其實是由天桴宮或者袁太傅在幕後操縱,以溫晏然今時今刻的威信,不管想做什麼,都不用瞞人耳目,但依舊會時不時讓身邊人有機會回憶往日情景。
站在她身邊,溫驚梅總能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溫暖。
從長興十一年末便是如此,直到今天,也依舊是這樣。
其實厲帝末年,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大周國祚將盡,當日溫驚梅已經在心裡暗暗做好打算,準備在最後的時間裡,一心一意地守在小皇帝身邊,至死不離,此後種種情況雖然出乎意料,倒也能夠算是……不改初衷。
第175章
許多禮儀性事務都有著複雜的流程,為了方便自己並降低他人的工作難度,溫晏然通常會下令從簡,不過近來北邊捷報頻傳,在朝廷缺乏更好的宣傳方式的時候,只能由天子親自上場,擺一擺大戰勝利,國威遠揚的架勢。
朝臣們算了一下時間,覺得光是從預告出發到正式離開太康這個步驟,皇帝就得走上十天半個月的功夫。
同樣算明白此事的任飛鴻選擇出門摸魚,她身上有著中大夫的加官,享受著四品大員的待遇,但實職不高,十分方便在某些時刻從朝臣的隊伍中偷溜出來,隨意閒逛。
任飛鴻本在景苑為官,是後來才被調到南地來的,然而在跟隨天子到此之後,她卻愈發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太康城最初是按照建平的模樣所建設,如今卻慢慢顯露出自己獨特的地方。
陪都的宵禁時間比建平更晚一些,城內除了固定的集市地點外,也出現了不少沒有特定區域的草市,一些專門售賣吃食的食肆也隨之湧現出來。
任飛鴻今天睡過了頭,看著時辰不早不午,索性跑去里坊外頭的攤子上買抄手。
城中有傳言稱,抄手乃是宮廷美食,連皇帝本人都十分喜愛,不過陪天子用過膳的任飛鴻卻清楚,這個傳言的前半段是真的,至於特別受皇帝喜愛云云,則完全是外人的想像——當今皇帝似乎沒什麼特別喜歡的食物,對待大部分珍饌的態度都是「也就那樣」。
攤子邊上有藥店,而藥店的出現則跟太醫署有關。
皇帝登基後,遇見過幾場時疫,然後便在各個裡坊中劃出一塊區域專門安置醫生,方便百姓尋醫問藥,各個裡坊又以醫生所在之地為中心,衍生出了一些配套的商業機構。
任飛鴻瞧見有里坊中的人過來買延年保命丸,此物本來叫木中丹,然而等傳入民間後,卻有了另一個流傳度更廣的名字。
南邊的商業發展速度快得令人咋舌,為了方便前往此地參加選賢試的學生,太康城中甚至出現了早期的旅館,名叫客舍。
抄手攤子上的人太多,任飛鴻並不擠在那裡用飯,而是讓人送到旁邊的食肆里,準備配幾樣面點跟酒水一起用。
——因為這幾年糧食不缺,朝廷再度放開了禁酒令,南邊一帶還有葡萄酒流行,據說也是宮廷中傳出來的做法,釀酒者先擇取新鮮葡萄洗乾淨了捏碎,跟柘糖一快封起來放好,不用額外加酒麴,只要耐心地等些日子,便能釀出酒水來。
被任飛鴻選中的食肆名叫孫家食肆,名稱上充滿了飲食業剛剛發展起來時的古樸風格,然而對於大周土著來說,這絕對算是一樣新鮮事物,食肆里的人甚至會給客人提供擦手的熱毛巾,這件事甚至被御史台拿出來,作為批評太康城內奢靡之風日益盛行的重要佐證,只是城中百姓並不介意此事,陪都食肆的名聲反而因此大大傳播開去。
任飛鴻是孫家食肆的老客,一進門便直奔二樓雅座而去。
「……」
在瞧見任飛鴻的時候,溫晏然很是懷疑,自己有什麼微服出門必定遇見熟人的buff在身上,便向著來人微微頷首道:「既然來了,任君但坐無妨。」
迅速完成心態調整的任飛鴻淡定坐下,甚至把座椅往頂頭上司的方向拉近了一點,問:「您今日如何自己出門了?」
溫晏然笑:「任君今日為何能出門,我就為何能出門。」
——出城的禮儀繁雜,皇帝身為理論上的主角,周圍反而沒那麼多人一直盯著看。
任飛鴻:「沒想到您也會來此地。」
溫晏然:「這家店是阿絡名下的生意,今日無事,索性就過來看看。」
任飛鴻若有所思——如今坊市中的許多東西,大多倒是出自內廷。
天子左右食桌上都坐了禁軍,甚至去了兵部為官的楊東溪也在,她與任飛鴻也是熟人,只是此刻不便相談,只跟來人隔空點了點頭。
孫家食肆的人手腳麻利,很快就把溫晏然點的東西送上,乃是一道鯉魚,將盤子放下後,又笑嘻嘻地作了揖:「鯉躍龍門,祝少君得中賢才。」
因為朝廷開設擢才試跟選賢試的緣故,民間慢慢將通過之人稱為「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