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世界的人,第一次直面火藥的威力,臨原城中的叛賊們立刻陷入到了巨大的慌亂當中,幾乎以為自己遭遇了天譴。

  此時此刻,城中的大部分人其實都已經失去了戰力,只是邊地城池水泥糊得太厚,官兵們一時間還無法攻破而已。

  鍾知微站在土樓上,往臨原城那邊遠眺。

  遭遇來自火藥的降維打擊後,叛賊的士氣一潰千里,官兵想要勝利只是時間問題,這跟戰術無關,完全是科技水平的碾壓。

  鍾知微輕聲:「起風了。」

  一位藥士找到了鍾知微,向對方行了一禮:「請將軍調投石車來。」

  隨著水泥推廣,城牆堅固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舊式的投石車其實已經慢慢減少了使用,還好定義這邊尚且有些儲備。

  見識過了火藥威力的鐘知微爽快地給人把投石車調了過來,又問:「這是打算做什麼。」

  藥士回答了幾句,見鍾知微似有懷疑,又笑道:「口說無憑,我等學習數載,直至今日,方才能夠一展所長,還請將軍拭目以待。」

  投石車所用的石塊重量通常能高大百斤,藥士們改放了一些陶罐在發射處,等機關啟動後,那些陶罐在空中劃出一個拋物線,精準地落在了城中。

  烏流部叛軍本來十分慌亂,但在陶罐炸開後,反而露出了驚喜之色:「莫要慌亂,裡面的只是一些麩皮稻草而已!」

  這裡的叛軍統率到底是一族首領,見狀強自鎮定下來,同時抽出佩刀,砍了幾個尤其失措的小將,竭力維持秩序。

  臨原的風不大,但是干稻草碎末的重量太輕,被風一吹,立刻紛紛揚揚地飄飛起來。

  城外的藥士們見狀,停下了往城中投擲陶罐的動作,改成了發射火箭。

  ——大周的火箭跟現代意義上的火箭無關,兵卒們只是將箭頭用麻繩包裹起來,澆上油,點燃了射出去。

  鍾知微不明所以,看向那位藥士的時候,卻見到對方拿了炭筆跟木板出來,正在不斷書寫些什麼。

  「老師有令,讓我等一定要將數據詳細記下。」

  鍾知微起了些興趣,詢問:「不知足下受教於哪位博士門下?」

  「回稟將軍,我等都是任博士的學生。」

  ——溫晏然在知曉自己的穿越路線產生了根本變化後,就親自挑選了一些聰明好學之人來教導部分簡單的理化知識,任飛鴻算是其中尤為出色的一個。

  就在鍾知微正在跟藥士交談時時,忽然在營地中聽到遠處傳來一聲巨響。

  這一聲響如地裂,如山崩,若說之前那些火藥爆炸時,就已然讓許多兵卒面無人色,此刻便近乎於神喪膽落,幾乎不跟相信這是世間應當發生的事情。

  反倒是那些看似文弱的藥士們保持住了鎮定,彼此擊掌讚嘆,十分喜悅:「果然如陛下所言!」

  鍾知微注意到,有幾位藥士在木板上匆匆寫著些什麼,其中就包含了「粉塵爆炸」四個字。

  「……」

  作為一個典型的大周人,鍾知微就算不是特別相信玄學,對於皇帝天命所歸而且無所不能這一點,也是十分有自信的。

  旁人無法理解現象中原理,只會覺得天子格外厲害,連天雷都能隨意驅使,唯有溫晏然本人清楚——散碎的干稻草本身是可燃粉塵,因為本身質量低,容易彌散在空氣中,被點燃後,就會導致火勢迅速蔓延,局部壓力急劇增大,最終產生爆炸。

  不過即使有了可燃粉塵,爆炸也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能有現在的結果,大約是因為烏流部的運氣格外不好……

  *

  就在藥士們進行數據記錄的同時,太康那邊,也在爭論天子返駕的事情。

  朝中大臣大體分為兩派,一派是希望一切從簡,讓天子儘快趕回建平,另一派則堅持必須恪守天子出巡的所有流程。

  雙方互不相讓,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第一派的人覺得戰時一切可以從權,以平定叛亂為要,另一派則認為,越是情況危急,越是要穩住姿態,若是皇帝匆匆返回建州,地方大族也會心生慌亂。

  天子知道此事後,在百忙之中特地抽空關心了一下兩邊的爭論情況,並友善提醒他們動作快一點,最好趕在仗打完之前給出定論。

  會這麼做,自然是因為溫晏然信心十足,認為鍾知微有能力迅速解決定義問題——她這還沒算上同在北地那位「不會打仗」的師小將軍。

  不過這次溫晏然難得沒能猜得全對——烏流部雖然被迅速解決,鍾知微卻藉此機會,揮軍向北,與羅嘉國正面對上。

  五月初,臨原之戰大捷的消息傳來太康。朝臣們還沒為此議論出結果來,就在七月初收到了羅嘉國戰敗,向大周稱臣的消息。

  ——羅嘉本來不是那麼容易攻打,只是在他們選擇與大周作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鍾知微所上的奏報被迅速送到了中書省,內容讓人懷疑是師諸和代筆的,在措辭上顯得格外謙遜,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她自己其實沒什麼功勞,能夠打贏,都是因為天子的英明領導跟兵卒的奮不顧身。

  其實作為這一戰的指揮者,鍾知微所言完全發自肺腑,她在奏摺中,深刻感謝了天子所增派的藥士,以及這些年來運送到北地的白糖、防水橡膠、新式輜重車、望遠鏡、改良的指南設備、野地集合焰火彈等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