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倘若鮫皇先前不治身亡,倒也不必經歷這番心思糾結,可親耳聽到璘琅所言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說龍族能看上鮫族是鮫族莫大的榮幸,可龍族那都是數十萬歲往上的上古族類,BBZL翼望如今才剛滿五百歲,還不夠人家壽數的零頭的零頭……
鮫皇臉上神色幾經變幻,璘琅活了這把歲數又豈能看不明白,人家是在嫌棄自己年紀太大。
堂堂龍祖從前威風之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那麼一日會因活得太久而在後輩面前覺得侷促。
「咳咳……尊下身份貴重……望兒稚拙,焉能妄圖與尊下結姻緣!」
鮫皇明知自己對璘琅提出的要求,無論多麼無理,皆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可事關自己唯一的孩兒,終究還是猶豫了。
璘琅並非執著於一個答案,自然不會逼迫鮫皇,她此舉也有試探之意,見鮫皇沒有激烈反對,便覺得此事未見得到了最壞的地步,遂心情大好。
鮫皇見她聽到回答龍顏一展亦是摸不著頭腦,只想著不敢觸怒龍族,便也埋頭不做聲。
心頭大石一落,璘琅神情鬆快地向鮫皇又提一事道,「如今大荒妖界不比從前有序,且大荒不比南海,不利於鮫族修行,此番鮫族大傷元氣,倘若能舉族遷回南海豈不是於修養有益?」
回到南海,是鮫族世世代代的夢想。可是南海早已不是她們從前的家園,且不說舉族遷徙艱險重重,即便是回到南海又要為魔族侵擾,談何容易。
鮫皇鄭重地重新打量起璘琅來,不曾想到龍族為了迎娶翼望竟願意做到如此地步。
璘琅見鮫皇對她的提議仍頗為猶疑,轉念一想,哭笑不得地對鮫皇道:「堂堂龍族何必挾恩圖報,這是翼望亦是瓏尤的心愿,縱使不為其他,吾亦願立此諾。」
神魔大戰後,六界非但沒有得到安息,反倒是比從前更混沌無序。
上蒼既有機緣令她於此時甦醒,必然有其道理,璘琅從前不信宿命,此刻倒是有幾分信了。
作者有話說:
第三十四章
璘琅雖有意護送鮫族舉族遷徙南海,但畢竟十萬年不曾踏足南海,她也須得回如今的南海探個究竟,可鮫族元氣尚未恢復,誰也說不準她這一去,大荒的犄角旮旯會否又竄出些自封的「妖王」前來撿漏。
歷經此劫,精神不濟的鮫皇將鮫族上下的事宜逐漸交代給了族中唯一的皇子翼望。
於是,這段時日,璘琅便守在鮫界哪也不去,每日裡陪著翼望去看望他母皇傷勢恢復如何、安撫族中子民、為戰中死去的鮫妖念誦安息咒。
也多虧有璘琅相陪,翼望才這麼快便從傷痛中恢復過來,十足安心地去完成本該由鮫皇親自為族人做的事。
不過,這樣平靜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
是日,塗光前來鮫皇殿中稟報,說東、西二海皆遣龍女親至鮫界要與鮫皇一見。此事傳開,在鮫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要知道四海遠離天界,天帝便封四位地仙為「龍王」掌管四海事宜,傳聞為四仙取龍王封號亦是天帝為了紀念龍族在神魔之戰中做出巨大犧牲的一片心意。
然而四海素來不過BBZL問大荒之事,而鮫族又遠離南海已久,此時龍宮派人來鮫界多半是聽到了真龍現身鮫界的傳聞。
饒是如此,傷勢未愈的鮫皇仍舊打起精神在鮫宮接見了遠道而來的二位龍女。
璘琅身在鮫界,自然也聽聞了這一消息。只她不曉得六界內還有天帝封龍王這樣的事,只當那巴蛇死後又有不自量力之徒打著龍族名號要來襲擾鮫界。
待她氣勢洶洶趕到鮫宮,卻見殿內一片祥和,未曾如她預料那般兵刃交接,便饒有興致地打量起了兩位「龍女」。
相貌雖肖似,卻極好辨認,左面一位青衣女子,右面一位玄衣女子,手中所持兩柄畫戟各刻有「東」、「西」二字。
奇就奇在二位龍女額邊果真長有龍角,至少比那巴蛇要像模像樣許多。
璘琅走進鮫宮大殿時,便一眼看穿所謂「龍女」的真身不過是龍頭、龜身、麒麟尾的鰲精,她腦中靈光一閃便脫口而出道:「你們可是壽獸的後代?」
龍祖大人唯一識得的一隻鰲精便是上古神祗女媧氏麾下一隻名為「壽獸」的坐騎,因為鰲精大多壽數綿長因而又有「壽獸」的別稱。
兩位「龍女」面面相覷,繼而明白眼前此人身份紛紛跪拜行禮道,「回龍神大人的話,族中先祖的確有此稱號。」
璘琅又追問道,「既是如此,那四海又是自何時起由鰲族掌管?」
龍祖語氣不怒自威,迫得兩位「龍女」不敢抬頭,只低聲回道:「先祖跟隨女媧氏於天戰中立下功勞,天帝便恩賜鰲族後輩位列仙班,代、代天宮掌管下界四海。」
鰲族壽數綿長,且老實本分不生事端,天帝此舉倒也說得過去。
璘琅明白了前因後果,十分有氣度地命兩位「龍女」起身,鮫皇適時地詢問她二人此行來意。
龍女心中不復初來鮫界時那般篤定,說話時聲音也小了不少。原來她二人是奉四位龍王之命,前來相邀龍神與鮫皇到東海參與萬年一度的四海盛會。
若擱往日小小鮫族自然不會被四海放在眼裡,但自從與龍神扯上干係,鮫族便一躍成了六界新寵,恐怕四海盛會不過是個開頭,也是四海對龍神的討好。
雖說龍族能看上鮫族是鮫族莫大的榮幸,可龍族那都是數十萬歲往上的上古族類,BBZL翼望如今才剛滿五百歲,還不夠人家壽數的零頭的零頭……
鮫皇臉上神色幾經變幻,璘琅活了這把歲數又豈能看不明白,人家是在嫌棄自己年紀太大。
堂堂龍祖從前威風之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那麼一日會因活得太久而在後輩面前覺得侷促。
「咳咳……尊下身份貴重……望兒稚拙,焉能妄圖與尊下結姻緣!」
鮫皇明知自己對璘琅提出的要求,無論多麼無理,皆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可事關自己唯一的孩兒,終究還是猶豫了。
璘琅並非執著於一個答案,自然不會逼迫鮫皇,她此舉也有試探之意,見鮫皇沒有激烈反對,便覺得此事未見得到了最壞的地步,遂心情大好。
鮫皇見她聽到回答龍顏一展亦是摸不著頭腦,只想著不敢觸怒龍族,便也埋頭不做聲。
心頭大石一落,璘琅神情鬆快地向鮫皇又提一事道,「如今大荒妖界不比從前有序,且大荒不比南海,不利於鮫族修行,此番鮫族大傷元氣,倘若能舉族遷回南海豈不是於修養有益?」
回到南海,是鮫族世世代代的夢想。可是南海早已不是她們從前的家園,且不說舉族遷徙艱險重重,即便是回到南海又要為魔族侵擾,談何容易。
鮫皇鄭重地重新打量起璘琅來,不曾想到龍族為了迎娶翼望竟願意做到如此地步。
璘琅見鮫皇對她的提議仍頗為猶疑,轉念一想,哭笑不得地對鮫皇道:「堂堂龍族何必挾恩圖報,這是翼望亦是瓏尤的心愿,縱使不為其他,吾亦願立此諾。」
神魔大戰後,六界非但沒有得到安息,反倒是比從前更混沌無序。
上蒼既有機緣令她於此時甦醒,必然有其道理,璘琅從前不信宿命,此刻倒是有幾分信了。
作者有話說:
第三十四章
璘琅雖有意護送鮫族舉族遷徙南海,但畢竟十萬年不曾踏足南海,她也須得回如今的南海探個究竟,可鮫族元氣尚未恢復,誰也說不準她這一去,大荒的犄角旮旯會否又竄出些自封的「妖王」前來撿漏。
歷經此劫,精神不濟的鮫皇將鮫族上下的事宜逐漸交代給了族中唯一的皇子翼望。
於是,這段時日,璘琅便守在鮫界哪也不去,每日裡陪著翼望去看望他母皇傷勢恢復如何、安撫族中子民、為戰中死去的鮫妖念誦安息咒。
也多虧有璘琅相陪,翼望才這麼快便從傷痛中恢復過來,十足安心地去完成本該由鮫皇親自為族人做的事。
不過,這樣平靜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
是日,塗光前來鮫皇殿中稟報,說東、西二海皆遣龍女親至鮫界要與鮫皇一見。此事傳開,在鮫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要知道四海遠離天界,天帝便封四位地仙為「龍王」掌管四海事宜,傳聞為四仙取龍王封號亦是天帝為了紀念龍族在神魔之戰中做出巨大犧牲的一片心意。
然而四海素來不過BBZL問大荒之事,而鮫族又遠離南海已久,此時龍宮派人來鮫界多半是聽到了真龍現身鮫界的傳聞。
饒是如此,傷勢未愈的鮫皇仍舊打起精神在鮫宮接見了遠道而來的二位龍女。
璘琅身在鮫界,自然也聽聞了這一消息。只她不曉得六界內還有天帝封龍王這樣的事,只當那巴蛇死後又有不自量力之徒打著龍族名號要來襲擾鮫界。
待她氣勢洶洶趕到鮫宮,卻見殿內一片祥和,未曾如她預料那般兵刃交接,便饒有興致地打量起了兩位「龍女」。
相貌雖肖似,卻極好辨認,左面一位青衣女子,右面一位玄衣女子,手中所持兩柄畫戟各刻有「東」、「西」二字。
奇就奇在二位龍女額邊果真長有龍角,至少比那巴蛇要像模像樣許多。
璘琅走進鮫宮大殿時,便一眼看穿所謂「龍女」的真身不過是龍頭、龜身、麒麟尾的鰲精,她腦中靈光一閃便脫口而出道:「你們可是壽獸的後代?」
龍祖大人唯一識得的一隻鰲精便是上古神祗女媧氏麾下一隻名為「壽獸」的坐騎,因為鰲精大多壽數綿長因而又有「壽獸」的別稱。
兩位「龍女」面面相覷,繼而明白眼前此人身份紛紛跪拜行禮道,「回龍神大人的話,族中先祖的確有此稱號。」
璘琅又追問道,「既是如此,那四海又是自何時起由鰲族掌管?」
龍祖語氣不怒自威,迫得兩位「龍女」不敢抬頭,只低聲回道:「先祖跟隨女媧氏於天戰中立下功勞,天帝便恩賜鰲族後輩位列仙班,代、代天宮掌管下界四海。」
鰲族壽數綿長,且老實本分不生事端,天帝此舉倒也說得過去。
璘琅明白了前因後果,十分有氣度地命兩位「龍女」起身,鮫皇適時地詢問她二人此行來意。
龍女心中不復初來鮫界時那般篤定,說話時聲音也小了不少。原來她二人是奉四位龍王之命,前來相邀龍神與鮫皇到東海參與萬年一度的四海盛會。
若擱往日小小鮫族自然不會被四海放在眼裡,但自從與龍神扯上干係,鮫族便一躍成了六界新寵,恐怕四海盛會不過是個開頭,也是四海對龍神的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