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卡脖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站在風投機構老闆的角度,范連城想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沒問題。

  問題是平日裡很少插手京冬商城的具體管理,苦活累活都由牛東承這位創始人一手負責,??除了長期面臨資金短缺問題之外,經營期間還遭遇過大大小小無數次危機。

  比如前段時間有個騙子,買了正版處理器拆掉換成假貨,再無條件退回公司,?京冬商場退換貨審查不夠嚴格,陰差陽錯將假貨轉賣給了第三者,鬧出一場信用風波,除此之外採購環節也容易出事,貪腐、挪用這些經常發生,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所以見牛老闆下定決心籌備上市,范連城也就沒再多說,只讓對方先拿過橋款用著,至少等到年中,看看情況再決定。

  去年京冬商城業績大漲,今年一季度更是首次實現盈利,預估市值大約能有個二百多億美金,?Fans控股占比百分之三十六,光這一塊的增幅,就足以讓范連城在富豪榜上躥升至前十五名。

  在亞洲,大概率仍然排在第二,港城老李擁有眾多未公開財富,設置成了家族辦公室、家族信託基金之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維港投資,老李基金會。

  即使是范連城,也不得不承認沒他錢多。

  然而他才二十多歲,那忙著從內地撤資的老頭已經八十多歲,所以完全沒必要羨慕什麼。

  自從去年以來,范連城也學著老李通過投資大學,做好事的同時忙於避稅,私人基金會一般要承諾每年捐贈出多少錢用於社會公益,既然總要掏出來,不如支援教育領域,老范成立的家族信託去年正收益,捐了足足五個多億出去。

  差別在於那位姓李的商人看重歐美地區,像是為了籌備後事一般,正瘋狂出讓在港城和內地的地產項目,帶著資金出去投資,而范連城不僅僅只是倒騰地皮,在參與城市建設、提供就業的同時掙到了錢,誰的貢獻更大,一目了然。

  去年老李套現二百多億港幣,今年才剛開始已經套現二百多億,撤資速度正在加快,?范連城明白,多半是因為不看好在內地和港城的投資環境以及投資回報的表現。

  可光拿地不開工,即使上了黑名單都拼命炒地皮的做法,的確在地產圈子裡飽受爭議,倘若只是炒地皮就算了,畫大餅低價拿地,享受完政策支持,事後卻撈一筆就跑路,這事幹得確實不地道,也難怪老李近期在網上飽受非議。

  企業家和純粹的商人不一樣,好歹要有點責任心在裡面,資本沒國界,但老闆們有。

  他一走,范連城立馬成為亞洲首富,都不用耐著性子等手頭上的資產繼續升值,如此說來對他個人可能是件好事。

  仔細說起來格局還是小了點,如果從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認真開發搞城建,而不是光在內地囤積土地炒地皮等待升值,龍城集團肯定當不了現在的地產圈老大,起步點差著一大截,現在卻是截然不同的局面,?規模至少也該是龍城集團的兩三倍。

  ......

  牛老闆這邊,同意了范連城暫緩幾個月,然後再考慮上市的建議。

  主要是范連城願意提供一筆過橋款,並且承諾上市之後支持他獲得期權獎勵,業績每達到一個目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期權回報。

  對牛老闆個人而言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

  有句俗語叫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范連城可做不出這種事,早已培養出了喜歡雙贏、利益交換的思維習慣,跟他合作的人很少吃虧,即使吃虧也是虧在眼光不夠長遠,被高融資額誘惑著過早丟掉大量股份,怨不得誰。

  從京冬總部離開,范連城看看周圍高樓大廈,不遠處就有屬於龍城集團的寫字樓群,總共四棟高度超過兩百米的新樓,底下配套建有綜合商場,主要經營電子產品的批發交易,靠著收租掙錢。

  大米科技總部,就在A棟樓里,目前還沒自己建造總部大廈,從范連城手裡以較低價格租了十多層。

  給雷老闆打電話,步行過去參觀。

  在大米科技總部的牆上,能看見不少國外半導體企業的Logo,包括高通、博通、德州儀器、三星、康寧、索尼等等,國內企業看不見幾家,在整部手機的零部件供應商中占比極少。

  說來也會讓范連城無奈,他倒是也想支持低價高品質的國貨,然而前提是能找到合格的供應商才行,高端半導體研發落後於國外科技巨頭,想追趕太難了。

  Fans控股也有留意相關的內地半導體研發產業,?能投資的無非就那麼些,每次國內產生技術上的突破,國外產品價格才會降下去展開競爭,打壓國內同行,時不時還直接投資收購,憑藉技術上的壟斷優勢每年被國外掙走上千億美金。

  這一塊大蛋糕里,范連城僅能占到極小一部分,大米科技目前等於是在給那些國外企業掙錢,走聯想靠組裝起家的老路,本身沒什麼技術上的優勢,看起來銷量不斷增加,其實毛利率不超過百分之五,除去各方面開支後一直在虧錢經營。

  哪怕是這樣,跟國外品牌競爭也很難,僅能在中低端市場舉步維艱。

  好處是研發投入不高,預計年底應該就可以扭虧為盈,不說賺多少,至少不用再往無底洞裡繼續砸錢。

  到研發實驗室參觀完,范連城來到雷老闆辦公室里喝茶,愁道:「就這麼一直被外國企業卡著脖子,花高價採購各種零部件也不是個事啊,你說要是我組建一個聯盟,像當年曰本半導體那樣集中優勢搞研發,?有沒有成功的希望?」

  雷老闆哪能不知道這件老黃曆,淡定來了句:

  「成不成功很難說,可一旦成功了,下場估計也跟當年的曰本半導體公司一樣,天花板沒那麼好突破,我認識位朋友,早年離開台積電來內地創建晶片製造公司,荷蘭ASML公司的高端光刻機壓根不賣給他,產能全被台積電那些包了,人家就是見不得我們發展起晶片這一塊,只能生產些低端產品。」

  范連城也知道這點,所以同樣覺得難以下手搶占蛋糕,遠比建造摩天大樓、修建高鐵這些難多了,需要技術底蘊、尖端人才等等,相比而言資金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東西。

  站在利益角度看問題,范連城覺得值得賭一把,不說最高端的晶片之類,許多非關鍵零部件很有可能實現突破,諸如電池、內存、消費級晶片等,?只要能夠整合出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零部件供應體系,到那時利潤可就高了。

  想法逐漸紮根,一發不可收拾,關鍵在於能否邀請其他廠商,齊心協力整合出一個聯盟出來,爭取從現有的巨頭手中搶占蛋糕。

  假如做不到,那麼范連城還不如直接拿錢,繼續投資這些現成的海外半導體巨頭們,現在只是產生了個整合資源進行深耕的想法,具體怎麼做、究竟能不能搞這些,范連城自己也不清楚。

  要說哪一行最有前途,那無疑是晶片,盤算著最近抽空調查了解一下,無聊之餘找到想幹的事,范連城這會兒挺亢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