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你們懷疑,這不是一起單純的綁架案?”趙局長問道,“那,如果只是非法拘禁的話,牛林方最近有什麼社會矛盾關係嗎?”

  偵查員搖搖頭,說:“這孩子很內向,和同學交流很少。我們詢問了很多同學,都沒有找到任何他存在社會矛盾關係的線索。”

  “可是,有一件事情,大家要注意。”我說,“死者在兩個月前被家暴,損傷雖然不重,但也絕對不輕。雖然可以自愈,但是可能會影響他的心理狀態。在被家暴後的大約一個月時間裡,他沒有上網打卡,很有可能說明他不在家裡。而恰恰又在這段時間裡,老師反映他有下課去翻找垃圾桶,找廢飲料瓶的動作。而且這種異常的動作,也只持續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停止了。”

  “會不會是零花錢不夠花?”趙局長問道。

  “不會。”偵查員說道,“我們查了死者的銀行卡,每個月都有四百五十元的存款,其間也有取錢的記錄,但是他的生活應該非常節儉,帳戶存款已經有五千元了。”

  “因為節儉,所以拿飲料瓶換錢啊。”趙局長接著說道。

  “當然不能排除他發現飲料瓶可以換錢,所以去嘗試,但是經過嘗試發現換的錢太少了,又放棄的可能性。”我說,“不過,是什麼因素誘發他去拿飲料瓶換錢呢?”

  說到這裡,趙局長發現我似乎已經有了想法,於是盯著我,等待著我接下去的分析。

  “這個案子,看起來毫無線索。”我說,“但是,並不多的線索,似乎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第一,現場發現的裝有死者隨身物品的,是一個五糧液的袋子。什麼人隨手拿袋子,會拿這個袋子?”

  “有錢人?”大寶問道,“五糧液好貴啊。”

  我搖搖頭,說:“有這種五糧液的外包裝袋,不是有五糧液。通常,擁有這種袋子的,要麼就是喝五糧液的人,要麼就是被人喝完了丟棄,撿回去的人。”

  “拾荒者?”大寶說,“那你怎麼知道是哪一種?”

  “這就要看第二點了。”我說,“第二,死者的頭髮里有煤渣,喝五糧液的人家裡,會有煤渣嗎?”

  大寶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第三,綑紮死者手腳和口部的,是紅色的塑料繩,這種繩子,運用最多的是綑紮廢品的拾荒者。而且,兇手打結的手法十分熟練,說明經常會打結。第四,晚餐只有饅頭,連鹹菜都省了。”

  “再加上兩個月前,死者開始做一些拾荒者的動作。”趙局長說,“所以,死者的身邊,應該有一個可以影響他的拾荒者,而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綁走他,並且導致他死亡的那個人。”

  “對。”我說,“剛才我說了,案件線索不多,但是全部的線索,都指向這一點,拾荒者。我們經常會說‘遠拋近埋’,屍體被拋棄在現場所在的位置,不僅僅可以提示現場所在的位置距離事發地點很遠,而且可以提示兇手的一種心理。”

  “因為自己住在貧民窟,所以要把屍體扔去富人區。”趙局長補充道,“這也是‘遠拋近埋’心理狀態的一種體現。”

  “是啊,有了這個推論,就有可能引導我們的偵查。”我說,“之前視頻偵查部門將現場和學校周邊所有的公安監控、社會監控都看了一遍。沒有能夠找到牛林方的影像,畢竟他拄著拐,目標還是挺大的。考慮到‘遠拋近埋’的理論,如果將屍體往較遠地方拋棄,肯定要有運屍工具,所以視頻偵查部門對特定時間出現在現場周邊的所有車輛進行了截圖,結果找出了三千多輛車。”

  “這麼多?”趙局長驚訝道。

  “可是,我覺得,如果是拾荒者作案的話,他怕是沒有汽車用來拋屍。”我說,“既然沒有汽車,用摩托車和自行車運載屍體,又會暴露屍體,那麼就剩下最後一種可能了,三輪車。拾荒者,絕大多數有三輪車或電動三輪車用來拖運雜物。而要在三輪車裡藏一具屍體,也是輕而易舉的。現在程子硯他們,就在現場附近監控里,尋找特定時間出現的三輪車。”

  “估計工作量也挺大。”趙局長說道。

  “不一定要通過監控直接追蹤到個人。”我說,“畢竟凌晨時分光線不好的話,不太可能找到人或者三輪車的特徵。只需要找到這些三輪車大致的去往方向,然後分派偵查員去各個區域走訪,總能找出線索。如果有嫌疑人了,就在他的住處進行搜查,搜查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死者的拐杖;二是尋找有金屬直角棱邊、表面有藍色油漆的物體,是類似於小板凳的可以架腳的東西,如果發現了,就檢查這物體的表面和周圍有沒有白色的石膏粉末。死者活著的時候,用打著石膏的腿反覆撞擊這種物體,造成了數十處石膏破損。”

  “這就是物質交換定律啊。”趙局長點頭笑道,“兇手那么小心,沒有在死者身上留下線索,卻不知死者已經在他住處留下了線索。”

  “我們回來了。”趙局長話音剛落,我們就聽見了程子硯的聲音,“好像沒有那麼複雜,這個區域通行的三輪車很少,那個時間點更少。我們找到了七八輛,但是有可能在車斗內藏屍的,只有兩輛三輪車。巧就巧在,這兩輛三輪車的追蹤結果,都是西城的一個平房聚集點。也就是說,兇手一定就在那個區域了。”

  “走!”陳詩羽站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