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屍體是一個男孩,也就十四五歲的年紀,面朝牆面側臥著,雙手被紅色塑料繩反綁於身後,雙足的足踝部也被紅色塑料繩捆綁得緊緊的。比捆綁狀態更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死者的右側小腿處被白色的石膏包裹著。石膏的顏色很乾淨,沒有太多污垢堆積,這說明石膏是剛剛打上去沒多久的。

  “奇怪得很,雖然這個案子看上去像是綁架,但是,我從指揮中心調取的數據表明,近幾天都沒有報綁架案的。”趙局長說,“而且近兩天所有派出所都沒有接過這麼大歲數孩子失蹤的報警。”

  “說不定是孩子的父母怕綁匪撕票,所以不敢報警呢?”大寶說,“以前省廳就辦過一個‘林中屍箱’的案子,警方都發現了,去找失蹤人的父親,他卻不願意讓警方管。”

  “豬油蒙了心啊?”陳詩羽說道。

  “屍源還不清楚的話,不要緊。”我說,“看石膏包裹的位置和形狀,可以判斷在半個月之內,死者去醫院進行了右側脛骨或腓骨骨折的外固定,調查幾個醫院的就診病例情況,很快能找到死者的身份。”

  “好,我這就安排。”趙局長掏出了手機。

  我伸出手去,摸了摸死者的後腦勺,發現濃密的黑髮里,居然也隱藏著紅色的塑料繩。我將屍體翻轉過來,因為屍僵已經開始形成,屍體呈現出一種奇怪的仰臥姿勢。但不管姿勢如何,我還是看到了他上下齒列之間有被勒得緊緊的紅色塑料繩。看來兇手不僅對他的手腳進行了捆綁,還封了口。不過,更吸引我的,並不是這根意料之中的繩子。

  隨著屍體被翻了過來,屍體和牆根之間的一個紅色物件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伸手拿過那個物件,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破舊的五糧液的外包裝袋。這種袋子,是無紡布材質的,口部穿著一根繩子,只要拉拽繩子就能將袋口收緊。在這裡出現了這麼一個沉甸甸的袋子,當然十分可疑。

  我連忙將袋口打開,把袋子裡的東西都倒了出來。袋子裡裝著一部手機、一串鑰匙和一個錢夾。鑰匙和空的錢夾沒有什麼異常,但手機的背面貼著一張大頭貼,是一家三口的照片。中間的孩子,看起來就是死者。

  “雖然有死者父母的照片,但是想確認身份還是挺難的。”陳詩羽接過手機,試了試,說,“手機沒電關機了,打不開。”

  “電子物證部門破解手機的時間,估計我們的偵查員也能從醫院找到死者的身份了。”趙局長說。

  “找什麼身份啊?身份都知道了。”遠處傳來了林濤的聲音。

  我們轉頭一看,見林濤拎著一個書包,向我們走來,邊走邊說道:“只要擴大現場搜索範圍,很容易就找到這個書包啦,不出意外,這就是死者的書包,和屍體距離大約,嗯……兩百米吧。書包藏在一棵大樹後面,所以保潔阿姨經過了都沒發現。真奇怪,為什麼很多人在野外藏東西的時候,喜歡把東西藏在樹後呢?換個角度就能看見,有種掩耳盜鈴的感覺。”

  林濤一番話,說得我心中一動。

  “你怎麼知道是他的?”我問。

  “書包里的書本整整齊齊的。”林濤說,“誰會把一個書包扔這裡啊?不管是不是,現在偵查部門已經派人去核實了。這書包的主人,是一個叫作牛林方的初二學生,在彬源市十五中上學。我問了,彬源市十五中是省重點初中。現在偵查員已經去十五中找他的班主任了,還有一組人去他家找家長了。”

  我點了點頭,看來只要等一會兒就能確定死者的真實身份了。

  利用這個等待的時間,我們繼續對屍體的表面進行勘驗。為了不破壞繩結,我們沒有在現場就給屍體鬆綁,而是將衣物掀起,原狀態檢驗屍體的表面。死者的頭面部和頸部,除了嘴角因為有塑料繩的捆綁而出現的擦傷,就沒有其他的損傷了。軀幹部完全沒有損傷,衣著也都完好無損。四肢的損傷較多一些,但幾乎都是繩索捆綁而形成的環形皮下出血以及關節部位的新鮮擦傷。

  雖然不知道解剖的結果是什麼,但是從屍體表面來看,並沒有發現可以致命的外傷。或者說,連一些外力打擊造成的損傷都沒有。死者身上所有的損傷,都可以用被捆綁後掙扎過程中形成的來解釋。

  雖然死者有口唇青紫、指甲青紫等類似於窒息徵象的表現,但是他的口唇黏膜沒有損傷,頸胸部也沒有損傷,實在是找不到可以導致機械性窒息的原因。而且以我們的經驗來看,在被綁架後極力掙扎抵抗的受害者,沒有遭受外力打擊,這還是挺少見的。

  “至少可以說明,他在死亡前就是這種捆綁的狀態。”大寶指導著陳詩羽對死者四肢上的約束傷和擦傷進行了拍照,這些傷和繩索的位置都可以一一對應。

  我小心地抬起死者的腿部,觀察那一圈石膏的形態。在石膏靠近腿肚子的那一側,有數十個被磕碰掉的小凹坑。我拿出放大鏡看了看,每一個小凹坑的一側邊緣,都呈現出一個小小的直角。這說明這些密集的小凹坑是在一種姿態之下,反覆磕碰形成的,而且形成這些小凹坑的物體是一個有方形直角棱邊的鈍性物體。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小凹坑的邊緣,都泛出淡藍色的微光,這是有極少量的藍色油漆黏附。當然,這不會是兇手形成的,而是死者在掙扎之時,反覆用腿肚子一側磕碰某物體而形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