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紙箱外面沒有指紋,但是我發現了這個。”林濤指了指紙箱中部和底部。

  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到,那是幾粒細小的水泥顆粒。

  “洗衣機的盒子外面有水泥,而且是在中部和底部都有,這不正常,所以我吹乾了紙箱。”林濤說,“果然,吹乾之後,我就發現了這個。”

  順著林濤的手指,我發現水泥顆粒所在的區域,有一些圓柱形凹下去的痕跡,而且都是幾根圓柱形平行凹下去的痕跡。

  “這是手指印。”林濤說,“我們倆如果用手抬一個紙箱,戴著手套,那麼著手點就應該是箱子的中部和底部。如果抬的時間長,就會把紙箱的外壁按得凹下去一點。通過水的浸潤,再乾燥,這些凹下去的痕跡就被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說明兇手戴著沾有水泥的手套搬動紙箱。”我說。

  “而且,說明兇手至少倆人,這倆人沒有使用交通工具,硬是用手抬的方式,把紙箱扔進了龍番河裡。”林濤補充道。

  從接到我們的報警到召集剩餘的刑警組建新的專案組,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幾起積案懸而未決,又發新案,這是對刑警部門的銳氣的一次極大挫傷。很多刑警都是在休息的時間被臨時召集到專案組的。

  我知道,面對銳氣受挫的刑警們,我們必須展現出非凡的自信,才能讓他們重新獲得鬥志。所以,雖然兩天一夜沒有睡覺,我還是拿出最好的精神頭來給刑警們講解這一起案件的分析結果。

  “死者死於擠壓綜合徵,方式是長時間的虐待和拷打。”我說,“時間嘛,我覺得超過了十二個小時。死者二十五歲左右,男性,高一米七,重一百二十斤,愛滋病患者,其他倒是沒有什麼好的特徵性指標了。因為死者的皮膚潰瘍面很多,他的愛滋病沒有得到正規治療,所以也不好從診療資料來排查屍源。不過,我們從紙箱裡提取了疑似犯罪分子的血痕,現在正在進行DNA檢測。”

  “長時間虐待和拷打?”偵查員問,“難道是綁架案件?”

  “我是這樣分析的。”我說,“死者全身沒有任何威逼傷、抵抗傷和約束傷,這就和綁架案件不同了。如果是非法拘禁、綁架等案件,勢必要對被害人進行威逼和約束。在毆打的過程中,被害人也一定會予以反抗。而這個案件給我的感覺是,被害人一直處於自願被打的狀態,兇手不會擔心被害人逃跑,被害人也不敢反抗。而虐待通常是對老人和孩子,對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虐待,給我的感覺,像是‘家法’。”

  “你是說,這人本身就是某犯罪團伙的成員,這個犯罪團伙在實施‘家法’?”偵查員問。

  我點點頭說:“是這樣。兇手的目的是懲戒被害人,並沒有殺死他的動機,所以全身沒有致命性的損傷。而這些非致命性的損傷集合起來,卻形成了致命性的損傷。這是兇手始料未及的。”

  “犯罪團伙最常見的,就是盜竊團伙、詐騙團伙和傳銷團伙了。”偵查員說,“嘿,你還別說,龍番河上游沿岸確實有不少鎮子裡的空房子都是租給傳銷團伙的,我們派出所的同志這兩年著實打掉了不少。”

  “我感覺也是這樣。”我說,“很多傳銷團伙,一般都會住在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以便於給組織成員洗腦,都會對房屋進行裝修翻新,甚至購入新的家電。而在本案中,帶有水泥的手套、洗衣機包裝紙箱,正印證了這個特徵。”

  “DNA結果出來了。”龍番市局DNA實驗室的李法醫推門進了專案組,說,“我們從紙箱裡提取的血痕中做出了一名女人的DNA,經過與前科人員DNA庫比對,發現犯罪嫌疑人姚麗麗。姚麗麗,女,四十一歲,曾因組織領導傳銷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4.

  “不用找屍源了,直接破案再查屍源。”

  幾名偵查員在聽到這個結果之後,非常激動。當檢驗結果和分析推斷結果完全一致的時候,通常就是真相所在了。

  但我還是揮手讓大家重新坐回了座位說:“大家少安毋躁。既然這個姚麗麗有過前科,而且現在還在幹這個勾當,那麼必然是行蹤詭秘的。如果這個時候對龍番河上游進行大規模排查,我擔心會打草驚蛇。”

  “你的意思是,可以有更精確的範圍劃定?”一直沒說話的趙其國局長問道。

  我點點頭說:“通過林濤的檢驗,兇手拋屍沒有使用交通工具,而是兩個人手動搬運紙箱拋屍的。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兇手的窩點肯定離龍番河岸邊不遠。如果我們能知道拋屍的大概位置,那麼只需要對拋屍點周圍的城鎮進行排查,就能輕易抓住姚麗麗了。”

  “我明白了。”主辦偵查員的思維很快,“你們已經知道了死者的死亡時間,又知道了龍番河水的流速,這樣可以算出拋屍的大概位置!”

  我點點頭,又搖搖頭說:“是這個原理,但不是這個方法。死者的死亡時間是昨天下午五點,但是拋屍時間並不會也是五點。我們要算出拋屍點,肯定要按照拋屍入水的時間來算,而不是用死亡時間來算。”

  “對對對,這是個邏輯問題,我考慮不周。”主辦偵查員說。

  “大白天是不會去拋屍的。”我說,“可是晚上幾點拋屍,我們誰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兇手在死者死後還沒有形成屍僵的時候,就把屍體裝好了,但是幾點搬走拋屍,沒人知道。沒人知道幾點拋屍,就無法通過流速和時間算出發現點和拋屍點的距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