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拍賣會上的競拍品,是要完成交割手續後,才能到達買家手中,最快也得個兩三天的時間,絕不會像是便利店買包子一樣現場交付。

  「我就提了一嘴能現在給我麼?然後他們就給我了。」高凡說,並用手拋了拋手中的鑽石,雖然值兩億多,但也只有十來克,不到3兩,輕飄飄的。

  「你現在是佳士得亞洲區的寵兒了,不,應該說是他們的神才對。」勞倫斯笑著說,「第一幅面具畫就拍出了8000萬美金,還有剩下的三幅,特別是,我們還有那個賭約,如果一一兌現,那麼這一次佳士得亞洲區的光彩,將會完全覆蓋其他三城,施俊安可能在辦公樓擺個神龕,把你供奉起來。」

  「和關老爺擺在一起麼?」高凡想像了一下,還不錯哎。

  ……

  「8300萬美元!」

  「天啊,他上一幅面具畫拍了多少?」

  「我記得是1000萬左右?」

  「不到一年就翻了八倍?」

  「親,你這個數學水平怎麼考拍賣師資格證啊,1000萬是人民幣,8300萬是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給我翻譯一下是多少倍?」

  「那就是……49倍?天啊,不行,我要找我的時光機,我得去一年前把他的那兩幅面具畫拍下來,一年翻49倍,這比打劫銀行還賺錢啊!」

  「你再穿越早一點,三年前pace從他手裡收購第一幅作品時,只花了3萬美金,從3萬到8300萬是多少倍?」

  「去問計算器吧,我的大腦已經因為嫉妒而宕機了。」

  辛未身邊,同事們嘰嘰喳喳的議論著。

  作為業內人士,嘉德拍賣行的員工們,自然會把焦點放在佳士得春季大拍上,首先因為陳良靈,他們的副總裁,跳槽過去,帶走了一批老員工,這削弱了嘉德的實力同時,也給了這些員工上位的機會,比如辛未已經是一名見習拍賣師了。

  另外,關於趙大師、林大師與高凡這樣的名字,在他們眼中早就耳熟能詳,關注春季大拍,就得關注這些本土大師,所以等著高凡最新作品的拍賣價一旦出爐,登時在他們心目中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這價格太離譜了。

  討論了一波高凡,大家又開始討論佳士得其他專場的拍賣品,以2.3億港元成交的櫻花彩鑽,也吸引了不少話題,女孩子開始研究這玩意帶在手上得多沉啊,辛未也參與了討論,她表示只有那些超級敗家子才會買這種華而不實的玩意。

  ……

  4月15日。

  在大量新聞出現在各個媒體上,甚至官方主流媒體也報導了當世油畫家高凡的作品,拍出近億美元的天價時。

  到了下午16點30分時,香江「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品」專場又放了一顆衛星出來,高凡的第二幅面具主題畫《暴怒》,拍賣價格再創新高,達到了8920萬美元。

  第240章 巔峰之上

  如果要歷數一下世界油畫拍賣史上的價格拍賣之最,那麼達文西肯定肯定能夠摘得魁首,2019年他的一幅作品《救世主》在佳士得拍出了4.5億美元的神價。

  再數一下歷年世界油畫界拍賣的前幾位,你會看到梵谷、莫奈、愛德華·蒙克、克利姆特、威廉·德·庫寧、傑克遜·波洛克、弗朗西斯·培根、畢卡索、莫迪利阿尼、塞尚、高更等名字,而且與人們印象中不同,其實近代,也就是二十世紀的藝術家們,平均身價更高。

  但上述藝術家的作品拍出天價時,無一例外,他們都已經離開人世。

  一位當世藝術家的畫作,拍出近億美元的天價,也許對於新聞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但對於收藏家們,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1987年,當日本人揮舞著大把鈔票,以約4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梵谷的《向日葵》時,與梵谷同時代的十幾個畫家因此身價大漲,比如雷諾瓦、塞尚、德加、畢卡索、康定斯基、萊熱等等,比如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就在三年後拍出了7810萬美元的破紀錄價格。

  所以,可以想像藝術市場的買家們,聽到高凡連續兩幅作品都拍出近億美元的高價時,他們會是怎樣一張不滿的面孔,這意味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油畫市場,再具體一點,惡魔派的畫作都將變得更加昂貴。

  就連從未有作品流向市場安娜·阿瑪斯,也迅速獲得了每幅作品超過三千萬美元的身價。

  究竟是誰在暗地裡推動高凡的身價?

  這是不理智的。

  也是瘋狂的。

  受損的會是全球藝術品的買方市場。

  但買家群體的不滿,卻阻攔不了接下來他們眼中的不理智與瘋狂。

  4月16日。

  面具組畫之一的《愛欲》,拍賣價格首破1億,成交價格為1億零7百萬美元。

  至於《面具》組畫在侍士得春季大拍中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2.79億。

  這不禁讓佳士得四城夢幻聯動的大拍秀場中,香江地區的收入力壓其他三城。

  新聞一旦發出,也引爆了整個社會輿論。

  惡魔派創始人,24歲的高凡,以從天而降的姿態闖入福布斯藝術家收入排行榜前十。

  無數新聞媒體把目光焦點再度對準了高凡。

  像「24歲年輕畫家單幅作品接近1億美金」這種新聞,已經讓人見怪不怪,只有「擁有過億身家的年輕畫家高凡決定把50%的收入捐做慈善」這條新聞,才會引發更大範圍的輿論熱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