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沈文化的這對文玩核桃,則更加高級,竟然是用翡翠雕琢而成的,除了是一件玩物以外,更是一件文物。

  第1197章 翡翠核桃(下)

  「我們謝家是書香門第,這種文玩核桃,我打小就看我爺爺玩,我爺爺也跟我講過不少文玩核桃的歷史文化,所以我還挺熟悉的!」謝一鳴說。

  「哦?」我點點頭,沖謝一鳴揚了揚下巴:「你來說說呢,也讓我們對文玩核桃有更深的認識!」

  謝一鳴也不客氣,抓起桌上的一顆蘋果,用袖子擦了擦,放在嘴裡,咬得咔嚓作響。

  謝一鳴一邊啃著蘋果一邊說:「這文玩核桃呢,是對核桃進行特型、特色的選擇,經過加工後,形成的有收藏價值的一種核桃。

  文玩核桃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因其獨特的外形,且具有醫療價值和藝術價值,進而具有收藏價值。文玩核桃主要包括麻核桃、楸子核桃、鐵核桃三類,在挑選核桃的時候,也有著嚴格要求,最基本的要求便是紋理深刻清晰,而且一次性要挑選兩顆,兩顆核桃紋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當,才算是一對。

  文玩核桃經過把玩以後,會逐漸變紅,並逐漸升值。

  而且,核桃還可被做成核雕,以提高其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咔嚓咔嚓!

  半顆蘋果已經進入了謝一鳴的肚子。

  謝一鳴講的還不錯,於是我們讓他繼續講下去,講得更詳細一點。

  謝一鳴啃著蘋果,在客廳里來回踱著步子,他說:「核桃被拿來揉手,也就是捧在手心裡把玩,最初源自於明朝,開始時只是宮廷琴師鍛鍊並保持手指靈活性的輔助工具,經過長期摩挲後,核桃紋路變得絳紅圓潤,包漿光澤,如玉如瓷,被其他宮人們喜愛,逐漸普及開來,成為養生的器具之一。隨之慢慢傳到民間,因核桃在民俗中有吉祥的寓意,很容易被老百姓接納,所以把玩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了一種風氣。

  明朝天啟帝朱由校務於木工,非常喜歡玩文玩核桃,曾親自動手,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傳民間!」

  說到這裡,謝一鳴手裡的蘋果只剩下一個核了,謝一鳴擦了擦嘴巴,繼續說道:「清朝時期,文玩核桃達到發展的高潮。

  比如乾隆皇帝,本人原本就喜好清雅古趣,核桃的紋路成色,所孕育的自然野氣、長久把玩後的金石之聲,都很合乎他的口味,他因而對揉手核桃格外喜愛。

  據傳,乾隆皇帝曾賦詩,『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

  在皇帝的帶領下,文玩核桃之風也藉此達到鼎盛,被當時朝野文人歸為『四雅』(核桃、鳥籠、扇子、葫蘆)之一。當年京城郊外,更是有幾棵核桃樹結的核桃成為了御用貢品。

  官員們玩核桃之風盛行,一對好核桃成為當時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商賈們為附庸風雅,或行賄納貢,也爭相進入了收藏核桃的行列。文玩核桃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其品種的劃分命名也在這個時期逐漸被完善。

  上層社會揉核桃之風自然也影響到了社會各個階層,按照當時的民諺,有『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閒人去遛狗』之說,文玩核桃排在首位。

  到了清朝末期,把玩核桃之風更勝往日,當時的民謠說『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

  什麼貝勒親王、八旗子弟,常常聚集在當時的『八旗一條街』談論核桃,有一對好核桃也成了身份及品位的象徵。

  到了民國時期,梨園行、帳房先生,社會上有頭有臉,德高望重的人,把玩核桃的也很多。

  再後來,由於國內戰事頻繁,民不聊生,包括核桃在內的各式文玩被人逐漸淡忘。等到戰事結束,文玩核桃在一段時期內與所有傳統文化一道被歸為『四舊』,無人問津。

  直到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玩核桃又開始被人們關注。到了近些年,收藏文玩核桃的風氣又逐漸興盛起來!」

  「喲,小樣,看不出來,你還挺有文化底蘊的嘛!」龍少爺看向謝一鳴,有些意外。

  謝一鳴吸了吸鼻子:「開玩笑,你去上海打聽打聽,我們謝家世世代代都是文人墨客,文玩核桃這種東西,我們自然是玩過的!」

  我沖謝一鳴招了招手:「那你過來看看,能不能看出這對翡翠核桃是什麼來頭?」

  謝一鳴說:「實話講,我見過有人在掌心裡轉核桃,也見過有人在掌心裡轉鐵蛋子,甚至還見過有人轉雞蛋,但是轉翡翠蛋子的,我還真沒有見到過,這東西看上去挺有收藏價值的,來頭應該不小!」

  我點點頭,這種翡翠蛋子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當年它的主人,肯定是個名門望族,才能用翡翠雕成核桃,握在掌心裡把玩。

  人家玩文玩核桃,用的都是真核桃,這傢伙玩核桃,玩的是翡翠核桃,還真不是一般的豪。

  我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對核桃雖然是翡翠雕琢而成的,但是栩栩如生,表面的紋路都雕刻得很清晰,就像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確實令人愛不釋手。

  我握在掌心裡,轉動了幾下,兩顆翡翠核桃相互摩擦,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很好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