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環顧四周,但見周圍的山坡也是光禿禿的,偶爾長著一些樹杈子,顯得無比蕭瑟冷清。

  寒風一吹,山崗子上更顯荒涼刻骨。

  山上偶爾傳來一兩聲鳥叫,亦或傳來莫名其妙的尖銳嘯音,讓人忍不住後背發涼。

  小胖打了個冷顫,攏了攏衣領:「這裡可真是荒涼啊!」

  老馬搓了搓凍得通紅的手,往手心裡呵了口氣,瓮聲瓮氣的說:「我倒覺得這裡挺好的,安靜,比城市裡好多了。如果可以的話,我還真想在這裡待上三五個月!」

  小胖撇撇嘴,嘟囔道:「神經病!」

  丁明從包里取出地圖,說這裡距離封門村還有好幾里山路,招呼我們繼續趕路,爭取在天黑之前抵達封門村,這寒冬臘月的,總不能在荒郊野外的地方過夜吧。

  我們抽了支煙,然後背著包繼續朝著目的地前進。

  越往山里走,感覺越是荒涼,說實話,我都有些後悔到這裡來了。馬上就快過年了,別人都在熱熱鬧鬧的準備年貨,我們幾個吃飽了沒事撐的,居然跑到這山溝溝里尋求刺激,想想真挺無聊的。

  不知道丁明是為了壯膽,還是為了活躍氣氛,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慷慨激昂的唱起了歌:「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

  冬天的天色黑的很早,我們還沒抵達封門村的時候,天色就差不多快要黑了。

  等到我們走進封門村,天色都已經黑盡了。

  四面八方寂靜無聲,只有寒風的呼嘯,以及夜梟的悲鳴。

  四周群山環繞,這座著名的鬼村依山而建,坐落在山腳下面。

  封門村的房屋都保持著明清時代的風格,在黑暗中顯得詭秘森森。

  我們不清楚封門村的地形,不敢隨便亂闖,稍作商議後,決定今晚就在村口落腳,等到明日天亮以後,才正式進村。

  村口立著一座石碑,上書「封門村」三個字。

  雖然年代久遠,石碑殘破,但是上面的字跡還是能夠辨認出來的。

  小胖有些困惑,問我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封門村,可這個地方叫做風門村。

  丁明一邊帶領大家搭建營地,一邊跟小胖解釋,其實風門村才是真正的名字,在一些資料文獻中,因錯把風門印製成了封門,從而誤導了大家,甚至於部分地圖上印製的也是「封門」二字。

  丁明說他出發之前,查過很多關於封門村的資料,包括70年代的軍事地圖上面,也標註的是「風門」。

  所以,封門村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風門村,所謂「封門」,只是後世誤傳,結果到了現在,大家都沿用了封門二字,反倒把真正的「風門」給忘記了。

  小胖一臉仰慕的說:「社長不愧是社長,知識淵博,好生佩服!」

  第376章 枕邊鬼臉

  丁明支起帳篷,我和猴子負責生起篝火,然後七個人圍著火堆坐了下來。

  夜很靜,只有面前的篝火噼里啪啦的跳躍著。

  火光映照著我們的臉,驅走了黑暗和寒冷。

  此時的場景讓我們想到了剛進大學的時候,兩個寢室聯誼去伏羲山,在這樣陰森詭怖的環境中,講了一夜的鬼故事。

  趕了一天的路,大家都有些累了,肚子也是空落落的。

  我們打開背包,從包里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和啤酒,大傢伙烤著火,一邊吃東西,一邊喝酒聊天,感覺也挺愜意的。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們現在還沒正式進入封門村,即使坐在村口,也感覺到一股股強烈的陰氣從村子裡倒灌出來。

  回頭朝村子裡張望,總覺得鬼影幢幢,仿佛有很多的孤魂野鬼在晃動,弄得人心裡發毛。

  丁明喝了口啤酒,掰著手指頭跟我們講解道:「風門,從字面意思來講,是古建築門的一種。即在居住建築的外門做出雙層門,靠外的一層門即稱風門。

  風門既可做在單扇房門外邊,也可做在隔扇門外邊,高寬尺寸隨槅扇的邊框尺寸而定。

  風門一般朝外開,常與簾架配合使用,用以遮蔽風塵。

  其二,從地理位置來看,古代把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稱為風門,也稱為玄關、風門坳等名稱。

  第三,從陰陽學說來看,古人認為東南90度的整個方位是最吉祥的區域,這一區域稱為『風門』。

  清代蔣大鴻著錄《陽宅天元五歌》經云:『更有風門通八氣,牆空屋闕皆難避,若遇祥風福頓增,若遇殺風殃立生。風門,指宅外四面八方,空缺而有風來之處,曰門者,非真有其門,如牆空屋闕處,有風來者即是,此指近宅之客屋而言,非本身之主屋也。』

  所以,根據以上諸多釋義內容,再結合風門村的地理位置和布局來分析,基本上可以確定,『風門村』是以地理險要、風水八卦來定名的。

  這也就證明,風門村才是最正確的名字!」

  丁明娓娓道來,我們都認真的洗耳恭聽,學到了不少知識。

  沒想到丁明為了這次的社團活動,竟然提前備了那麼多的功課。

  吃飽喝足,各自鑽進帳篷,準備早點休息。

  我先走進帳篷,猴子繞到帳篷後面去噓噓,隔著帳篷我聽見猴子在外面嘀嘀咕咕:「這是個什麼破玩意兒?」

  我就問猴子:「你一個人在嘀咕什麼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