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把我們那拍得還挺美。」尹桑湊到沈峯耳邊說。

  話音剛落,一聲嘹亮空曠的歌聲吸引了她,伴隨著苗山景色的變化,字幕出現主演和製片等信息,歌聲悠揚,旋律質樸中帶著動感,歌聲悠揚,以苗語吟唱——

  沈母問:「可真好聽,桑桑,你知道唱的什麼意思嗎?」

  她自然知道,與她熟悉的古歌歌詞如出一轍。

  尹桑目光看著大幕,跟隨歌聲緩緩說:「在那遠古的時候  從那遠古的年代  雷公放水淹天下 姜央放火燒山坡  雷說雷是大 央說央為先 神也有老幼 我自全講到.......」

  沈母半知半解地點點頭,「這歌詞還真是奇怪啊。」

  「是古苗語,就是苗人看著也會有些彆扭的。」尹桑解釋道。

  「這歌手聲音還挺好,得會苗語吧。」

  「應該是的。」

  尹桑看過小說,對劇情有一些了解,但不得不說,電影的處理更好些,男女主演技到位,更能呈現出情感的變化。但尹桑總感覺隱隱的不舒服。

  故事演到男主到寨子裡走訪,這也是小說截至的地方。

  寨子裡有野人出沒,把村民嚇得不敢出門。這個野人身材異常高大,披肩散發,全身赤/裸,裹著草蒿,偶爾出現在寨子裡,殘忍地殺掉家禽,還將稻田糟蹋,偶爾還將小孩子嚇出毛病。後來,迷信的村民便按時祭拜他,準備上好的魚肉糯米,虔誠地等野人來取,只求他不傷害寨子裡的人。

  男主經過走訪,通過村民描述的體貌特徵,懷疑這位野人,就是當年殺了他父親然後躲到生苗寨去的兇手。根本就是人,不是什麼野人。至於身材高大,那兇手是北方人,身高有一米九,在男子人均身高不到一米六八的廣西苗寨里,自然顯得是「異常」高大。

  他設下祭拜陷阱,引野人出沒並跟蹤,隻身潛入人跡罕至的生苗寨里,經過一翻搏鬥拿下野人,洗淨他的臉,二十幾年過去,容貌改變,卻還是能看出一絲痕跡,他確定就是逃匿的殺人犯,將他擒到寨子裡,在蘆笙坪上示眾,並且聯繫了公安局來備案。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告訴過他,這個人,正是女主的父親.........

  原來女主是在生苗寨子出生的,她的外婆是好幾個山頭都出名的蠱婆,她父親闖入寨子,被她外婆收留,還讓他娶了自己的傻子閨女生了後代,這觸犯了生苗寨不得外通的規矩,寨老連同族人一起包圍了蠱婆家,蠱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用蟲蛇驅散了寨老。

  後來為了外孫女的安全,蠱婆把她送了出去,女主便在外寨長大。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讓兩個相愛的年輕人陷入絕境。

  悲劇的結局讓人沉靜,電影結束,一片寂靜,沈母在擦眼淚,沈建斌在安慰她,沈峯和老爺子面面相覷,而尹桑——

  她盯著大屏幕,目不轉睛。

  大幕上正滾動著工作人員信息表還有一些無聊的鳴謝。

  她終於看到想看的內容。

  插曲:《混沌》

  作詞:金霖

  作曲:金霖

  演唱:李桂融

  李桂融是他們縣城比較有名的民俗歌唱家,也是苗族人。

  作詞金霖,這玩笑是不是開得有些大了?

  而那個混搭一般的編曲,實在不願恭維,尹桑想,這世上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這首曲子,打破了她對電影僅有的一些好印象,比如服裝、道具、民俗坡會.........

  而走出影廳的那一瞬間,她也明白了她為什麼隱隱地感覺不舒服,因為她忽然有一種羞恥感。那羞恥感來源於她也是一位苗族人,也是電影裡所謂霓虹寨里的一員,在電影中,鏡頭裡出現的每一個村民似乎都有其代表的屬性:阿公的衣服從來不洗,烈陽暴曬後又穿上,身上有一股怪味道;阿嬸不讓家裡的女娃剪頭髮,在學校掉落的頭髮要拿到灶膛里區燒;遠嫁歸來的少婦沒有子女的要戴著莽蒿(一種有刃的青草)蒙著臉進村;村民對裝神弄鬼的「野人」敬畏虔誠.......

  這些久遠的習俗和思想早已不存在,卻被電影鏡頭輕描淡寫地展現了出來,以追求一種「真實感」,勾起人們對少數民族的刻板印象。

  也許在拍攝的時候,他們只是跟村民說,我們要表現你們的風俗,對電影這種行業倍感敬畏的村民自然不會多說什麼,還會十分配合,以期待自己出現在電視上.........

  他們不會知道淳樸被利用之後,別人眼中的他們,就是無知愚昧的。

  一家人走出影廳,沈母和尹桑各自垂著頭,訥訥地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老爺子說:「女人家就是多愁善感。」

  沈建斌也同意,「故事雖然不錯,那也只是故事罷了。」

  沈母道:「可憐的一對年輕人啊,他們成為了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尹桑抬起頭,「媽,我們那真不這樣。」

  「電影嘛,難免誇張,他們需要戲劇衝突。」

  尹桑不置一詞,卻也無法表示贊同,只沉默往前走。

  到了家她上網搜了搜影評,幾乎是一邊倒的誇讚,就連向來對國產電影很苛刻的豆瓣網友都打出8.2的高分。

  演員演技都在線是其一,而從服裝的用心,到道具的嚴謹,以至每個節日活動的真實感,都給電影加了分,這時候劇情只要不扣分,就已經能夠及格,結局的悲劇嘗試給了文藝青年們高/潮的理由,再隱約有些批判封建的情懷,揭露社會病,就更有了價值感,似乎高分是理所當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