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鍾岐雲卻沒有鬆開握住的手,「問淵......」
「嗯?」
「回京後咱們就成親吧?」
「好。」
「我的意思是要昭告天下,是要敲鑼打鼓走在街頭,讓天下人都知曉的成親。」
「我知道。」謝問淵挑眉:「你尋了那麼許多人在國中各處說著你我二人情誼非常,比之至交尤甚,為的不就是這般嗎?」
鍾岐雲輕咳一聲,笑了起來,可隨後又想到了一事,猶豫道:「謝老將軍那處......」
謝問淵想了想,還是說道:「......在來西北之前,老將軍曾喚我到府中,問了我許多事,其中便提到我在杭州城中與你親昵之事。」
鍾岐雲驀地一愣。
「那日我便與他說......你是我此生都割捨不下之人。」
鍾岐雲聽罷眼眶驀地紅了,他伸手將謝問淵摟入懷中。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等待,明天繼續。
第194章
正如謝問淵說的那樣,中秋之後不過三日,八月十八那日軍中就收到的京兆傳來的聖旨。
聖旨中盛讚謝問淵、謝問灼等人衛國戍邊功績、大讚西北大軍驅逐敵寇並下召大賞所有軍兵,並令丞相、大將軍等回京聽賞。
天子令下,謝問灼令眾將商議過後,留吳朏及其部下領大軍繼續鎮守西北,謝問淵、謝問灼等待千餘精兵擇日回京聽賞。
離開了大營前,戰勝之後,近一月來都未在如領軍那般出現在大軍跟前的謝問淵,到底還是在吳朏校練士兵時,隨謝問灼等來到了練兵場。
謝問淵一出現,方才正歇息還在笑鬧的士兵均一齊起身,筆直站立、滿眼的敬慕。
大將軍離軍自然是要與士兵做好一番交代,待謝問灼將皇帝對大軍的封賞、後幾月的事宜說清後,謝問淵才走到正前。
他的目光慢慢梭巡著大軍,許久才微微笑著開口說道:「九個月,與諸位同生共死是謝某人的榮幸,」彼時,風忽而靜了,十數萬人的空曠練兵場人竟是靜地出奇,只聽得謝問淵說到這處頓了頓,而後繼續道:「近日謝某雖未曾再出現在諸位跟前,但我亦時常聽得諸位議論,都說是若非有我,這仗勝不得......」
說到此處,謝問淵搖頭一笑:「其實在我瞧來,這功我當不得,若非諸位兄弟這十數年的堅守,若非諸位隨我一同與回鶻鐵騎大軍廝殺、馬革裹屍、不曾有一顆退縮,憑我一人之力,又怎可敵那幾十萬的敵軍兵馬?又怎可贏得往後的家國安寧?」
練兵場中不少軍兵都紅了眼眶,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這麼多年守衛西北苦楚,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這場仗德勝意味著什麼!
這是為逝去的軍中兄弟報仇雪恨,這是替萬千西北百姓尋回故土、討還公道,這更是立大晸百年威嚴、贏得天下安寧的戰鬥!這是西北數十萬大軍堅守這麼多年的唯一期盼!
謝問淵沉沉地呼了一口氣,望著前方的大軍,道:「謝某人在此代天下的萬千百姓,予諸位道一聲謝。」
說到這
處,謝問淵拱手抬予額前,而後深深地躬身,雙手附於前向大軍拘禮,這是大晸文人最高的禮,以示謝意。
甄先軻看到這處,亦是紅了眼眶,想到這數月的征戰,想著那些戰死的將士,他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在謝問淵側後方隨著謝問淵一同作揖拘禮,一同隨行的其他文官亦一同躬身。
此舉一出,萬千軍兵均自發地挺直了身背,以手中刀、槍扣地三次,剎時天地間仿佛都震顫起來了,之後他們肅穆而立,望向前方,一如上陣殺敵那般無畏堅韌。
長河落日的廣闊天地,百年來,這是大晸文人第一次對武人躬身致敬,在幽靜的天下孤煙中,練兵場上的所有人看著這一幕幕,恍惚能瞧見那持續百年的「重文輕武」隱隱已被撼動。
因為一人的堅守,因為無數將士的堅韌,因為那些心繫百姓、謀求天下昌盛的清廉文官的醒悟。
這一拜之後,許久謝問淵才說了最後一句話:「此去京兆,謝某此生當不會再踏入西北,在此,吾願諸位兄弟長水不盡、明月照拂。」
話說完,謝問淵就未再多說一句了,縱使將士都高聲喚著「丞相」,他都未再應一聲。
八月二十,丞相、大將軍啟程回京那日,軍中士兵竟是自發地走到營帳外長身站立,以長槍杵地,送謝問淵等人離開。
這是軍中士兵對大將最高之禮,以示最深的敬意。
雖甚麼也未說,亦明白這聲將軍是叫不得的,但......
與謝問淵一同坐在馬車中,鍾岐雲掀開窗簾望著外間的景象,等離了軍營許久,等再也沒有瞧見那些士兵的身影,他才望向謝問淵,嘆息著問道:「不做將軍......你會不會後悔?」
謝問淵聽了搖了搖頭:「其實,我並不適合做將軍。」
「不適合?」鍾岐雲道:「若是你這般點兵排將如神之人都不適合,那誰人適合?」
「戰法只是勝戰的一個方面而已,若說真的要得勝,到底靠的還是將軍的無畏、將士的不屈,若是兵不似兵,將不像將,我縱有通天本事,也無可奈何。」
說到這裡謝問淵頓了頓,笑道:「兵似將,而如何
讓士兵無畏,就看將軍是何模樣了,我心思重,想的、顧及的很多......其實像老將軍和問灼這般最是適合,看似冒冒失失,但究其根底,他們想的都是護佑天下,縱然馬革裹屍亦無不曾想著在戰場上退一步......」
「嗯?」
「回京後咱們就成親吧?」
「好。」
「我的意思是要昭告天下,是要敲鑼打鼓走在街頭,讓天下人都知曉的成親。」
「我知道。」謝問淵挑眉:「你尋了那麼許多人在國中各處說著你我二人情誼非常,比之至交尤甚,為的不就是這般嗎?」
鍾岐雲輕咳一聲,笑了起來,可隨後又想到了一事,猶豫道:「謝老將軍那處......」
謝問淵想了想,還是說道:「......在來西北之前,老將軍曾喚我到府中,問了我許多事,其中便提到我在杭州城中與你親昵之事。」
鍾岐雲驀地一愣。
「那日我便與他說......你是我此生都割捨不下之人。」
鍾岐雲聽罷眼眶驀地紅了,他伸手將謝問淵摟入懷中。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等待,明天繼續。
第194章
正如謝問淵說的那樣,中秋之後不過三日,八月十八那日軍中就收到的京兆傳來的聖旨。
聖旨中盛讚謝問淵、謝問灼等人衛國戍邊功績、大讚西北大軍驅逐敵寇並下召大賞所有軍兵,並令丞相、大將軍等回京聽賞。
天子令下,謝問灼令眾將商議過後,留吳朏及其部下領大軍繼續鎮守西北,謝問淵、謝問灼等待千餘精兵擇日回京聽賞。
離開了大營前,戰勝之後,近一月來都未在如領軍那般出現在大軍跟前的謝問淵,到底還是在吳朏校練士兵時,隨謝問灼等來到了練兵場。
謝問淵一出現,方才正歇息還在笑鬧的士兵均一齊起身,筆直站立、滿眼的敬慕。
大將軍離軍自然是要與士兵做好一番交代,待謝問灼將皇帝對大軍的封賞、後幾月的事宜說清後,謝問淵才走到正前。
他的目光慢慢梭巡著大軍,許久才微微笑著開口說道:「九個月,與諸位同生共死是謝某人的榮幸,」彼時,風忽而靜了,十數萬人的空曠練兵場人竟是靜地出奇,只聽得謝問淵說到這處頓了頓,而後繼續道:「近日謝某雖未曾再出現在諸位跟前,但我亦時常聽得諸位議論,都說是若非有我,這仗勝不得......」
說到此處,謝問淵搖頭一笑:「其實在我瞧來,這功我當不得,若非諸位兄弟這十數年的堅守,若非諸位隨我一同與回鶻鐵騎大軍廝殺、馬革裹屍、不曾有一顆退縮,憑我一人之力,又怎可敵那幾十萬的敵軍兵馬?又怎可贏得往後的家國安寧?」
練兵場中不少軍兵都紅了眼眶,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這麼多年守衛西北苦楚,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這場仗德勝意味著什麼!
這是為逝去的軍中兄弟報仇雪恨,這是替萬千西北百姓尋回故土、討還公道,這更是立大晸百年威嚴、贏得天下安寧的戰鬥!這是西北數十萬大軍堅守這麼多年的唯一期盼!
謝問淵沉沉地呼了一口氣,望著前方的大軍,道:「謝某人在此代天下的萬千百姓,予諸位道一聲謝。」
說到這
處,謝問淵拱手抬予額前,而後深深地躬身,雙手附於前向大軍拘禮,這是大晸文人最高的禮,以示謝意。
甄先軻看到這處,亦是紅了眼眶,想到這數月的征戰,想著那些戰死的將士,他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在謝問淵側後方隨著謝問淵一同作揖拘禮,一同隨行的其他文官亦一同躬身。
此舉一出,萬千軍兵均自發地挺直了身背,以手中刀、槍扣地三次,剎時天地間仿佛都震顫起來了,之後他們肅穆而立,望向前方,一如上陣殺敵那般無畏堅韌。
長河落日的廣闊天地,百年來,這是大晸文人第一次對武人躬身致敬,在幽靜的天下孤煙中,練兵場上的所有人看著這一幕幕,恍惚能瞧見那持續百年的「重文輕武」隱隱已被撼動。
因為一人的堅守,因為無數將士的堅韌,因為那些心繫百姓、謀求天下昌盛的清廉文官的醒悟。
這一拜之後,許久謝問淵才說了最後一句話:「此去京兆,謝某此生當不會再踏入西北,在此,吾願諸位兄弟長水不盡、明月照拂。」
話說完,謝問淵就未再多說一句了,縱使將士都高聲喚著「丞相」,他都未再應一聲。
八月二十,丞相、大將軍啟程回京那日,軍中士兵竟是自發地走到營帳外長身站立,以長槍杵地,送謝問淵等人離開。
這是軍中士兵對大將最高之禮,以示最深的敬意。
雖甚麼也未說,亦明白這聲將軍是叫不得的,但......
與謝問淵一同坐在馬車中,鍾岐雲掀開窗簾望著外間的景象,等離了軍營許久,等再也沒有瞧見那些士兵的身影,他才望向謝問淵,嘆息著問道:「不做將軍......你會不會後悔?」
謝問淵聽了搖了搖頭:「其實,我並不適合做將軍。」
「不適合?」鍾岐雲道:「若是你這般點兵排將如神之人都不適合,那誰人適合?」
「戰法只是勝戰的一個方面而已,若說真的要得勝,到底靠的還是將軍的無畏、將士的不屈,若是兵不似兵,將不像將,我縱有通天本事,也無可奈何。」
說到這裡謝問淵頓了頓,笑道:「兵似將,而如何
讓士兵無畏,就看將軍是何模樣了,我心思重,想的、顧及的很多......其實像老將軍和問灼這般最是適合,看似冒冒失失,但究其根底,他們想的都是護佑天下,縱然馬革裹屍亦無不曾想著在戰場上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