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何力?」寧久微這下有點吃驚了,「他才多大歲數。」
「有志不在年高,他年齡雖輕,跟著我的這段時間處理事情很是遊刃有餘,再加上你之前囑咐我照顧的那個木桃,那小丫頭頗為聰慧,跟著你耳濡目染地也很是機靈,又有你我看顧,定然沒有問題的。」
摩爾乾沒有說出口的是,何力其實是當年胡國內亂,他們家族流落到梁國偏遠村莊的血脈,那如出一轍的異色眼眸就是最好的證據,他如今的舉措不過是稍許的補償而已。
兩人正敘舊時,侍衛進來稟告道:「王上,娘娘,獄中傳來消息說,鄭意小姐…瘋了……」
寧久微周身一震,鄭意…瘋了?
寧久微冷眼一笑,作為梁國第一大案,刑部不敢怠慢連夜審問,如今已經審完定罪,不知道鄭意為了避罪在耍什麼花招。不過,寧久微美目微闔,管她真瘋假瘋,派人去看看不就清楚明白了。
「之前從平陽帶過來的薛神醫呢,命他去為鄭意看病,若是真瘋了就給她治好!」
寧久微心中暗想,她這算不算是以毒攻毒。
「是。」侍衛應聲退下。
「王上,你不會覺得我狠心吧。」寧久微轉頭溫柔款款地看著梁玄。
梁玄哪裡不明白寧久微的心思,輕輕搖了搖頭,「若換了孤,對殺害母后之人,只會更狠。」
梁玄已經記不清記憶中的鄭意是什麼模樣,但如今一個謀殺加造反的罪名,罪及全族,可念在太后和鄭文的情分上……梁玄頓了頓,沉聲下令,「鄭家,男子充軍漠北,女子流放嶺南。」
梁玄這句話聲音並不大,卻震得場中一片寂靜,只有高覺明反應過來忙答了一聲「是」。
直到梁玄和寧久微攜手離去後,眾人才松下一口氣,將心從嗓子眼放了下來,眼中卻是無限唏噓,這個天,終於要變了。
*
玄王三年,七月十五,稱帝大典。
這一天也是寧久微及笄的日子。
位於渭城西南升仙湖畔的祭台已經重新修繕過,如今已有近百米之高。
梁玄攜寧久微一步一步地走向雲間,禱告天地。
按照祖制,女子不可入祭台祭天,可梁玄此舉群臣竟無一人無奏言反對。
今日天氣陰沉,祭台的頂端高聳入雲,在下方幾不可見,眾臣用景仰的目光看著那兩個般配的背影,恭敬地目送他們攜手踏入雲端。
待兩人身影消失不見後不到半晌,突然天門大開,雲層盡散,自裂縫中透出微光灑向人間,眾人連忙跪下祈禱,生怕觸怒神靈。
這一日,整個渭城都被祥光籠罩,百姓都衷心地期盼著上天能保佑他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一幕直到若干年後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百姓皆言,這是上天對吾皇的認可,這,就是天命所歸!
祭天歸來後,便是在玄微殿中舉行盛大的儀式。
這一日百官齊賀,跪迎的人從宮門一路排到了玄微殿殿門,所有人以最虔誠的目光看著一身黑衣冕服的梁玄和寧久微緩緩走來,最後將目光定格在兩人十二旒的冕冠上。
兩人每走一步,白玉珠串成的垂旒隨之輕盪一下,這一下仿佛滌盪在了眾人的心中,眾人心神一盪,連忙把頭垂得更低。
到得後來,兩人所過之處,眾臣伏地而跪,再不敢直視天子容顏,自此形成了一種新的禮數,皇上所過之處,眾臣避讓。
封后大典上的禮部侍郎已經升任禮部尚書,此時正躬身在旁,恭敬地將一卷聖旨交到梁玄手中。
梁玄長身玉立,傲視群臣,聲音清朗,卻又蘊含巍峨之意,不怒而生威。
「朕承上天眷顧,入中國為天下主,今文武大臣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六國。朕勉循眾請,於玄王三年七月十五日,告祭天地,即帝位於渭。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梁,建元天啟,立社稷於渭城。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后。朕妻寧氏,驚才絕艷,甚得朕心,特冊封為皇后。」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梁玄讀完後兩人相視一笑,仿佛最初那般,四目相對中仿佛時間又回到了從前。
自此刻起,他為皇,她為後,攜手相伴,共看山河遠闊,人間星河。
本來這繁冗的聖旨可由禮部代為宣讀,但梁玄執意要實現當年的諾言,非得親自冊封不作數。
當著天下萬民的面,梁玄親手為寧久微帶上了一對兒瑩潤生輝的珍珠耳墜,隨風而盪,自此開啟了一個新的朝代,大梁!
眾臣如排山倒海般伏地齊呼。
「大梁!」
「大梁!」
「大梁!」
在眾臣的呼聲中,梁玄牽著寧久微的手,並肩走到殿前,接受眾臣朝拜。
眾臣再次齊聲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震天的呼聲中,遮掩在寬大袖袍下的兩隻手,始終緊緊地十指相扣。
天下久不統矣,自此一統,這世間終是能風恬浪靜,海晏河清。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的聖旨是仿寫的朱元璋登基時的詔書,今天正文就結束啦,還有一章番外整本書就正式完結了,寧久微就快要和大家說再見啦。
專欄有預收文《當社恐拿錯劇本(重生)》,講的是一個社恐重生以後被迫開掛虐渣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天使收藏一下吖,麼麼~文案如下:
「有志不在年高,他年齡雖輕,跟著我的這段時間處理事情很是遊刃有餘,再加上你之前囑咐我照顧的那個木桃,那小丫頭頗為聰慧,跟著你耳濡目染地也很是機靈,又有你我看顧,定然沒有問題的。」
摩爾乾沒有說出口的是,何力其實是當年胡國內亂,他們家族流落到梁國偏遠村莊的血脈,那如出一轍的異色眼眸就是最好的證據,他如今的舉措不過是稍許的補償而已。
兩人正敘舊時,侍衛進來稟告道:「王上,娘娘,獄中傳來消息說,鄭意小姐…瘋了……」
寧久微周身一震,鄭意…瘋了?
寧久微冷眼一笑,作為梁國第一大案,刑部不敢怠慢連夜審問,如今已經審完定罪,不知道鄭意為了避罪在耍什麼花招。不過,寧久微美目微闔,管她真瘋假瘋,派人去看看不就清楚明白了。
「之前從平陽帶過來的薛神醫呢,命他去為鄭意看病,若是真瘋了就給她治好!」
寧久微心中暗想,她這算不算是以毒攻毒。
「是。」侍衛應聲退下。
「王上,你不會覺得我狠心吧。」寧久微轉頭溫柔款款地看著梁玄。
梁玄哪裡不明白寧久微的心思,輕輕搖了搖頭,「若換了孤,對殺害母后之人,只會更狠。」
梁玄已經記不清記憶中的鄭意是什麼模樣,但如今一個謀殺加造反的罪名,罪及全族,可念在太后和鄭文的情分上……梁玄頓了頓,沉聲下令,「鄭家,男子充軍漠北,女子流放嶺南。」
梁玄這句話聲音並不大,卻震得場中一片寂靜,只有高覺明反應過來忙答了一聲「是」。
直到梁玄和寧久微攜手離去後,眾人才松下一口氣,將心從嗓子眼放了下來,眼中卻是無限唏噓,這個天,終於要變了。
*
玄王三年,七月十五,稱帝大典。
這一天也是寧久微及笄的日子。
位於渭城西南升仙湖畔的祭台已經重新修繕過,如今已有近百米之高。
梁玄攜寧久微一步一步地走向雲間,禱告天地。
按照祖制,女子不可入祭台祭天,可梁玄此舉群臣竟無一人無奏言反對。
今日天氣陰沉,祭台的頂端高聳入雲,在下方幾不可見,眾臣用景仰的目光看著那兩個般配的背影,恭敬地目送他們攜手踏入雲端。
待兩人身影消失不見後不到半晌,突然天門大開,雲層盡散,自裂縫中透出微光灑向人間,眾人連忙跪下祈禱,生怕觸怒神靈。
這一日,整個渭城都被祥光籠罩,百姓都衷心地期盼著上天能保佑他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一幕直到若干年後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百姓皆言,這是上天對吾皇的認可,這,就是天命所歸!
祭天歸來後,便是在玄微殿中舉行盛大的儀式。
這一日百官齊賀,跪迎的人從宮門一路排到了玄微殿殿門,所有人以最虔誠的目光看著一身黑衣冕服的梁玄和寧久微緩緩走來,最後將目光定格在兩人十二旒的冕冠上。
兩人每走一步,白玉珠串成的垂旒隨之輕盪一下,這一下仿佛滌盪在了眾人的心中,眾人心神一盪,連忙把頭垂得更低。
到得後來,兩人所過之處,眾臣伏地而跪,再不敢直視天子容顏,自此形成了一種新的禮數,皇上所過之處,眾臣避讓。
封后大典上的禮部侍郎已經升任禮部尚書,此時正躬身在旁,恭敬地將一卷聖旨交到梁玄手中。
梁玄長身玉立,傲視群臣,聲音清朗,卻又蘊含巍峨之意,不怒而生威。
「朕承上天眷顧,入中國為天下主,今文武大臣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六國。朕勉循眾請,於玄王三年七月十五日,告祭天地,即帝位於渭。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梁,建元天啟,立社稷於渭城。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為皇帝皇后。朕妻寧氏,驚才絕艷,甚得朕心,特冊封為皇后。」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梁玄讀完後兩人相視一笑,仿佛最初那般,四目相對中仿佛時間又回到了從前。
自此刻起,他為皇,她為後,攜手相伴,共看山河遠闊,人間星河。
本來這繁冗的聖旨可由禮部代為宣讀,但梁玄執意要實現當年的諾言,非得親自冊封不作數。
當著天下萬民的面,梁玄親手為寧久微帶上了一對兒瑩潤生輝的珍珠耳墜,隨風而盪,自此開啟了一個新的朝代,大梁!
眾臣如排山倒海般伏地齊呼。
「大梁!」
「大梁!」
「大梁!」
在眾臣的呼聲中,梁玄牽著寧久微的手,並肩走到殿前,接受眾臣朝拜。
眾臣再次齊聲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震天的呼聲中,遮掩在寬大袖袍下的兩隻手,始終緊緊地十指相扣。
天下久不統矣,自此一統,這世間終是能風恬浪靜,海晏河清。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的聖旨是仿寫的朱元璋登基時的詔書,今天正文就結束啦,還有一章番外整本書就正式完結了,寧久微就快要和大家說再見啦。
專欄有預收文《當社恐拿錯劇本(重生)》,講的是一個社恐重生以後被迫開掛虐渣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天使收藏一下吖,麼麼~文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