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師父救了他,把他帶回去養。

  他是直到三歲左右才差不多恢復了前世的記憶。不少知識點還記得清清楚楚,未免以後會忘記,他還都記下了。可他就是個才初中畢業的,即使能記住,也十分有限,現在更是發現那些知識除了能應付考試什麼用都沒有。

  他知道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可這裡的人或許不知道具體原理,但已經應用於生活中了。他知道勾股定理,哦,這裡的數學家也知道勾三股四弦五。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他閉著眼都能寫出來,可也沒有試劑和器材給他操作啊!就算能制出來,好像也沒什麼用。

  關鍵是他師父教他畫符擺陣,這個世界還真的有鬼魂。讓他不禁對以前所學的科學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師父在發現大師兄不靠譜後,打算培養他當接班人。雖然師父後來發現他也不太靠譜,他總是能畫出亂七八糟的符。

  一個普通中學生,一朝穿越,竟然能當上國師,走上人身巔峰?

  這樣的好事,他自然是拒絕了。無他,當國師也太苦了。不能戀愛結婚,要一心為民,無私奉獻。他做不到。

  上輩子連戀愛都沒談過,能有再來一世的機會,他拒絕當一輩子單身狗!

  而且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師父那麼高尚。以前他的目標就是好好讀書,考上一所好大學。他也做過英雄夢,但那只是想想而已,真要他付諸實踐,他發現自己還是想當鹹魚。

  他的人生信條就是“達則兼濟天下”。在他自己日子富足的情況下,他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盡力幫助其他人。但是要他像師父這一樣犧牲自我,他是做不到的。

  所以他格外敬佩師父這樣無私偉大的人。

  現在一聽到司行簡這麼說,絲毫不把他師父放在眼裡,夏正陽就覺得比自己被嘲諷了還難受。又因為有師父寵著,他隨心慣了,反駁的話就脫口而出。

  國師本隨著司行簡的問話,不自覺地開始思考。聽到小徒弟這麼失禮的打斷,再次警告:“正陽!”

  夏正陽一臉不服氣地撇嘴。

  國師又對著司行簡道:“我不在意‘國師’這個名號,也不貪求別人的誇讚。只要我做的事能多救一條命,能讓更多的人活下去,我便知足了。之所以仍在這個位子上,不過是居高位,有更大的權力來做我想做的事罷了。”

  一般人聽了這話,即使不頂禮膜拜,也會覺得這人十分值得敬佩。

  就如夏正陽,立馬驕傲地揚起下巴,我師父這樣的人,哪裡容得了你詆毀?

  不過司行簡向來習慣於用疏離的旁觀者姿態看問題,絲毫不為之所動。

  國師或許是這麼想的,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只是他一人的力量,未免也太微不足道了。

  但對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國師只是活在觀里的一座像,是無奈時的一個安慰和情感寄託。

  對皇帝來說,國師是一個擋箭牌或者工具人。有了災,國師去賑,皇帝不必去齋戒祈福甚至下罪己詔。國師本沒有那麼大的本領,偏偏如今有了這般威望,不過是皇帝要藉助他實行愚民政策,方便管理罷了。

  而且國師只有一個人,與各方勢力都不沾,甚至沒有後代,更不擔心他會謀私。

  夏正寒被出局,多半不是因為現任國師覺得他是“壞人”,而是他與某王爺有所勾結,越矩了。

  國師被抬到一個他自己沒有達到的高度,而身在局中,卻看不清。被“國師”這個名號所裹挾,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國師一職的作用。

  “你或許確實不在意虛名,可是你卻在這些虛名中有些迷失了。造福於萬民?一國之君所起的作用,比只有名聲好聽的國師大多了。且這本就不是靠著一己之力能做到的事,縱使你能力比旁人強些,也比旁人做得多些,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夏正陽聽著司行簡的話漸漸正色,有些驚訝:把他師父一個人看做一國的守護者,似乎有些個人英雄主義?

  他一個社會主義紅旗下長大的人竟然被這些封建思想腐蝕了?

  不僅智力、創造力比不上古人,連思想高度也差遠了。

  夏正陽一時大受打擊。

  國師仍堅持己見,“即使是杯水車薪,也聊勝於無。”

  甚至還繼續勸說司行簡:“我能力有限,或許只是一杯水。若是更有才能者,或許就是一口井、一條河。”

  “你太高看我了。”

  國師和夏正陽離開時,俱是一臉恍惚。

  尤其是國師,他既覺得司行簡過於自私冷漠,又忍不住反思他是不是聽多了感激和誇讚,有些自負了。

  司行簡卻不如他們這般在意這場談話,等人離開後,就轉頭喊了聲:“出來吧。”

  東廂房靠近石桌的一扇窗戶打開,隨著“吱呀”一聲,一個身影撐著窗沿,利索地跳了出來。

  司安錦知道會被爹爹發現,因此也沒有一點兒被抓包的心虛,光明正大地偷聽。

  “爹爹為什麼會拒絕?”

  司行簡不答反問:“你為什麼覺得我會答應呢?”

  “爹爹難道不想幫助謝伯伯嗎?”

  她語焉不詳,可兩人都知道這個“幫助”是指助謝晚洲登上皇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