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都是在家中享受慣下人伺候的日子,這種自己來動手的還是不為他們所接受。所以榮安的這份計劃書哪怕是說服皇帝之後,還是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蘇雲松將榮安帶到之後本來很自覺的朝大門外邊走去,可皇帝卻是叫住了他。

  「雲松, 你留下。」 蕭方啟示意周玉去外邊關上門, 只講蘇雲松和榮安留下。

  榮安咬咬嘴唇, 這是皇帝在對她說蘇雲松的份量,都知道狀元郎是皇帝面前的紅人,可是卻沒有人知道這個紅有多紅。

  榮安能夠想到未來她和蘇雲松的交集不會少,只可能是更多,她也能想像到等皇帝真正手握實權的時候,蘇雲松該是何等的受器重。

  皇帝的每一個言行都有他的意義,這是看過年度大戲的榮安總結出來的。

  榮安接下來為兩人詳細講解了這份轉盤計劃書中的內容,讓他們一點一點理解,同時也讓他們見識到一個更加清楚的計劃書是怎麼做成的。

  蕭方啟不同於其他的帝王,他不是老古板,相反很多新鮮事物從他這裡開始入手會比較簡單,這是榮安接觸下來明白的。

  蘇雲松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榮先生要來,他感覺榮先生像是來古齊國拯救他們的一樣。

  對,沒錯,就是拯救。

  蘇雲松終於想出來這個詞,漫漫長夜看不到盡頭的時候,突然有道光亮照進來,也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走的路並不是一望無際的黑夜。

  猶記得,初見皇帝時,少年的眼中看不到希望,死氣沉沉。但是卻仍舊和他規劃著名古齊國的未來。

  所有人都以為殿試那日是他第一次面聖,其實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同皇帝見過。也是那次讓他堅定了自己追隨皇帝的心。

  不為別的,他相信那個少年說過的話。看看古齊國現在的朝廷格局,為了古齊國的百姓,他也不希望再看到四分五裂的局面。

  從見到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必須要選擇一個陣營,是選擇皇帝還是其他朝廷官員。

  他的心始終如一,無論皇帝是否告訴他一切,他的心都是追隨皇帝。他是保皇派,不加入任何黨爭。

  聽皇帝講完之後,他也明白跟在皇帝身後是怎樣一種艱難,但是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

  蘇雲松從來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從他拿起書的那刻起,父親教導他的都一直是忠君愛國。他們蘇家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黨派之間的鬥爭。

  起初蘇雲松心裡也是發虛的,畢竟那個少年眼神中自己都看不到光亮,他又怎麼能夠有能力去與黑暗抗衡呢。

  沉重的擔壓在少年稚嫩的肩膀上,沒有迫使少年放棄,哪怕前方越走越黑,少年也終究一往直前。

  蘇雲松被這股勁頭感染,人只要有堅持的勇氣,那還怕些什麼呢。

  跟在皇帝身後建造新的古齊國,這聽起來就是一件特別偉大的事情。前方刀山火海,前方鬼怪遍布,哪怕是這樣也無法阻擋他的決心。

  蘇雲松的決定是一場豪賭,賭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賭上了整個蘇家的未來。

  贏,他前途無量;輸,他們蘇家從此都在谷底爬不起來。

  這也是他們家族幾位大家長認真計謀過的,從此蘇家與蕭氏江山是綁在一根繩子上了。

  在蘇家祠堂內商討的時候,本意是也不想要站隊在皇帝身後,少年皇帝根基不穩,沒有辦法掌控全局。

  但是皇帝找上的人是蘇雲松,是他們蘇家最小最有潛力的小輩,這個決定權在蘇雲鬆手中,他有自己的思想。

  蘇雲松的決定代表了整個蘇家,他決定追隨少年皇帝,蘇家自然是同意的。

  他們也別無選擇,終究是要擇一方站隊。

  適逢亂世,各不安寧。

  參加殿試的那一刻,毫無疑問蘇雲松是狀元郎,是實力也是內定。

  真正走上朝堂的那一刻,蘇雲松才明白,為什麼少年帝王的眼中毫無生氣可言。

  現如今的古齊國遠遠比他看到的要複雜,水比他想像的要渾濁。

  皇帝發布一條命令,根本沒有人去執行,全部都是在敷衍。

  朝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對視嘴上附和,但是付出實際行動的卻是沒有多少。

  跟在皇帝身後,他才發現是怎樣一種寸步難行。

  後來的後來,有一個少年郎,仍舊是先帝下的旨,親封為國子學先生。

  他和皇帝誰都沒有在意這個小小的先生,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混亂的朝堂中一滴小小的渾水,掀不起任何的風浪。

  皇帝也是絲毫不在意,既然是先帝封的要做官便讓他去做,一切交給國子學自行處理便可。

  直到那日他打馬遊街,酒樓上放浪不羈的男子對他扔出一朵花來,身旁站的全是朝中要臣的嫡子,那些可都是京城的紈絝子弟,沒想到卻能服服帖帖站在他身旁。

  再後來,古齊國遇洪水,大難。

  他能調動的人手本就不夠用,但是那些都是古齊國的百姓,拼了性命也要去救。

  榮先生帶著他的學生來了,真的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無盡黑夜。從他們務本院再到國子學的其他各院,都在榮先生的影響下加入抗洪當中。

  本來不充足的人手一下子富裕起來,他也才能夠有時間去和皇帝匯報,京城的損失也才能夠最大限度的降到最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