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錯,她就是這麼不要臉。

  誒,不對,榮安還有個最貴重的,就是她的坐騎———馬兒。

  想來想去也沒什麼了,榮安也把幾個平安符用她買的小荷包裝了起來。

  這些荷包榮安特意讓人家老闆請人畫的圖案然後又請手藝好得繡娘繡的。

  荷包上繡的圖案都是喜鵲、蓮花和蘆葦,喜鵲報喜,蓮與「連」同音,蘆葦又棵棵相連。這是喜登連科之意。希望他們在考試時練練取得好成績。

  除了丁修明已經真正下決心考科舉之外,其他四人很明顯沒有這想法。不過榮安會讓他們改變的。

  榮安不是想要左右他們的人生,而是在這幾個月來她漸漸了解了古齊國的朝堂局勢。

  科舉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景家有首輔坐鎮,嫡長子又在戶部擔任要職。在外人看來景紹元可以無憂無慮富貴度過一生,可是朝堂風雲變幻,誰也不能保證未來會怎樣。

  景紹元大哥的能力,在榮安看來沒有多強,至少是比不上景紹元的。

  但是為什麼會在戶部被委以重任呢,能力與位置不符是要出大事的。

  首輔就是有心也無力,這是要打壓景家。

  景家有兩位都是天子近臣,嫡次子又是頭號紈絝。再過個十幾二十年,首輔換人以後。景家絕對不會再有現在的風光了。

  到那時的景紹元如若不能撐起景家來,榮安不敢想像別人會怎麼對他大哥,對景家出手。

  樹大招風,樹想靜,風怎麼會同意。

  第32章 朝堂局勢

  榮安不知道景首輔做了怎麼樣的準備,但那和她無關。

  景紹元對她很好,是她的學生,她想看到他好好的。

  這是榮安為他做的準備。

  岑家,岑寧。兵部尚書嫡次子,同樣何等風光的家世。

  但是近幾年來邊疆無戰事,各國安定,岑家訓練的兵在那些文人看來似是無多大用武之地。

  岑寧得父親本是在邊疆征戰的護國大將軍,近年邊疆安定。再加上聖上猜忌,被調回做了個兵部尚書,賞賜一個接一個的進將軍府。

  外人看來的風光只有岑將軍知道箇中滋味。

  岑寧是個武痴,在岑將軍看來也是個練武的奇才,若是當了兵,以後的成就絕不會低於他。可是在如今這世道,岑將軍也不敢讓他兒子再入軍了。

  岑寧的大哥已經走了當兵的路子,這條路直直看不到盡頭。

  岑家都是武將,從來沒有出過文官,岑將軍這個兵部尚書當的是如履薄冰,寸步難行。

  岑家需要一個文官來朝堂上替他們走動,不然等到他日,岑家不知道會面--------------梔子整理對什麼。

  朝廷不想發放軍餉,不想要岑家掌握軍權,還想要岑家練兵。

  若有朝一日,戰事來臨,刀劍無眼,倘若岑家兒郎都上了戰場,那留在京城的一家子女眷怎麼辦,誰來照顧。

  岑將軍寧願岑寧一輩子不做官碌碌無為,也不要他做個武將。

  榮安希望藉此一趟,讓岑寧明白他要走科舉的路,他絕對不能做個武將。

  學不會可以慢慢教,只要他有顆努力上進的心,榮安相信他可以的,她知道他們都是特別聰明的孩子,只是沒有用心罷了。

  至於丁修明,有丁御史那個好壞不分,寵妾滅妻的貨存在,他就必須要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如若他自己不能護住他和母親,趙姨娘和他那個庶出的弟弟能把他啃的渣兒都不剩。

  在古齊國,科舉是他唯一的出路。

  祝家,祝允常。這就是個喜歡美食長不大的孩子,心地純良,只是不喜歡讀書。

  他哪兒哪兒都很好,唯有討厭讀書這一點違背了世俗大流,他也因此被世人稱為紈絝。

  譚家,譚奕。是個有中二病的少年,同樣是不喜歡讀書。

  譚家和祝家倒是沒什麼大風浪,但是他們五人是一個小團體。

  榮安不希望他們分開,景紹元,岑寧和丁修明三人都去科舉了,怎麼能夠留下他們倆人呢。

  他們雖然還小,但是熱忱,正直,善良,講義氣。未來的朝堂應該是屬於他們的。

  他們只是不喜歡讀書,這個世界的教育太落後,先生的授課太死板。

  如若榮安在古代有眾人矚目的家世的話,她也很難學進去吧。

  榮安也去聽過國子學其他先生的授課,都是一群博覽古今的大儒,講的知識刻板又□□。

  這種教育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地方,比如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為皇帝服務的。

  但同樣也有個最大的弊端,如今朝廷多是尸位素餐之輩,拿著朝廷的俸祿不干正事兒。

  也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這樣,但是這鼠蟻之流也不少。

  朝廷有許多官員都沒有見過什麼百姓疾苦。地方官員最擅長的就是做面子演戲工程。

  這種戲從京城演到地方,從府城演到縣城。

  只要官員來巡,城中百姓皆是豐衣足食,不見菜色和乞丐。就連平時百姓們一年幾年都見不到一次的地方官那幾天都是殷勤下訪百姓。

  皇帝能不知道這種情況嗎,他當然知道了。但是他離不開京城,只能找些真正務實的官員替他辦事。

  榮安想要她的學生將來都是為百姓著想,為整個古齊著想的好官。




章節目錄